煤矿转型升级心得体会【篇一:煤炭行业学习学习心得】煤炭行业“十三五”规划专题网络培训学习心得通过几天的煤炭协会的网络学习,系统的学习了12次课程,分别为《煤炭行业发展形势报告》《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重点和方向》《煤矿转型升级的思考与煤炭革命战略》《中国能源2020》《新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国务院7号文件解读》《煤炭生产技术与装备政策导向总体研究思路及解读》《煤炭清洁发电是破解我国能源困局的有效途径》《清洁能源发展前景》《生态文明煤矿建设思路》《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应用》,此次讲课的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也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及一些中央煤炭企业的高管,整容之强大,内容之精要。
下面就学习谈谈以下三点体会:一、有发展机遇,同时还面临挑战“从发展机遇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煤炭需求适度增长,行业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煤协会长王显政说,结合“十三五”相关目标综合分析,“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在0.2-0.3之间,年均增速在2%左右,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在43亿吨左右。
同时,煤炭行业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全国煤炭消费量以年均2亿多吨增长的超常发展时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需求增速放缓阶段。
其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在不断增强。
按2020年、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50亿吨、60亿吨标准煤分析,将有2.7亿吨和7.5亿吨煤炭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介绍,科技进步对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的贡献率显著提升,行业科技贡献率从“十一五”末的39.2%大幅提高到“十二五”末的49.5%。
二、需要转型升级,同时也要煤炭革命在中国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煤炭行业由“黄金发展期”转入“白银发展期”的新阶段。
“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煤炭企业如何选择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及规划。
中国煤炭企业在新历史时期的转型发展战略总方针应是:“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
这个总战略方针中所包含的四个词,是既各自有具体内涵,又相互关联为一体的。
所谓“安全”也,她充分体现出煤炭企业的“高危”行业特性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必须得到保障,生命至上、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所谓“高效”也,她充分体现出作为经济实体的煤炭企业本质追求。
实行“两化深度融合”,走机械化一自动化一智智化一智慧化的升级之路,坚定不移的实行高产高效的发展方针。
所谓“清洁”也,她体现出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社会责任。
今后必须采用科技手段和强力管理措施,从煤炭生产环节到煤炭消费环节推行革命,实现清洁化和低碳化。
所谓“可持续”也,她体现出煤炭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追求。
煤炭企业过去那种依靠单一煤炭生产经营,最终造成矿井资源枯竭、企业衰落的困境。
新的时期煤炭企业实行转型变革发展战略,突破地域、行业、所有制以及旧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在寻求新资源、开拓新市场、挖掘新价值和适应新生态环境中,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政策导向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寻求外延与内涵的新发展,增强企业延长生命周期的沃土,探索多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清洁能源与生态文明要共同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解释,清洁能源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清洁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广义的清洁能源,除可再生能源外,还包括天然气、清洁煤(将煤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煤气或煤油、通过高新技术严密控制的燃烧转变为电力)和核能等低污染的能源。
《环境保护法》中所认定的清洁能源为广义的清洁能源。
这就是说,清洁能源应该根据使用过程是否清洁来划分。
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方式会给环境带来破坏,对大气造成污染,但如果在开采、运输、使用、转化过程中加以改进,尤其是煤电实现超低排放,达到或低于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那就能成为清洁能源。
天然气是公认的清洁能源,煤炭清洁利用一直和天然气排放标准对标,道理就在这里。
十三五”规划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重大工程,这体现出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追求的是在煤炭全生命周期的清洁化,不能造成污染或者要把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当然,核心还是消费侧的清洁化。
把煤清洁转化为电力是消费侧清洁化最主要的一部分。
现在煤电占到我国煤炭消费总量50%以上。
按照国务院部署,到2020年,所有的燃煤电厂要全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
全部改造完成后,我国50%以上的煤炭就实现了清洁转换和清洁利用。
而且,超低排放的技术还在发展,这非常值得鼓励。
这是更进一步的煤炭清洁发电转化,是发展的大方向。
发电是对煤炭的集中消费,变成电力以后再传输到千家万户,这便于集中进行治理,也便于监管。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希望煤电消费的比重继续提高,最终达到75%到8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学习人: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振学号:stu00006817【篇二:转型升级助推发展心得体会】“转型升级助推发展”心得体会—郭家湾工业园区管委会刘泉根据县委统一部署要求,郭家湾工业园区组织开展了本次“转型升级助推发展”为主题的讨论学习活动。
本次讨论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具有重大的意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武器,通过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第一全力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工业园区,打造产业优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总量,扎实搞好招商引资及引进创新人才工作,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招大商、引巨资、引人才上下功夫。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定不移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加强和改进企业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企业搞创新、创品牌、上规模,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
第二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把煤炭深加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企业。
第三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制。
二是供链创新,三是营销创新和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的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四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在土地方面,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在资金方面,各银行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式,使得贷款的资金空间较大,富有调剂余地,保证足量的信贷资金来源,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改造。
第五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给企业减负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引导企业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放水养鱼,该减的减、该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篇三:转型心得体会】转型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李润泽在学习了转型发展大讨论的学习材料之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这种共识必将为学校“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也将为学校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所谓转型发展,指的是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特别是转变学校的运行模式,建立起自主良性发展、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和氛围,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教师、学生具有主动前进、自我追求卓越的动力。
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是建立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我校事业发展历史方位的正确而清醒的分析之上的。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将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题。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对我校而言,“十二五”时期,是在并不优越的基础条件上,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和机遇期。
面对先天的不足,只有依靠后天的加倍努力,创造后发优势,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抢抓这个重要的机遇期,通过重点抓运行模式的转变,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调动学校一切有利于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可以弥补我校人、财、物方面的不足,保证学校长治久安、又好又快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转型发展依靠什么?依靠制度创新。
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因为所处的国情不同;也不可能照搬、照抄国内兄弟高校的经验,因为各自的校情不同。
我们要走的,是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为此,我们要探索、践行先进的大学制度。
先进的大学制度,强调西方现代文明及大学制度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及大学制度的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前,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必须注重科学性,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二,要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
转型需要探索与创新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这种探索和创新离不开历史条件和现实背景。
推进转型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梳理我校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大力完善新形势下还能够继续发挥有效作用的部分传统运行方式、方法和载体。
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具有我校特色、形成我校优势的发展新路。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困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观念更新是地方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和前提。
必须先打观念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学校转型发展的深层次思想桎梏,用转变观念开启学校转型的动力之门,这是必由之路。
促进观念更新,一要搞调查,研究职工思想观念;二要抓领导,带动师生观念转变:三要学理论,启发师生转变观念;四要造舆论,引导师生观念更新:五要转机制,强化师生观念转变;六是树典型,推动师生观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