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PPT课件
h
22
四、乳根
• 1.位置:两乳头下侧0.2寸 • 2.操作:用中指端或食指端揉 • 3.次数:20-50次 • 4.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5.主治:胸闷,咳嗽,呕吐
h
23
五、中脘
• 1.位置: • 2.操作:用大鱼际揉称揉中脘,用
掌面或4指摩称摩中脘,自喉咙往下 推至中脘称推中脘(胃气以降为顺) • 3.次数:摩5分钟,揉、推100-300 次。
• 2.操作: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揉, 或用拇、食两指提拿或用拇指抹。
• 3.次数: 揉50-100次,提拿3-5次, 抹3-5分钟
• 4.主治:斜颈,项强
h
19
第二节、胸腹部
• 一、天突 • 1.位置: • 2.操作:中指端按揉 • 3.次数:30次 • 4.作用:理气化痰 ,降逆平喘,止呕。 • 5.主治:咳嗽,咯痰,食积,咽痛
惊惕不安
h
7
二、坎宫
• 1.位置:自眉心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 2.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 3.次数: 50-100次 • 4.应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
痛
• 5.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 赤痛。
h
8
三、太阳
• 1.操作:两拇指向前向后直推,称推 太阳,用中指或拇指揉,称揉太阳
• 4.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 和胃、消食导滞
• 5.主治:腹痛、腹胀、食积、便秘、 肠鸣泄泻
• 3.次数: 50-100次
• 4.作用:镇惊安神,通窍
• 5.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衄
血
h
15
十、耳后高骨
• 1.位置:耳后颞骨乳突处。 • 2.操作:拇指或中指揉 • 3.次数: 30-50次 • 4.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 5.主治:头痛,烦躁不安,惊风
h
16
十一、风池
• 1.位置: • 2.操作:拿 • 3.次数: 5-10次 • 4.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 5.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
• (3)小儿特定穴位不象十四经穴那样 有线路相连的经络系统。
h
4
• 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的名称和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一样,亦有自己的根据,某 些特 定穴也是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而制定名称:
• 例如:
• 1、根据脏腑命名:如心经,大肠,膀胱等。
• 2、根据人体的部位命名:如五指节,腹, 脊柱。
h
5
• 3、根据五行学说命名:如脾土, 肝木。
发热
h
17
十二、天柱骨
• 1.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 直线
• 2.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向上而下推, 或用汤匙边蘸油刮
• 3.次数: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 度瘀血。
• 4.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 5.主治:发热,呕吐h ,项强,惊风 18
十三、桥弓
• 1.位置: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 线
第四章 小儿按摩常用 穴位
h
1
• 常用穴位
•
概述:小儿推拿穴位中,一
为经络学说中的十四经穴和奇穴,
二为小儿推拿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穴
位。小儿特定穴位具有以下三方面
的特点:
h
2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1)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不仅有如孔穴 点状的特点,还有线状(如三关,六 腑)和面状(如腹,五指节)等。
• (2)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大多数分布在 头面和四肢(双手居多),方便了取 穴和手法操作的治疗。
h
11
六、人中
• 1.位置: • 2.操作:掐 • 3.次数:5次,或醒后即止 • 4.作用:开窍醒神 • 5.主治:昏厥、惊风
h
12
七、牙关
• 1.位置: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 • 2.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 • 3.次数: 按10次,揉50-100次 • 4.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h
13
八、百会
• 1.位置: • 2.操作:用拇指按揉 • 3.次数: 按30-50次,揉100-200次 • 4.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 5.主治:头痛,惊风,夜啼,胀肛,
遗尿
h
14
九、囟门
• 1.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百会前骨 凹陷。
• 2.操作:两手扶头,两拇指自前发际 向该穴轮换推之,或用拇指端轻揉
• 2.次数: 50-100次 • 3.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痛 • 4.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
赤痛。
h
9
四、山根
• 1.位置:两目内眦连线之中,鼻根低 洼处
• 2.操作:拇指甲掐 • 3.次数: 3-5次 • 4.作用:开关窍,醒目定神 • 5.主治:惊风,抽搐
h
10
五、迎香
• 1.位置: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 • 2.操作:食、中两指按揉 • 3.次数: 30-50次 • 4.作用:宣肺气,通鼻窍 • 5.主治:鼻塞流涕
积
h
26
七、腹
• 1.位置:腹部 • 2.操作:从中脘起向两旁分推,称分
推腹阴阳,用手掌或4指摩。
• 3.次数:分推100-200次,摩5—10分 钟
• 4.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 5.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h
27
八、脐
• 1.位置:
• 2.操作:用中指端揉,指摩或掌摩
• 3.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
• 4、根据山谷河流:如山根,洪池。 • 5、根据建筑物体:如天庭,三关。 • 6、根据动物名称:如老龙,龟尾
等。
• 7、根据哲学名称:如阴阳、八卦
h
6
第一节 头面颈顶部
• 一、天门(攒竹) • 1.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成直线。 • 2.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 3.次数: 50-100次 • 4.应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 5.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
h
24
• 4.作用: • 揉摩: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 推: 降逆止呕 • 5.主治: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
欲不振
h
25
六、胁肋
• 1.位置:两侧胁肋部,自腋下至天枢
• 2.操作:以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 天枢
• 3.次数: 50次。
• 4.作用:宽胸理气
• 5.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食
h
20
二、膻中
• 1.位置: • 2.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
自穴中向两侧乳头方向分推称推膻中 • 3.次数:分推100次,揉50次 • 4.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5.主治:胸闷,吐逆,咳喘
h
21
三、乳旁
• 1.位置:两乳头外侧0.2寸 • 2.操作:用中指端或食指端揉 • 3.次数:20-50次 • 4.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5.主治:胸闷,咳嗽,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