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练习测试题

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练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
2
A
C
3

A.5
4
A
C
5.
行了4

A.
D.12.36cm
6.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
C D

7.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边树向西运动,岸边公路上的一辆汽车在向东移动,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
A.船和地面都向西运动,且地面比船运动得快B.船和地面向西运动,且船比地面运动得快C.地面向酉运动,船向东运动
D.地面和船都向东运动
12.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
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3m/s B.7m/s C.3.5m/s D.2.5m/s 13.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C
汽车
14
A.v
C.v
15
300m
A
16.
比B
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7.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
18.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2.5m/s

A.在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B.试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2m/s C.试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D.试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
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

A
B
C
D
23.“
A
D
24

A
25
播速度()
A.声源种类B.响度大小C.音调高低D.空气温度高低
26.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27.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某某某,
”这里所
29.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30.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
进行防治的是( )
A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 二.填空题
1.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船23动”4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s AB 在56.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 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
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8.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 产生,经 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 处控制噪声.
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2春区月考)小明骑电动车上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