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模具工”理论试卷与答案(doc 8页)太仓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级“模具工”理论试卷答案(包括《机械原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机械加工工艺》、《钳工工艺学》《液压传动》《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知识)姓名 2007年月日班级学号成绩阅卷评卷人得分一、判断题(请将正确答案按序号填入表格内)(每题1分,共28分)1 2 3 4 5 6 7 8 9 111 12 13 14 15 16171819221 22 23 24 25 262728( F ) 2、标准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轴制配合。
( T ) 3、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用带指引线的框格的形式标注。
( T ) 4、可直接从量具或量仪上读出全值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法。
( F ) 5、冷作模具主要用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热成形( T )6、热作模具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冷、热疲劳、鬼裂、热深裂等。
( F )7、为节约时间和成本,合金钢淬火可以用水冷( F )8、单件生产时,应该大量使用专用刀具和专用夹具。
评卷人得分三、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按序号填入表格内)(每题1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11 12 13 14 15 1617181921A、表面光滑B、高硬度C、良好的切削加工性2、影响加工速度快慢的因素主要是( B )。
A、切割丝的垂直度B、电参数的大小C、工作液的大小3、对热作模具钢来讲,应具备以下性能:红硬性、热稳定、( C )。
A、耐高温;B、冷脆性;C、高温抗磨损及抗氧化性;4、模具的闭合高度是(D)。
A、压力机的装模高度;B、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模具的上、下模座之间的高度;C、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模具的之间的高度;D、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模具的上模座的上平面与下模座的下平面之间的高度;5、线切割加工中( C )的步序先后排列是正确的。
A、1)移位、穿丝、调整Z轴;2)电极丝定位及穿丝;3)装夹、校正固定B、1)电极丝定位及穿丝; 2)装夹、校正固定; 3)移位、穿丝、调整Z轴C、1)装夹、校正固定; 2)电极丝定位及穿丝; 3)移位、穿丝、调整Z轴6、加工条件参数大体可分为:(C )。
A、脉冲放电设定、机械控制有关的参数B、脉冲放电设定、摇动动作有关的参数C、脉冲放电设定、机械控制、摇动动作有关的参数7、线切割加工时经常断丝的影响因素:( C )A与材料、电参数及冷却液有关,与导丝嘴、导电块无关、B与导丝嘴、导电块有关,与材料、电参数及冷却液无关、C与材料、电参数、导丝嘴、导电块及冷却液都有关8、在电火花加工中,(B)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相对稳定、生产率高、损耗小,得机械加工性能差、磨削加工困难、价格较贵。
A、黄铜B、纯铜C、钢D、铸铁9、电火花加工时,电极与工件( C ),两者间宏观作用力极小,所以电极不需比工件材料硬。
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不接触10、工艺规程的要求包括工艺上的先进性、(C)、良好而安全的生产条件三方面。
A、切削速度;B、切削成本;C、经济上的合理性;11、线切割加工凹模的工艺措施不正确时,在( A )往往会产生较深的痕迹。
A、切入点处B、切入中间C、近结束时12、注射成型结晶型塑料时,影响塑件结晶度的主要因素是(B)。
A、喷嘴温度;B、模具温度;C、料筒温度;D、螺杆温度13、填充剂按其化学性能分类,可分为(D)填料。
A、粉状的和纤维状的;B、纤维状的和片状的;C、片状的和粉状的;D、无机和有机14、弯曲件精度要求高时,凸模和凹模间隙可取(C)。
A、1.4t ;B、1.2t;C、t;15、在自由弯曲保证外侧材料不发生破裂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弯曲件内侧最小圆角半径与材料厚度的比值(rmin/t),称为(C)半径。
A、最小弯曲;B、最小绝对弯曲;C、最小相对弯曲;16、冲裁工艺包括(C)和冲孔。
A、切边B、切口C、落料17、冲裁小而薄的工件时,卸料方式常采用(B)。
A、钢性卸料;B、弹性卸料;C、废料切刀卸料;D、气动卸料18、模具的闭合高度是(D)。
A、压力机的装模高度;B、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模具的上、下模座之间的高度; C、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模具的凸模、凹模之间的高度;D、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模具的上模座的上平面与下模座下平面之间的高度。
