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冻食品的发展之路

速冻食品的发展之路

速冻食品的发展之路速冻食品是春节节日欢庆期间食品采购不可缺的一部分,以其简捷、便利丰富着居民的饮食生活,速冻食品由于食用方便,越来越受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的欢迎;经过快速的发展,速冻食品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占据食品市场重要一席,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新星。

我国速冻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发展空间巨大,目前行业的发展重点在于整体扩张,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将占据明显的发展优势。

与此同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速冻食品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另外,速冻食品在营养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质量不合格的速冻食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水饺、包子等速冻面食制品,单从外表看不出什么质量问题,只有当消费者亲口品尝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

何为速冻食品速冻食品又称急冻食品,是一种以低温快速冻结方式生产的食品。

速冻食品是食品加工工艺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一般的冻结和冷藏方法。

其主要特征是食品一定要经过水洗、漂烫、烹调加工或其它处理工序,然后在低温下(-33℃以下)快速冻结,在半小时内迅速通过-1℃-11℃温度范围(又称最大冰结晶生成带,是使食品中80%以上的含水量变成冰结晶的温度范围),食品的中心温度在-18℃以下,然后在此温度下贮藏和运输。

一、速冻食品分类速冻食品分四大类,即速冻果蔬食品、速冻畜禽食品、速冻水产食品和速冻调理食品。

①速冻果蔬。

如速冻青刀豆、芦笋、青豆、豌豆英、毛豆、马铃薯、茎椰菜、花菜及胡萝卜和速冻草莓、荔枝、桃、菠萝及樱桃等;②速冻畜禽。

如速冻猪、牛、羊分割肉,牲畜副产品,速冻鸡、兔以及野味等;③速冻水产品。

如速冻鱼、虾及贝类等;④速冻调理食品。

如速冻三明治、汉堡包、比萨、油炸肉饼、烧卖、水饺、肉包、小笼包、春卷、炒饭、汤圆、馄饨、肉丸及鱼丸和速冻奶汁烤菜、榨菜肉丝、回锅肉、咖喱鸡、鱼香肉丝、青椒牛肉及青豆肉丁等盘菜。

二、速冻食品的特点速冻食品与其他食品相比有以下五大优点:①卫生质优。

食品经过低温速冻处理,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本身的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又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保证食用安全。

②营养合理。

如速冻调理食品配料时,可以通过原料的不同搭配控制脂肪、热量及胆固醇的含量,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③品种繁多。

速冻食品现有四大类、3000多个品种,从副食到主食,从盘菜到小吃,样样俱全,这是其他任何加工食品不可比拟的,这也为那些不善于烹调的消费者提供了方便。

④食用方便。

速冻食品既能调节季节性供需平衡,又能减轻家务劳动,减少城市垃圾,保护环境。

⑤成本较低。

与罐头食品相比,速冻食品具有口味鲜和能耗低的优点。

速冻食品比罐头食品能耗低30%左右。

速冻行业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70年代以来,行业迅速成长。

目前美国的年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在60kg左右,德国的年人均消费量接近40kg,日本的年人均消费量在20kg左右。

随着未来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时间的高要求,方便快捷的速冻食品将获得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速冻食品发展历史速冻食品1928年起源于美国。

很长的时间内,由于人们对速冻食品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赢得多少消费者,行业发展十分缓慢。

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冻食品才迅速发展起来,1948--1953年美国系统地研究了速冻食品,提出了著名的T、T、T概念,并制定了《冷冻食品制造法规》。

从此以后,速冻食品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进入超级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特别是果蔬单体快速冻结技术的开发,开创了速冻食品的新局面。

最近几年,世界速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迅速,其增长速度高达20%-30%,超过任何一种食品,品种达3000多个,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已形成原料产地加工、销售、家庭食用的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速冻食品的工业化和社会化。

据有关资料介绍,速冻食品销售量在发达国家将占全部食品的60%-70%,已取代罐头食品的垄断地位而跃居食品加工工业的首位。

速冻食品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也有30多年的历史。

开始主要是沿海城市大型罐头厂试制生产速冻食品,供外销出口,在技术上大多采用以冷藏间代替冻结时间,大部分工序采用人工操作。

由于冷藏间制冷能力有限,冻结大都在几小时以上,许多产品成了“慢冻食品”,因此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1973年北京、青岛、上海的3个速冻食品厂同时从日本引进螺旋式速冻机,促进了我国速冻食品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引进设备的不断增加和各种国产设备的研制成功,我国的速冻食品加工工艺逐渐向国际水平靠拢,速冻食品也从过去仅有的肉类、水产类冷冻加工发展到果品、蔬菜和调理食品加工。

目前,我国已有生产速冻食品企业近200家,品种达300多个,年生产量达1000万吨,仅速冻蔬菜的出口量已达50万吨,速冻方便食品的出口量已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一位。

速冻食品存在的问题最近,在一家超市,记者发现,显眼的区域成柜成柜地摆放着各类散装速冻食品:饺子、馄饨、馒头、汤圆、烧卖、粽子等等,可谓应有尽有。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选购散装速冻食品的女士。

她说,自己是一家写字楼的白领,平时工作十分繁忙,抽不出时间做饭,除了休息天走亲访友,或到饭店打打牙祭,平时晚饭和早饭都吃速冻食品,速冻食品能大大节省做饭时间,并且各色各样的速冻食品,既方便又能调剂口味。

虽然速冻食品由于食用方便,越来越受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的欢迎,但是行业规范欠完善,速冻食品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散装速冻食品隐患多冷冻、冷藏食品的保存温度人为被“破坏”,已成为超市食品安全的隐患,尤其是散装速冻食品的“二次污染”、“无保质期”等问题尤为严重。

