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概述 1 2.产品型号和性能参数 1 3.构造与拆装 3 4.总体构造与拆装 3 5.主机 5 6.单泵泵站13 7.带轮泵站15 8.双泵泵站16 9.锚杆机操作与使用19 10.维护与故障排除21 11.安全敬告231.概述MYT-125/330※系列液压锚杆钻机,是我公司新开发的支腿式锚杆、锚索钻机。
它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其特点是;工作压力高,效率高,动力头输出扭矩大,体积小,重量轻、回转速度无机可调、锚杆锚索通用且操作方便。
由于该钻机钻进过程中独特的支腿推力和推进速度任意可调,因而适应范围广范,可在f≤8的各种岩石硬度的巷道内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的钻进工作。
在具备压缩空气的巷道内使用可以节能增效,在没有铺设风路的巷道内是用户必须的设备。
在综掘巷道内可以与掘进机配套使用。
可称得上目前国内最理想的锚杆支护钻孔设备。
2、产品型号和性能参数M Y T —125 /330 *高度代号(Ⅰ、Ⅱ、Ⅲ)额定转速(r/min)额定转矩(N.m)支腿式液压锚杆钻机*I:Ⅰ-最大高度为3500mm ;Ⅱ-最大高度为3000mm Ⅲ-最大高度为2500mmMYT-125/330※系列液压锚杆钻机基本性能参数(见下表)3.构造与拆装3.1总体构造及安装3.1.1、组成(见图一);MYT-125/330※该液压锚杆钻机组合由主机1和泵站4两部分组成。
主机置于工作面端头,用于钻锚杆、锚索孔和紧固锚杆螺母用。
泵站是主机的动力源,通过防爆开关接于380/660V的电源上,置于距主机(20~40)米的距离内。
通过电动机驱动油泵为主机提供动力油,主机上的回转马达与推进油缸的协调动作,带动钻杆和钻头对岩石进行切销工作。
主机与泵站之间用进油胶管2(通径16)和回油胶管3(通径19)连接,单根油管的供货长度为 20米,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亦可选用长至40说明:MYT※的规格有(MYTⅠ、MYTⅡ、MYTⅢ)三种规格BMYT※的产品有(BMYTⅠ单泵、BMYTⅡ双泵)两种产品3.1.2、安装;当泵站及主机的位置确定后。
将两根进、回油管连接于泵站油泵出油阀座上(按通径大小对号连接)和主机的进、回油口(按通径大小对号连接)之间。
确认管路连接无误后,在油箱内加入约120 升N46抗磨液压油也可用30#机械油代用,液面以保持在油标的中上部为佳,根据用户的条件也可以将液压油预先加入油箱内。
需要引起用户注意的是!过粘的油加之过低的温度以及过长而过细的回油管会造成支腿的回落困难,当支腿回落困难时,请采用低粘度的液压油或提高工作油的温度。
3.1.3、运行;以上各部分连接无误后,可启动电机,由于部分工作油进入管路和锚杆机内,油箱的液面高度会降低,必须补充同型号的液压油使在规定范围内。
观察电动机转向应与指示牌一致,检查各部分有无泄漏及不正常的噪声,检查泵站压力表的空载压力应不大于1.5MPa(此时主机上的支腿控制手柄应在零位),待油温达到30℃以上且各部分正常后可开始加载运行。
3.2 主机(见图三)说明:MYT※号的规格有(MYTⅠ、MYTⅡ、MYTⅢ)三种规格3.2.1、主机的主要组成;由推进机构10、控制机构8、回转机构1、给水装置11、连接体2及附加装置组成。
其功能是;通过推进机构10的直线给进及连接在回转机构1上钻杆的回转运动完成钻孔工作。
3.2.2主机的安装;运往工作地点后分别拆下进油口和回油口的防尘堵及给水装置的防尘堵,(注:因该产品的故障率及寿命长短与液压油的污染和内腔的清洁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机器总安装前请勿拆下各油口的防尘堵)。
