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学试卷(B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 1.高炉冶炼强度 2. HPS 3.高炉渣熔化性温度1. “假象”赤铁矿的结晶结构未变,而化学成分已变为 Fe 2O 3)2. 一般要求焦炭的反应性高,而煤粉的反应性则要低)3. 高炉风口喷吹的煤粉,有少量是与煤气中的 CO 2反应而气化的4. 高炉炉身上部炉墙的耐火材料一般选择使用碳砖)5. 烧结料层的自动蓄热现象,主要是由于燃料在料层中的偏析所致)6. 提高烧结矿碱度有助于增加烧结矿中铁酸钙矿物的含量)7. 实现厚料层烧结工艺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烧结偏析布料)8. 对酸性氧化球团矿的焙烧效果而言,赤铁矿优于磁铁矿)9. 原燃料中的Al 2O 3在高炉内可被少量还原而进入生铁) 10. 高炉内渣铁反应的最终结果由耦合反应的平衡常数所决定)4.高炉的悬料5.高炉的硫负荷6. FINEX 炼铁工艺X。
)二、判断题(每题 1.5分,共30分)(对:“,错:院係)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11.高炉炉渣的表面张力过小时,易造成渣中带铁,渣铁分离困难12.导致高炉上部悬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液泛现象”。
13.高炉风口前碳的燃烧反应的最终产物是C02。
14.高炉实施高压操作后,鼓风动能有增大的趋势。
15.高炉脱湿鼓风,有提高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的作用。
16.高炉内进入间接还原区的煤气体积小于炉缸产生的煤气体积。
17.具有倒V型软熔带的高炉,其中心煤气流比边缘煤气流发达。
18.为了抑制边缘煤气流,可采取“高料线”或“倒装”的装料制度19.高炉富氧鼓风,有助于提高喷吹煤粉的置换比。
20.目前最成熟的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是煤基直接还原炼铁法。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酸性氧化球团矿生产工艺,说明该类球团矿的焙烧固结机理。
2.简述风口喷吹煤粉对高炉冶炼过程的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3.画出高炉理想操作线,并说明A、B、C、D、E、P、W点的意义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分析高炉冶炼过程中,用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特点。
a .画出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平衡关系示意图(叉子曲线);b .分别从热力学、动力学上比较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异同2. Ergun公式如下:P L 150w (1 )2(de)2 31.75w2(1 )de 3下部悬料,前者可以用杨森公式解释,后者可以用液泛现象解 释。
5、 高炉的硫负荷: 高炉冶炼每吨生铁由炉料带入的硫的千克数称 为“高炉的硫a. 说明式中各因子的物理意义以及用上式对高炉作定性分析时适用的区域。
b.从炉料和煤气两方面分析影响厶P 的因素,并论述改善炉内透气性的方法。
钢铁冶金学B 卷试题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 2、 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高炉冶炼强度:是高炉冶炼过程强化的程度,以每昼夜(d )燃 烧的干焦量来衡量:冶炼强度⑴二干焦耗用量/有效容积x 实际 工作日[t/(m 3 • d )]HPS 指代小球烧结法:将烧结混合料用圆盘造球机预先制成一定粒度(粒度上限为6-8mn ),然后使小球外裹部分燃料,最后 铺在烧结台车上进行烧结的造块新工艺。
3、负荷”。
6、FINEX炼铁工艺:Finex是在Corex基础上,采用多级流化床装置直接使用烧结铁矿粉(<8mm进行预还原生产海绵铁,避免了烧结、球团等人工造块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利用煤粉的冷压块技术扩大了煤粉的选择范围,而不像Corex 工艺仅能使用块煤。
Finex 流程主要由 3 个系统组成,流化床预还原系统、热压块系统和熔化造气系统。
二、判断题:(每题 1.5分,共30 分)1、V2、x 3 、V 4 、X 5 、X 6、V7、V8 、X9 、X10、V11、X12、x 13、X14 、X15、V16、X17、V 18、X19 、V20 、X三、简答题(每题8 分,共24分)1. 简述酸性氧化球团矿生产工艺,说明该类球团矿的焙烧固结机理。
