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目标 ①总目标
阅读教学的总目标
•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 方法。 •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 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 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层次性
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 的、要求不同; 2.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 和指导要有所不同。 (三)实效性 1.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2.要重视和加强具体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要发扬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 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 二、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要讲究提问 技巧 (一)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的策略
南华县教师进修学校
洪 艳
引言
阅读教学就是教人读书,当然是 教人读好书。 教人读书: 一是要读,从书中吸取精神营养; 二是从读中学会读书。
目
录
阅读教学概述 小学语文阅读的目标、意义和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
【阅读教学概述】
一、阅读和阅读教学
(一)关于阅读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 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 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 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各学段领悟表达方法的渐进要求:
一学段: “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学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和优美的语言。” 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 “阅 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 本说明方法。” 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 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 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意义 和方法】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要点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1.意义: ①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 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②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 对话过程; ③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 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 独特性。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 文的内容 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 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重在引导学生 理解文章和语言的表现形式
(三)理解文章和语言表现形式的 重要意义
1.对形式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内容的 理解 2.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 现象,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③巩固练习方法:读背法、抄写法、听 写法、补充法、缩扩法、变换法、修 改法。 3.段落教学——段落是句子按各种逻辑关系 组合而成的,是读写的基础 明确几个概念:自然段;节;段 落;层次
4.篇章教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学会
读书 主要内容:感知内容;感受内涵;感悟形式 总结归纳:掌握目标注意阶段性;掌握学法 注重感悟性;篇章教学重点在高段 (三)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②学段目标
阅读教学的分段目标(渐进要求)
•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渐进要求 • 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 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 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 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和其他读物。”
各学段把握和概括课文内容的渐进要 求:
一学段:(无明确的要求) 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 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 细节” 。 四学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 路,理解主要内容。” (二、三学段应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各学段质疑、探究的渐进要求:
一学段:(无明确的要求) 二学段:“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 问。” 三学段:“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 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四学段:“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 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 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各学段阅读积累的渐进要求:
(二)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常见问题的归 类,掌握各类问题的性质和答题要求
三、要注意应用最新的硬件设备来帮助 阅读教学
• (二)关于默读教学的渐进要求 • 一学段:“学习默读” • 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大意。” • 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读 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 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 四学段:“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 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 范围。
• 关于阅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评 • 价”等能力培养的渐进要求
• 1、 各学段借助辅助媒体阅读的渐进要求: • 一学段:“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 二学段:“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 生词的意思。” • 三学段:“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 四学段:“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帮助阅读。”
(一)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字词
(二)阅读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
(三)阅读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阅读教学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主要 途径
(二 )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1.词汇教学——语言中最小的意义 单位,是读写的基础。
目标: ①读准、写对、知义、会用、积累; ②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措施1: 让学生自己明白那些词需要理解;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 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 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拼音 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
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教学 习作教学
2.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阅读教学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 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在整 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一学段: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 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段。” 二学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 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 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 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 优秀诗文60篇(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各学段理解词句的渐进要求:
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 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 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的作用。” 三学段:“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 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 果。” 四学段:“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 的、敏锐的感受能力。
六、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 密切相关
听、说、读、写,四者之间,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处理得当,则相互促进;处理不当,则 相互掣肘。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 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旧 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有接踵而 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 与展望 ,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 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各学段认识、体会标点符号的渐进要 求:
一学段: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 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 的不同语气。” 二学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 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 法。” 三学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 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
措施2: 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理解; 措施3: 教师要妥善安排,分批指导学生理解。 ③注重词语积累 2.句子教学——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 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目标:①认识(包括句子、句式)、理 解句子含义、会读、会写; ②体会各种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方法:因句定法: ①学习新的句型的方法:讲析法;加标 点法;整理词序法;折合法 ②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自读自悟法; 三联系法;欣赏法
(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 美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有感情地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 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 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
(一)整体性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 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3.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3.理解语言和文章的表现形式,有利于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景物、写事、写人。 4.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阅读教学与认识事物密切相关
阅读教学如果能正确地处理语言 与认识事物的关系,就会使二者相互 促进、协调发展。
(四)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文 章的思想感情 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有两个 方面的表现: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 情感内容;二是能否对把握住的情感 内容迅速做出自己的情感反应。
(三)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和其他 课程中阅读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学生不仅要首 先理解课文的内容,即理解课文中的语 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而且还要了解有 关语言的知识和表现形式。
二、阅读教学是侧重指导学生理解 书面语言的训练
(一)书面语言 语言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口头 语言,二是书面语言。
(二)理解书面语言应该是理解 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理解语言表 现形式的统一体
各学段把握课文思想感情的渐进要 求:
一学段: “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 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学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 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学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出 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