将油管KJR16-210/20000插入进油口,油管KJR19-60/20000插入回油口。
供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于巷道内的供水管路上,(注;进水口为10通经的KJ型接头座)。
如果水源杂质含量高,必须经过滤后才能进入给水装置。
将S19或S22,的六方钻杆插入回转机构顶部的六方套内后即可进入工作状态。
3.2.3操作;该机的回转和进给运动即可独立运行也可复合操作,工作时将主机竖起且推进机构全部缩回,左右手分别握住操纵机构的马达控制扳机和支腿控制手柄。
工作时,先将马达扳机压下,马达开始回转(注;压下的程度不同马达的输出转速和转矩也不同)。
搬动水阀控制柄,此时钻杆顶端应有水流出,而后向前转动支腿控制手柄,支腿开始伸出,钻杆进入钻进状态。
此时请注意;钻杆的推进速度及推进力是随着手柄的转角大小而改变的,在钻杆刚度小、岩石硬度小及开孔时采用较小的推力,其他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可通过改变手柄的转角任意调整推力的大小,以实现快速高效钻进。
组成和拆装;由推进活塞杆1、一级缸筒8、外缸筒9、缸底18、触头19及密封件组成。
当油缸的上腔通油时两极缸筒按照从推进活塞杆到一级缸筒的顺序回缩(钻杆回落)。
油缸的下腔通油时两极缸筒按照从一级缸筒到推进活塞杆的顺序伸出,且伸出时的推力任意可调。
拆卸和安装;因保养或更换密封需拆卸时,先卡住外缸筒的外圆,拧下触头19及缸底18,取出挡圈17,再用扳手拧下小活塞锁紧螺母并取下小活塞10。
将推进活塞杆从左端拉出,再将一级缸筒从右端拉出即可。
更换组合密封圈12和15时,先装入O圈,而后组成和工作;由液压马达26、输出轴5、壳体23、供水套9等组成。
当控制机构的扳机压下时,液压油通过阀体进入马达,马达的动力直接传递到钻杆接头,而带动钻杆回转。
拆卸与安装;拆卸钻杆接头7时,先拆下供水套,用扳手卡住输出轴的外方,再将S19(S22)的内六方扳手插入钻杆接头7的六方孔内,逆时针转动即可卸下。
拆卸输出轴4时,先卸掉马达1,从壳体16的左端或右端即可取出。
安装时以相反的方向进行。
请用户注意;组装后需从壳体螺塞的孔内加满液压油再拧紧螺塞,而且马达的两个油口需进行临时封闭处理。
3.5、控制机构(见图六)说明:MYT※号有三种型号(1、2、3),对应着不同的主机高度组成与工作;由配油轴4、控制阀组7、操纵臂11、顶杆12与13、马达控制扳机20及推进机构操纵手柄17等组成。
马达控制扳机有两个位置,在自然位置时回转机构处于卸荷状态,压下马达控制扳机回转机构开始工作。
推进机构控制手柄有三个位置,中间位置(O位)推进机构被锁定,前后转动则支腿回落或伸出。
随着转角的变化,与手柄联动的溢流阀压力也得以相应的调整,支腿推力的大小也随之发生改变。
长期的使用会出现密封圈老化、弹簧刚度变小、螺丝松动等现象,需要更换及调整。
如果操纵臂下端出现渗油,则是阀柱的密封圈老化所致。
阀柱回位不佳,则是弹簧老化、划伤及油的粘度过大所至。
如需要调整各阀芯的位置,则需拆下操纵臂11,调整螺钉10的长度后锁紧即可。
配油轴4重装时,先拧入铰接螺栓1,但不拧紧,当两个半轴对正后拧紧铰接螺栓即可。
当支腿控制手柄转动3.7单泵泵站(附图八)组成与工作;由防爆电机1、齿轮油泵7、出油阀8、压力表6、吸油过滤器3、空气滤清器5及油箱2等组成。
工作前电动机通过隔爆开关(用户自备)与380/660V的电源接通。
通电后使电动机按规定方向带动液压泵旋转,为系统提供压力油。
拆卸与安装;油泵7的损坏及溢流阀的堵塞会造成系统压力与流量的不足,更换油泵时,先拆掉吸油管和出油阀3,再拆下油泵固定螺钉,油泵即可向外拉出。
泵站初期使用及使用过程中需加油时,打开空气滤清器5的上盖,经过滤网加入新油或补充与油箱内同型号的液压油并拧紧上盖,油箱注满油后请勿倒置。
