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课题:演示文稿
授课对象:初二学生
教材分析:演示文稿为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第六章第四节,通过演示,使学生们多媒体作品的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多媒体作品中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和视频动画等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演示文稿的作用。

(2)掌握演示文稿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及课上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及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重难点及对策:
1.掌握演示文稿的设计方法。

2.演示文稿的整体优化。

3. 学生已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要认识的事物有强烈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渴望展示并被肯定的精神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以亲身感受练习为主线,以布置和指导预习为起始环节。

这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利于学生带着思考进入课堂学习过程;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能力发展
教法和教学手段:
1.教法:以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式学习法为主,结合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

2.教学手段:本课在网络教室进行,全方位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分为教师用和学生用两类)和网络多媒体广播系统演示和展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为主体参与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学法
1。

习材料:
教师提供学生用课件,即多种表达类型的演示文稿(文本说明型,指《任务》和《帮助》课件;宣传型,指《爱护眼睛》和《中国书法》课件;综合展示型,指《校园陶艺》课件),通过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下列几种学习方法。

2。

学法
(1)自主探究的方法
(2)合作学习的方法。

主要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能力发展
结合预习
情景导入1、播放“从雅典到北京”演示文稿
2、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观看作品,联系预习
进入情境,把握目标,为本课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发展记忆力、审美能力
学习新知1、出示任务一:充分感受多媒体演示文稿,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演示文稿的设计主要分哪几步?②确定主题后需要搜集的素材主要包括什么?其来源有哪些?
③为使演示文稿内容清晰,一般要设计哪几个页面?
将感受发表在电子学习档案“我的感受”中。

2、全场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登录电子学习档案袋发表感受
4、适时切换监控,观察学生情况
5、登录电子学习档案袋,浏览学生发表的感受
6、投影展示几个学生的学习感觉
1、结合学习资料,充分感受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2、思考并解决任务中的有关问题
3、将感受记录到电子学习档案袋
4、对教师的展示作出评价和思考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及评价能力
应用新知1、出示任务二:自选某主题(中国京剧、中国茶文化、中国武术、环境保护、奥运、校园文化或其他感兴趣的)进行构思设计,写出方案。

2、全场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登录电子学习档案袋发表设计方案
4、适时切换监控,观察学生情况
5、登录电子学习档案袋电,浏览学生的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各组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制作方案。

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创新能力
学生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设计方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引导全体学生作出评价展示小组设计方案,说出设计上的创意及思路,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并可提出建议发展学生表达能力,运用新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力
指导小结整体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出示一份《中国茶文化》演示文稿设计方案,结合它作出设计方案的小结,并为下一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认真听取,积极思考,使知识系统化,为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和所需材料的搜集及作品的制作做好思想准备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及评价:
(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使用导学方法,把任务细分,做到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2、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对较难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它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另一方面又能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个体的特长。

3、利用家庭作业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时是教师难以预测的,因此,对教学设计的实施应灵活把握,对于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留做课下研究性问题,师生共同研究。

总之,整修教学过程要体现出主体参与探究学习所具有的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和体验性。

坚持主体参与、及时反馈、展示评价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