据了解,所谓“散装”,也并不是没有包装,而是生产厂家以大包装的形式进入卖场之后,卖场工作人员拆开包装后倒入冷柜,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购。

而散装食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发生水分蒸发、干裂、油脂氧化、酸败等现象。

专家介绍,真正意义上的速冻食品要在30℃的条件下,通过专业速冻生产线完成冻结全过程,并且使产品中心温度达到-18℃。

目前,一些知名速冻食品的生产企业已经实现自动化“隧道式”生产,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卫生问题不大。

但一些作坊式企业根本不具备速冻食品生产条件,仅靠几个冰柜,雇几个临时工,在简陋的作坊里就可以生产速冻食品,这样的散装速冻食品实在令人提心吊胆。

有鉴于此,购买速冻食品时最好还是选择有独立包装的产品更为安全。

即使要买没有独立包装的散装速冻食品,也最好到大型超市去购买,因为相对来说,大型超市食品进货渠道正规,销售过程中管理严格,食品卫生能够得到保证。

而贪图方便或贪图便宜去那些小型商店里购买散装速冻食品,往往会“病从口入”。

二、营养价值大打折扣通过急速低温(-18℃以下)加工出来的速冻食品,食物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会流失,而且在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基本上不会繁殖,食品的安全有了保证,但食物口感、风味方面的变化却难以避免。

更重要的是后,食物中的脂肪会缓慢氧化,维生素也在缓慢分解。

所以,速冻食品的营养价值无法和新鲜食物相比。

不妨拿速冻贡丸和新鲜的里脊肉来做个比较,同等重量贡丸中的维生素B2只有新鲜里脊肉的2/3,烟酸只有1/2,维生素B12,也只剩下不到1/3。

再看看速冻鱼丸与新鲜的鲭鱼相比,鱼丸的维生素B2剩下不到1/10,烟酸剩下1/2,而维生素B12剩下不到1/8。

可见,其营养价值已经“损失惨重”了。

三、速冻食品会提前过期速冻食品在保质期之内不但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还可能发生变质。

比如,某速冻食品在-18℃的保存期为3个月,但绝不意味着在-8℃也能保存3个月。

因为所有的化学和酶反应速度都受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低,营养素的分解、风味的损失、脂肪的氧化等速度就越慢,产品的品质也就能更长时间保持稳定。

而实际上,超市的冰柜口往往是敞开的,人们对各种食品翻来翻去,温度不可能一直保持在-18℃。

况且,速冻食品很难在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一直保持-18℃的低温。

研究表明,食物在-1℃~-8℃之间存放,很多维生素的损失比0℃~-4℃还要快。

温度的变化不但会破坏速冻食品的营养含量,而且会加速食品变质。

四、高脂肪换来好口感不少人喜欢贡丸、鱼丸等速冻食品的口感。

其实,这种好口感可是用高脂肪换来的。

要维持肉制品最起码的适口性,其脂肪含量不能低于20%。

而贡丸、鱼丸的鲜嫩度、多汁性和香味更是都得依靠脂肪含量来保证。

贡丸的脂肪含量占总热量的72%;速冻蛋饺、鱼饺、虾饺等的脂肪含量也占总热量的60%~70%不等;冷冻水饺、馄饨的脂肪比例也很高,肉馅多的品种其含油量可达68%。

平时,那些不吃饭想减肥的女孩,喜欢吃贡丸解解馋,其实六颗贡丸吃下去,就等于一碗饭的热量啦!鱼丸含盐量是五花肉的四五倍。

贡丸、鱼丸吃起来感觉特别鲜,这是因为这些速冻食品中都加入了不少味精和高鲜调味料。

煮过速冻食品的人都知道,不用放盐,丸子和汤也会有咸味,这就是因为速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已经放了较多的调味料。

鱼丸等冷冻食品的盘分是新鲜五花肉的4~5倍,钠含量很高,对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患者的危害不言而喻。

速冻食品行业存在问题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速冻食品行业市场除了可喜的成绩外,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待利润低薄,产品品质的安全性以及行业无序竞争等所遇见的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我们应竭尽全力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难题。

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从目前的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细分市场竞争调整以及拓展消费渠道的这样一个调整发展阶段向健康发展的熟阶段平稳过渡。

一、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速冻食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过程有待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

产品制造过程的卫生监督控制标准与国际水平相差较远,有待进一步规范。

资金雄厚的企业通过改造生产加工环境、生产加工设备和冷链,以达到目前苛刻的国家卫生标准,从而进一步淘汰小型、不规范企业。

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

生产能力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内陆省份,远离产品的最终销售点,导致产品在运输渠道、储藏环节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二、产品品种单调、雷同新技术、新品种入市缓慢。

以面食为主的速冻食品,如水饺、汤圆等占市场全部品种销售比例的60%以上;消费市场的培育不够,从工厂到餐桌的低温冷链没有完全形成;过度竞争使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乏力,技术进步迟缓,市场中新技术应用的产品少,信息不够通畅,与国际间的商务贸易交往有限等,也制约了技术的发展创新。

当然,一个国家的食品加工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生产力和消费水平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目前产业产品结构的现状。

从而采取与各种背景条件相符合的产品策略,避免推出超越消费能力的产品。

其次,产品的品质也不尽人意,很多产品尚未到达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

最后,中、高、低档次产品的竞争不均衡。

产品细分市场以中低价位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企业竞相压低价格,导致的结果为利润率越来越薄;高端价位产品却一枝独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