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急救一、硫酸1、性状:纯硫酸为无色、无臭、透明粘稠性的油状液体。
工业硫酸一般含有杂质,因而呈黄色,甚至棕色。
2、引起中毒途径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接触。
3、中毒后的主要症状吸入一定浓度的硫酸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肺炎、肺水肿等。
皮肤接触硫酸后出现局部发红、疼痛、水泡及出血并难以形成痂皮,以至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呈焦黑状。
粘膜接触硫酸后产生强烈的刺激感、疼痛感。
牙齿经长期接触硫酸蒸气可出现齿酸蚀症,牙齿表面粗糙,有纵形条纹、牙痛、出血、牙齿变黑。
4、预防(1)硫酸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并定期检查,防止泄漏污染环境。
(2)穿用防酸工作服(包括手套、胶鞋、眼镜、口罩等)。
(3)接触浓硫酸应戴防毒面具。
(4)长期接触硫酸蒸气应注意保护牙齿,如涂防护剂或用1~2%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5)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随时搅动。
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将引起浓硫酸猛烈飞溅,伤害在场人员。
5、急救出现化学烧伤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如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更好,如发生误服硫酸事故则应立即用温水、牛乳等以少量多次方法洗胃,并及时送往医院。
切忌用碱性溶液洗胃。
二、苯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难溶于水。
易挥发,能放出有毒蒸气。
2、引起中毒途径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皮肤吸收。
3、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急性中毒,多由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引起的,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及粘膜的刺激感,眩晕、头痛、兴奋、恶心、呕吐;重度中毒症状为昏迷、呼吸及心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慢性中毒通常由吸入低浓度苯蒸气引起,症状为眩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及出血,可能造成严重贫血以至死亡。
苯也能经皮肤吸收,并引起炎症。
4、预防(1)尽量采用密闭式生产设备。
(2)实验室中加热苯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3)加强工作场地的通风,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必要时使用防毒面具。
(4)严格监测工作环境的苯蒸气浓度,定期体检。
5、急救及时将中毒者撤离高浓度苯环境,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彻底换下被污染的衣服,用温肥皂水清洗中毒患者体表,必要时施以人工呼吸,给予输氧。
并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三、二甲苯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芳香气味,有毒。
2、引起中毒途径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皮肤吸收。
3、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二甲苯的毒性基本上和苯相同。
其慢性中毒作用比苯弱些。
因为工业二甲苯中含有甲苯和苯,而工业苯中含有甲苯和二甲苯,所以在工业生产中的二甲苯中毒实际是混合中毒,而苯中毒也并非单纯的苯所引起的。
因而二甲苯中毒症状和苯中毒症状相同。
4、预防(1)尽量采用密闭式生产设备。
(2)实验室中加热苯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3)加强工作场地的通风,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必要时使用防毒面具。
(4)严格监测工作环境的苯蒸气浓度,定期体检。
5、急救及时将中毒者撤离高浓度苯环境,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彻底换下被污染的衣服,用温肥皂水清洗中毒患者体表,必要时施以人工呼吸,给予输氧。
并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四、苯酚1、性状:无色至玉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如含有杂质存在,则在日光照射下,变成粉红色。
有毒。
2、引起中毒途径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
3、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急性中毒,皮肤接触能引起化学烧伤,表现为中毒部位皮肤软化,发白及疼痛,严重者发生皮肤坏死。
皮肤吸收产生头晕、头痛、呼吸急促、虚脱等症状。
吸入高浓苯酚蒸气,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脉缓、面色苍白、神志昏迷以及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口服苯酚则引起消化道的严重灼伤及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慢性中毒,长期吸入低浓度蒸气,能产生食欲不振、头痛、恶心、腹痛、腹泻与神经失常、肝肾损伤等症状,皮肤经常接触微量苯酚,则引起皮炎。
4、预防(1)采用密闭设备,防止苯酚蒸气污染生产环境。
(2)加强工作环境的通风,保证空气中的苯酚浓度不超过工业卫生容许浓度。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4)班后淋浴,并按时体检。
5、急救(1)应将吸入蒸气中毒者及时撤离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温水清洗体表,并使中毒者保持安静、温暖,必要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2)眼部受苯酚刺激引起的急性中毒,应用水不断地冲洗患部、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皮肤受苯酚刺激引起的急性中毒,应及时用水冲洗并浸入甘油中10分钟左右,必要时送往医院治疗。
五. 有机磷农药:1. 侵入途径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
2. 治疗原则(1)清除毒物: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忌用热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眼部如受污染,应迅速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特效解毒药:迅速给予解毒药物,轻度中毒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中度或重度中毒者,需要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如氯磷定、解磷定)两者并用。
合并使用时, 有协同作用,剂量应适当减少。
敌敌畏、乐果等中毒时,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的效果较差,治疗应以阿托品为主。
(3)对症治疗:处理原则同内科。
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麻痹时,立即给予机械通气。
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
呼吸暂停时,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4)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表现消失后仍应继续观察2~3天;乐果、马拉硫磷、久效磷中毒者,应延长治疗观察时间;重度中毒患者避免过早活动,防止病情突变。
六.DMF1.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
2. 治疗原则本品尚无特效解毒剂。
皮肤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眼污染时用清水彻底冲洗,必要时请眼科检查。
口服毒物必须彻底冼胃。
七. 甲醇1.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2. 急救处理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
口服者用 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八. 甲苯1.吸入反应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憋气、四肢无力、粘膜刺激等表现。
2. 治疗原则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3.对眼作用机理:甲醇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在眼房水和玻璃体液内的甲醇经过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甲醛,抑制视网膜氧化磷酸化过程,使不能合成ATP,细胞发生变性,致使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引起视神经萎缩,最终导致双目失明。
九.盐酸1.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
2. 处理急性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盐酸烟雾所致急性气管炎时,可用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必要时给氧。
如刺激症状明显,咳嗽频繁,并有气急、胸闷等症状,可以0.5%异丙基肾上腺素1ml及地塞米松2mg雾化吸入。
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
可用2.5%氧化镁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
禁用碳酸氢钠洗胃(或口服),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险。
其他进行对症疗法。
十.氢氧化钠1.侵入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
2. 处理皮肤污染可用清水彻底冲洗。
溅入眼内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不可用酸性液体中和。
口服中毒患者,速给食用醋、3~5%醋酸或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
以后给蛋清、撖榄油或其它植物油。
禁忌催吐和洗胃。
适当输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休克。
预防食道狭窄,在穿孔的危险期过去后,应尽早做食道扩张术。
十一.乙腈1.侵入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
2. 处理在投用硫代硫酸钠的情况下可早期应用作用较缓的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如对氨基苯丙酮(PAPP),每次口服1片,每4H可重复使用,次日只用硫代硫酸钠维持即可;2日后硫代硫酸钠用量也可减半,3~5日后停药。
十二.正己烷1.侵入途径经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具有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中毒。
2.处理慢性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诊断一经确立,患者应立即停止接触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学物质,并给予对症处理。
治疗上可应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十三.硝酸汞1. 侵入途径:短期接触,刺激皮肤、呼吸道、腐蚀眼睛,接触高剂量可能造成死亡。
2.危险性:不可燃,但可增进其他物质燃烧,在火焰中因受热而可分解出含汞、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有毒烟雾。
与光接触也可分解。
该物质是强氧化剂,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猛烈反应,有着火或爆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