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音乐课教学设计(定稿)1音乐课教学设计《卖报歌》(一)教学设计理念《卖报歌》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歌曲,创作于1933年底,描绘了一个为了生计四处奔跑叫卖的小报童形象。
如何让现在的儿童感受、理解、体验、表现当年的小报童,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
本课设计旨在抓住“小毛头”这个音乐形象,让学生走进“小毛头”的生活,融歌唱、教学于音乐活动和生活化的情景中。
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体验、表现不同情境下的音乐形象。
在演唱实践活动中运用想象,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使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的形象。
2.能学会唱《卖报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感受与体验活泼、自信、凄苦的小报童形象,积极参与歌曲的情景表演活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
(三)教学分析(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形象。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2、创编表演。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教学卡片、报纸、打击乐器等(七)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已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是谁作曲的?(聂耳)(3) 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引出课题《卖报歌》)(4)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个音乐小故事:在1933年的一个冬天,有一位10岁左右卖报的小姑娘叫“小毛头”。
她穿着单薄的衣裳在大街上叫卖,当时天下着大雨,小姑娘不小心滑了一跤,手上的报纸掉在地上弄脏了,小姑娘难过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聂耳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把小姑娘扶了起来,并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
他觉得卖报童的生活很悲惨,就以这个“小毛头”为原型,写成《卖报歌》。
让小姑娘边卖边唱,从此以后小姑娘的报纸非常好卖,小姑娘感到很开心。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五、新授歌曲:1、聆听范唱课件播放动画范唱后回答:(1)这首歌曲有多少段?(两段)(2)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2、朗读歌词教师范读第一段歌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整首歌曲的歌词,重点解决前八后十六分节奏。
3、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歌词。
a、随琴轻声唱词,指出感觉唱得吃力的乐句,教师帮助解决。
b 、情感处理:(小组讨论)师:怎样演唱才能生动的表现出来呢?生:自由谈感受,情绪——高兴的;速度——稍快的;力度——较强(教师按学生的方法示范一次)师:就按自己的感受生动的表现出来吧!生:自由表现。
师:还可以从那些方面表现呢?快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吧。
生:因为音乐欢快,很愉快,还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会更生动。
(2)、学唱第二段歌词:情感处理:(小组讨论)此环节采用对比方法,让学生根据这段歌词所表现的内容的感受,选择不同于第一段的音色、力度、速度进行生动的表现。
第二段:表现小报童生活的悲惨,情绪——痛苦的、悲惨的,速度——稍慢,力度——较弱。
(这个环节要学生提出想法后实践演唱,大家评价选择最适合表现歌曲情感的的方法。
体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感受,体现了新课程中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课堂体现了民主的气氛。
)(3)、完整演唱两段歌词,表达歌曲的情感,生动的再现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师:再开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从那些方面表现呢?生:还可以用表情,动作表现。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说的方法生动的表现歌曲,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吧!六、情景创编师:今天老师想让你们更真实的来体会一下当小报童的感觉!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2、学生表演,教师总结七、拓展欣赏,开拓视野1、观看当年的“小毛头”杨碧君的照片。
2、欣赏《卖报歌》歌表演等。
八、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卖报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共同走进了解放前旧社会同龄的孩子——小报童的生活中去,目睹了他的悲惨生活,同时也被他对待这种生活的乐观、自信的态度所触动。
对比我们今天的幸福、优越的生活环境,你们应该怎样去做呢?(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遇到困难不放弃。
)好,回家后把这首《卖报歌》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有机会老师将带大家继续学习《卖报歌》的第三段和欣赏更多更好的聂耳叔叔的作品,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离开教室吧!下课!篇二:初中音乐教案说课稿全套第13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997天地人》交响曲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欧洲风情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第六单元银屏乐声第14难忘岁月( 合唱 )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 )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感第三单元长江两岸采茶舞曲1龙船调十送红军欢乐歌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五单元轻歌曼舞第六单元春之声第15让世界充满爱满爱第二单元雪域高原正月十五那一天(女童独唱)阿姐鼓(女声独唱)改为黄孩子第三单元梨园金曲)智斗(三人对唱)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京剧花脸唱腔)音诗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交响曲)览会(交响曲)第五单元八骏马(器乐曲:福建南音)松梅傲雪咏梅(旦角唱腔)梅花三弄(古琴)2第16第一单元绿色家园我们共同的世界瀑布与溪流(管弦乐《九寨沟音画》选曲)日出(《大峡谷组曲》选曲)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瑰丽的电声( 筝曲)渔舟唱晚 (电子合成器演奏)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猎人合唱(歌剧《自由射手》选曲)花女》选曲)卡门序曲第五单元化蝶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第六单元婆娑舞姿第17第一单元祖国情我爱你,中国(女高音独唱)啊!中国的土地(杨洪年领唱,女声合唱)交响曲《我的祖国》)第二单元西北放歌黄河水手歌(民间唱法,男声独唱)(合唱)(钢琴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混声合唱,好)(民间唱法,男声独唱)第三单元曲苑寻珍(器乐)答李淑一(弹词唱段,女独/合唱)3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18第一单元华夏古乐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第三单元缤纷舞曲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友谊之歌友谊地久天长祝你平安手拉手戏曲撷英梨园英秀月光经典交响章《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的第一单元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初步感受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的音乐特点,能从对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门。
澳门的人文和环境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从政治上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3 情感目标: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很多,但不会远离情感和审美(虽然我喜欢用教育实用做解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 4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强生命力的保证。
4 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说重难点的解决: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怎样让学生唱好<<七子之歌>>,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 三、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fa与mi的半音关系。
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如:听音连线、射击打靶等练习为突破口,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四、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等教学工具。
五、说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
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六、说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ppt,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2)学唱新歌; 3)共同探究。
针对学生的聆听于七子之歌的演唱,共同讨论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 3]歌曲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七、教学反馈: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七子之歌》更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但是学生对于音乐乐理知识了解不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只有从其他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并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
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板书设计:《东方之珠》:1、作者简介:罗大佑; 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藜; 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
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