出油阀内的溢流阀是限定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正常调定值15 Mpa即可满足钻进需要,调整不当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压力表损坏或烧坏电动机。
3.8双泵泵站3.8.1、说明BMYT2液压泵站,是我公司为煤矿支护钻孔设备新开发的双泵泵站,该泵站可同时驱动两台锚杆钻机同时工作。
与液压分配阀组合可同时连接三台或三台以上的设备,并可以应用到其它领域。
它以交流防爆电动机为动力,驱动一台双联液压齿轮泵将电能转化为液压能,根据用户要求可以实现两路输出一路回油或两路输出两路回油。
泵站工作压力高,效率高。
3.9.2、BMYT2液压泵站基本性能参数(见下表)3.9.4、安装与使用BMYT2双泵泵站,主要由动力部件、油箱组件、散热器和配油组件等组成。
使用前首先经空气滤清器加入46#或32#抗磨液压油,也可以用相同粘度的机械油代替,但两种不同型号的工作油不得混装,液位高度在油标的中上部为宜。
通过防爆开关将电动机接于380/660V的电源上,置于距主机(20~40)米的距离内。
将型号为KJR16-210/20000的两根胶管分别接到P1口和P2口,另两根型号为KJR19-210/20000的胶管分别接到O1口和O2口。
从同一台泵引出的两根型号为KJR16-210/20000(P口)和KJR19-210/20000(O口)的胶管分别连接到对应钻机的进油口和回油口。
连接完毕后方可启动电机,观察油泵的转向是否与标定的转向相同,否则请交叉电源线。
每台油泵的出口均配有压力调节阀,阀的压力出厂前已经调好,禁止用户向更高的压力调节。
其中一台油泵的出口装有手动截止阀,当泵站只带动一台钻机工作时,请使用未装手动截止阀的油泵做动力,并将另一台油泵的截止阀松开,使之处于泄荷状态。
如果同时带动两台钻机工作,请将截止阀关闭。
3.9.5、维护与保养泵站搬运过程中禁止碰撞和倒置,未与胶管连接前或卸下胶管以后必须用随机所带的油堵将外露的油口封堵。
油箱内严禁有水进入,油箱内的网式过滤器是用于保护泵、马达和配油阀的,请勿拆除。
当滤油器堵塞后会使吸油噪声加大,且工作机构效率降低,请用户及时清洗滤网或更换新的滤油器。
随着4.1.1.1启动泵站电机;主机上各操作手柄放在非工作位置,此时泵站上压力表的指示压力应不大于1.5MPa,油温在30℃以上,液面在油标的中上部。
4.1.1.2支腿空运行;将支腿控制手柄缓慢转到升的位置,支腿各级油缸应顺利伸出。
转到降的位置,各级油缸应顺利缩回。
4.1.1.3马达空运行;压下回转马达控制扳机,钻杆接头应具备由慢到快的可控运转,同时转动支腿控制手柄,两者的复合动作应互不干涉且运行灵活。
4.1.1.4 冷却;搬动冷却水控制开关,钻杆顶部应有水流出。
注;以上各项若达不到要求,修复后方可进行钻孔作业。
4.1.2 定孔位;空载试验正常后,将六方钻杆插入钻杆接头的六方孔内,马达控制扳机缓慢压下,让钻杆慢速转动(或不进行此项操作而让钻杆先顶住顶板),推进机构控制手柄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支腿慢速上升,让钻头与顶板接触,将马达控制扳机压下,钻进约20 mm后开孔完成。
4.1.3钻孔;孔位定好后,打开水阀开关,回转马达全速回转,根据岩石的硬度,调节推进机构控制手柄的转角大小(即改变推力大小),使推力与回转扭矩达到最佳配合实现高效钻进。
4.1.4接钻杆;第一根钻杆结束后关闭水阀,钻杆在回转状态下,将推进机构控制手柄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支腿回落,钻杆从孔内拉出,将完成钻杆插入孔内并与开始钻杆对接后继续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