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现象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

2.婷婷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爷爷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变化是()
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
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3.(多选)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熔化有关的是()
A.冬天太阳出来雪人变成了“雪水”
B.铁水铸成了铁剑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饮料里加的冰块变小
知识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4.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像海波、各种金属等,尽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温度却________,这类固体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像蜡、松香、玻璃等,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________,温度就不断地________,这类固体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5.小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前选择碎块状的冰并将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________,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实验中,小华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你认为此表格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表数据,请你帮小华同学在图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

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完成“探究固体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后继续探究该物质的凝固规律的装置图。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为完成实验,除图甲中的器材外还需的器材有搅拌器和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所测的温度是________℃。

(3)在MN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物质在MN段时需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固体状态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海波的熔点为48 ℃,那么48 ℃的海波处于()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 ℃,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 ℃、-39 ℃、-30 ℃)()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
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黏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0.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
B.这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
C.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 min
D.该物质的熔点是48 ℃
11.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熔化成“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的。

如图3-2-5所示,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图3-2-5
12.如图所示是根据物质凝固实验数据绘成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为80 ℃
B.第16 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
C.第12 min时,物质已完全是固态
D.物质只在8~18 min时向外放热
13.陈逸飞同学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后对中午餐桌上的冻豆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把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一段时间,再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

你能帮助他分析冻豆腐形成的原因吗()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反映蜡的熔化过程的是()
1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凝固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物质是非晶体
B. 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60 ℃
C. 在BC段,物质为固液共存态
D. 2 min时这种物质已全部凝固
1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内装有适量的碎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图甲装置时应按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开始加热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

(3)图丙为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标准大气压下),可知冰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参考答案
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
2.B[解析] 首先,电烙铁产生的热量使焊锡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然后,液态的焊锡又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

3.AD[解析] 熔化指的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雪人变成“雪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现象;铁水铸成铁剑是液态变成固态,不是熔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不属于熔化现象;饮料里加的冰块变小,是由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现象。

4.晶体非晶体吸热保持不变有吸热上升没有
5.(1)均匀
(2)表格中时间与温度均没有带单位且未记录物质的状态变化
(3)如图所示不变
6.(1)停表(2)34(3)固液共存
(4)放出不变晶体
7.D[解析] 海波是晶体,海波的熔点为48 ℃,固态的海波在48 ℃时,如果不能吸热,就会保持固态;海波的凝固点也为48 ℃,液态的海波在48 ℃时,如果不能放热,就会保持液态;如果固态海波在48 ℃时,继续吸热,就会开始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如果液态的海波在48 ℃时,继续放热,就会开始凝固,处于固液共存态。

8.B[解析] 黑龙江省漠河的最低气温达到-52.3 ℃,酒精在-117 ℃时才会凝固,因此,是可以使用的;而水银和煤油分别在-39 ℃和-30 ℃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

9.B
10.C
11.B[解析] 图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图B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符合题意;图C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图D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不合题意。

12.B[解析] 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温度呈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A错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由图象可知,晶体从第8 min开始凝固,到第18 min凝固完毕,在第12 min、16 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错误;晶体在整个凝固过程中都向外放热,不只是在8~18 min时向外放热,故D错误。

13.D[解析] 豆腐的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里都充满了水,把豆腐冰冻后,小孔里的水结成了冰。

冰的
体积比常温水的体积要大,原来的小孔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了网格状,等到冰熔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小孔。

冻豆腐经过烹调,这些孔洞里都灌进了汤汁,吃起来不但有弹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鲜美可口。

14.C
15.C[解析] 图中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 ℃,凝固点为45 ℃,故B错误。

在BC段,该物质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物质为固液混合态,故C正确。

该物质从2 min开始凝固到8 min凝固结束,故D错误。

16.(1)自下而上
(2)-4
(3)晶体固液共存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