19、有合理冲裁间隙的冲孔模,其凸模的尺寸与工件孔的尺寸相比,应该(C)。
A、稍大;B、稍小;C、相等;20、带台阶的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一般为(A)配合。
A、H7/m6B、H7/s7BC、H7/s6评卷人得分四、多项选择题(请将所选择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表格内)(16分)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1、在车床上加工较长外圆锥形主要有(A、B)、靠模车削等方法。
A、转动小拖板;B、偏移尾座;C、窄刃刀车削;D、外圆刀;E、锥形刀;F、左偏刀2、拉深模的间隙(A、E)。
、A、制拉深件的尺寸精度;B、则不易控制拉深件的形状;C、大小;D、等于料厚;E、太大;F、则工件易起皱;3、导柱、导套(D、F )直接影响塑件的精度。
A、导向精度;B、合模精度;C、塑化计量的精度;D、配合精度;E、脱模机构顶出塑件的精度;F、的高、低4、在模具加工后测量时,一般使用游标卡尺、(A、D、E)千分尺、百分尺、千分表、杠杆表、量块、刀形直尺、角规、R规和正弦规等量具。
A、深度游标尺;B、直尺;C、卷尺;D、高度游标尺;E、游标角度尺;F、角尺5、在普通车床上,车削直径为φ40mm的轴,要求一次车成φ36mm,主轴的转速为800转/分钟,此时的切入深度T及切削速度V各为(A、C)。
A、2mmB、6mmC、100米/分D、90米/分E、4mmF、60米/分6、模具常用的回火处理方法有:(B、D)A、中温回火;B、低温回火;C、较高温回火;D、高温回火;E、回火;F、中高温回火7、用大弹簧压边,可加装限位销,以防止拉深时(E、F),导致拉深件破裂。
A、定位;B、限位;C、挡料;D、拉深件破裂;E、压边力;F、急剧增加;8、在模具测量时,一般使用测微仪、光切显微镜、干涉显微镜、电动轮廓仪、投影仪、( B、D、E)和测高仪等量仪。
A、R规;B、工具显微镜;C、角规;D、光学分度头;E、三角坐标测量仪;F、卷尺;9、最常见的仿形靠模材料,有(B、E)、塑料、铝合金、钢等几种。
A、橡胶;B、木材;C、陶瓷;D、铜;E、石膏;F、硅胶;10、成形磨削,就是将复杂的成形面,分解成(C、D)等简单型面,然后分段磨削。
A、3个平面;B、5个平面;C、圆柱面;D、若干个平面;E、椭圆面;F、球面;11、带弹簧或橡皮的压边装置,其压边力随上模行程(E、F),对拉深不利。
A、弹簧;B、挡料;C、而下降;D、压边装置;E、增大;F、而上升;12、拉深模的间隙(B、D)。
A、过大;B、过小;C、小于;D、深模的寿命;E、件尺寸精度;F、模表面精度;13、装配时,为使模具动、定模的合模方位正确,合模导向机构的四个导柱(A、D )。
A、直径相同,安装位置不对;B、直径相同,安装位置相同;C、直径不相同,安装位置不相称;D、直径不相同,安装位置相称;E、按零件特点;F、对称布置;14、拉深模模的(A、E)的实际尺寸决定的。
A、双边间隙;B、单边间隙;C、是由凹模;D、是由凸模;E、是由凹模和凸模;F、是由工件;15、保证冲裁模装配间隙一般有(A、D)、垫片法、酸蚀法、图层法、切纸等方法。
A、试切法;B、压入法;C、紧固法;D、透光法;E、酸蚀法;F、切纸法;16、对模具的操作,实际上是通过操作注射机来完成的,精心操作的关键步骤是:注射机开闭速度及低压保护的调整;合模力的调整;(C、F)、次数的调整等。
A、顶出机构的速度;B、开模机构的速度;C、推出机构的速度;D、开距;E、距离;F、行程;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8分)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4分)1)采用水或水基工作液,不会引燃起火,实现了无人运行的安全性。
2)由于电极呈线状,节省了设计、制造成型工具电极的费用,缩短了辅助生产时间。
3)电极丝通常都比较细,可以加工窄缝及复杂形状的工件。
另外,在加工贵重金属时,,由于金属的蚀除量很少,使材料的利用率很高,节省了费用。
4)采用一次性铜电极丝不断运动的加工方法,可以不考虑电极丝的损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也较小,多次加工可以达到很高精度和粗糙度。
2、在切割大厚度工件如冲头等,当产生腰鼓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6分)腰鼓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电极丝在上下导向器器跨度间,由于放电电压与加工液的喷液压力的振动而引起的。
2)加工加工条件越强,加工厚度越厚,腰鼓量就变得越大(电极丝弯曲)。
3)由于加工液是上下供给,中心部位的加工屑溶度最高,但容易受二次放电的影响。
4)一旦加工液的电阻力增高,腰鼓量就会增大。
解决办法:1)降低加工条件。
2)加大电极丝的涨力。
3)验证电阻率的设定值,水质的状况。
4)水流上下要一致。
5)增加切割次数。
3、对工件进行线切割时,工件装夹与穿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分)1)校准电极丝与工件装夹台的垂直度;2)明确切割内,工位基准和切割顺序;3)核对工艺孔,孔位是否相符,最好退磁;4)装夹工件找基准。
4、模具使用模架有哪些优点?(4分)上模能准确导入下模、模架为标准件,价格便宜,冲裁模的安全性较好,通过带压簧的条料压板可使较薄的条料在凹模上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