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足三里(腹三里留"。是指肚腹的疾病 可取足三里治疗。因其是胃经的合穴,是胃经的代表 穴,具有调理胃脾之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正由于足三里的调理之功,使得脾 胃健,气血和,促进营养吸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对全身系统都具有强壮作用,是全身强壮保健的要穴。
[防治作用]小儿惊风、癫狂、昏厥、休克、 头痛、头昏、目眩、失眠、失音、咽喉肿痛、 便秘、小便不利。据古籍记载,擦涌泉穴是 保健按摩的重要措施,"其穴在足心之上,湿 气皆从此入,日久之间,尝以两足赤肉,更 次用一手握趾,一手摩擦,数目的多时觉足 心热,即将脚趾略动转,倦则少歇。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涌泉(肾经)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三阴交(脾经)
其他防治作用: a.皮肤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治疗 时常与血海、曲池穴相配使用。
b.神经系统疾病:失眠、头痛、下肢麻痹、高 血压、偏瘫等。
c.咽、眼、舌病:咽喉肿痛、麦粒肿、眼睑低 垂、梅核气、舌本强痛、目视不明。 d.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光明(胆经)胆经之络
穴,主要防治眼病、下肢痿痹。 [位置] 在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防治作用] 目痛、夜盲、视神经萎缩、近视、弱视、 下肢痿痹、偏头痛、乳房胀痛。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委中(膀胱经)膀胱经
合穴。主要防治腰痛、下肢痿痹、泌尿系疾病及胃 肠病。 [位置] 在横纹中央。 [防治作用] 腰痛、下肢痿痹、瘫痪、小便不利、遗 尿、腹痛、吐泻、丹毒等。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三阴交(脾经)
[位置]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防治作用]防治妇科病、防治泌尿生殖系统 疾病、防治胃肠病。由于三阴交为脾经要穴, 脾胃互为表里,故在治疗脾胃诸疾,尤其是 脐腹部及小腹部疼痛等病,多用三阴交,而 脐以上之胃脘痛者则取足三里为主。其余消 化系统诸病,多用足三里为主,辅以三阴交。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
阴陵泉(脾经)脾经合穴。主要防治脾虚水湿 不运、胃肠病,也用于生殖系统病。 [位置] 胫骨内髁下缘凹陷处。 [防治作用] 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 不利或失禁、膝关节痛、遗精、月经不调。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
三阴交(脾经)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具有健脾 利湿、补肝益肾、调和营血的作用。因肝、脾、 肾三经无论从经脉的循行及脏腑的功能来说, 都与泌尿、生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泌尿生 殖系统痢疾要穴。无病常灸点按三阴交,可以 有效地防止月经不调、痛经、阳萎、小便不利、 不孕以及消化不良诸症。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承山(膀胱经)主要防
治腰背痛、腿育转筋、痔疮。 [位置]在腓肠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 替处取穴。 [防治作用]腰背痛、腿痛转筋、下肢瘫痪、痔疮、 脱肛、便秘、脚气、癫疾。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涌泉(肾经)为肾经井穴。主要用 于急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 [位置]在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 呈凹陷处。
[位置]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取穴 [防治作用] 1.关节病变:膝关节痛,肩周炎,下
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膝肿, 坐骨神经痛。 2.肝胆疾病:胁肋疼痛,胆囊炎,胆 石症,胆道蛔虫症,慢性肝炎。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阳陵泉(胆经)
3.其他病证:小儿惊风、破伤风、月经 过多、口苦、呕吐、高血压、偏头疼 、习惯性便秘、肝胃不和、遗尿等。 降血压时,常与曲池相配。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足三里(胃经)
[位置] 外膝眼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 外侧一横指处,正当胫骨前肌上。 [防治作用]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 、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 疾、喘咳痰多、乳痈,头晕、耳鸣、 心悸、气短、癫狂、妄笑、中风、脚 气、水肿、膝胫酸痛、鼻疾、产妇血晕。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晚于临睡之前,用拇指按足心涌泉穴80-100次,再以 四指并拢斜擦80-100次,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可防治失眠、头昏头痛、健忘、目花、腰痛等症。
下肢常用穴─阳陵泉(胆经) 为胆经
的合土穴,又为筋会。具有舒筋利胆之功。胆囊炎、 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常于此穴附近有过敏压痛。是治 疗胆道疾患的要穴。临床上也常用此穴治疗半身不遂、 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痛、下肢痿痹等。配支沟可 治胁肋胀痛、口苦、黄疸等。
腿部重要按摩穴道
下肢常用穴─阳陵泉(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