答:工艺流程如下:( 4 分)固结机理(4分)1)F Q Q的微晶键连接:磁铁矿生球在氧化气氛中焙烧时,当加热到200〜300 C就开始氧化形成F B Q微晶。
由于新生的FeQ微晶中原子迁移能力较强,在各个颗粒的接触面上长大成“连接桥”(又称F Q O微晶键),使颗粒互相连接起来。
在900C以下焙烧时,这种连接形式使球团矿具有一定的强度。
但由于温度低,F Q Q微晶长大有限,因此仅靠这种形式连接起来的球团矿强度是不够高。
2)FeQ的再结晶:当磁铁矿生球在氧化性气氛下继续加热到1000〜1300C时,磁铁矿可全部转变成赤铁矿,而由磁铁矿氧化形成的F Q Q微晶开始再结晶,使一个个相互隔开的微晶长大成连成一片的赤铁矿晶体,使球团矿具有很高的氧化度和强度。
2.简述风口喷吹煤粉对高炉冶炼过程的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1)风口前燃料燃烧的热值J (1分)原因:煤粉热解耗热;煤粉不易燃烧充分。
(2) 扩大燃烧带(1分)原因:炉缸煤气量仁 部分煤粉在直吹管和风口内燃烧,在管路 内形成高温(高于鼓风温度400-800 C ),促使中心气流发展(鼓风 动能f ) (3) 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1分)原因:煤粉为冷态;煤粉热解耗热;燃烧产物量f 。
(4)直接还原度J (1分)原因:(COH2)f; C 熔损反应量J;矿石在炉内停留时间f (5) 煤气阻力损失(△ P )f (1分) 原因. 「焦炭量料柱透气性JI 煤气量煤气流速增大(6) 炉内温度场变化(2分) 原因:"斤、口宀——1炉缸边缘温度J f 风口理论燃烧温度下降所致炉缸温度均匀〈 --------------------- L 炉缸中心温度f f 煤气穿透能力增强所致 (煤气量、煤 气氢、动能f )(7)存在热滞后现象(1分)喷入炉内的煤粉要分解吸热 f 炉缸温度暂时J被还原性强的煤气作用的炉料下降到炉缸后,由于炉缸温度回升,直接还原 耗热减少3. 画出理想操作线,并说明 A 、B 、C 、D 、E 、P 、W 点 的意义。
咼温区上移I"炉身温度'.炉顶温度..略有上升fW ;f所致答: (4 分)A点:(1)矿石中Fe的氧化程度;(2)煤气中C的氧化程度。
B点:在不发生重叠的情况下,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的分界点。
C点:Fe直接还原生成的CC与鼓风燃烧的C及少量元素还原生成CO 的分界点。
D点:鼓风燃烧C与少量元素还原生成CC的分界点。
E点:鼓风燃烧C生成CO的起点。
P点:热平衡限制点。
W点:化学平衡的限制点。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 .分析高炉冶炼过程中,用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特点。
a.画出CO、比还原铁氧化物的平衡关系示意图(叉子曲线)b.分别从热力学、动力学上比较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异同回答:a 、画图(6分)b 异同:(8分)用CO 还原,除Fe304FeO 外,均为放热反应,用H2还原,全部 曲线向下倾斜,均为吸热反应;低于810C CO 的还原能力大于H2的还原能力,反之则反。
CO 作为还原剂,Fe» Fe 最难还原,H2作为还原剂,FeO - Fe 最 难还原;H2分子量小,粘度低,易扩散,故其还原的动力学条件较好。
2 . Ergun 公式如下: a.说明式中各因子的物理意义以及用上式对高炉作定性分析时适用 的区域。
b .从炉料和煤气两方面分析影响厶P 的因素,并论述改善高炉透气 性的方法。
回答:PL 150w (1 )2(de)231.75 w 2 (1 de500 00 PDO 1100 1300温度(口FuJdi Ft2U4U沁6021?sz?=a、(7 分)PL单位料柱高度上的压降;气流黏度;w气流的工作流速;形状系数;散料体的空隙度;g气流密度;de比表面平均直径。
第一项代表层流,第二项代表紊流。
高炉煤气速度10-20m/s,相应的Re=1000-3000,因此高炉处于紊流状态,故第一项可以舍去,因此可得:P L 1.75g w3 4 5 6(1de<咼炉实际是移动床,£移>£固b、(7 分)5炉料方面:①形状系数一般无法调节;②从△ P J角度出发,de f ,但是从还原和传热的角度de;,因此矛盾.③增大的具体方法:整粒—按粒度分级入炉—使炉料具有较高机械性能。
6煤气方面:①g 一般无法调节②提高风口前气体温度—气体膨胀—w!—△P f③炉顶压力f—压缩炉内煤气体积—w ;—△ P;-V-为炉料特性;g w2为煤气状态只适用于炉身上部没有炉渣和铁水的干区4、高炉的悬料:由于高炉透气性变化,引起高炉压差过大,支托起炉料,使得炉料难以下行,称为悬料。
一般分为上部悬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