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目录1 公司治理结构 (2)2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2)2.1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2)2.1.1 民生银行概况 (2)2.1.2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介绍 (2)2.1.3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缺陷 (4)2.2 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5)2.2.1 招生银行概况 (5)2.2.2招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介绍 (5)2.2.3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缺陷 (5)2.3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共同点 (5)3 英德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借鉴 (13)3.1 英德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介绍 (13)3.2 英德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的借鉴 (14)4 启示 (14)参考文献 (17)案例六:民生银行与招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时机日渐成熟,民营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已被提上改革的日程。

民营银行是指依法成立,由民间资本控制,以营利为目的,由主要出资人或出资人的代理人经营管理,从事商业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发展民营银行的关键。

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发展具有规范的银行公司治理的民营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已引起了理论界与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在民营银行中的深化,它关系着民营银行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以及民营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就是在民营银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用以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雇员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银行经理人员决策的科学化,保证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安排。

我们将以民营银行中的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作为例子,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进一步说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问题。

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治理企业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存在于治理主体与其成员、管理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审计员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网络及结构,包括外部治理环境因素、外部治理机制及内部治理机制。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从含义上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对一般意义上公司治理概念的延伸。

它不仅规定了商业银行的各个参与者,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力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2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2.1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2.1.1 民生银行概况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1月12日,注册资金13.8亿元,民营企业股东入股比例超过80%,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民营银行。

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由此跨入资本市场,壮大了实力,改善了资本结构。

几年的商业运作中,民生银行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截止2003年底,中国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3610.64亿元,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37亿元,净利润13.91亿元。

在2003年欧洲《银行家》杂志评选出的国际1000家大银行中,民生银行位列第405位;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面评估中,中国民生银行的综合发展力位居第一位,并被评为“最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及“十佳蓝筹股”。

2.1.2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介绍(一)民生银行的内部治理特征我们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机构设置及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来研究民生银行的内部公司治理特征1.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

首先,民生银行奉行“股东第一”主义,股东地位较高。

从1996年成立到2003年,民生银行向发起人发放股东红利累计超过股本的184%,年均投资回报率超过26%。

其次,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法人持股相对集中,分散的个人持股比率低。

根据民生银行2003年年报,截至2004年2月27日,民生银行总股份36.25亿股,其中法人持股26.82亿股,占民生总股本份额的74% 。

股权集中在前十大股东手里,他们手中的股票占总股本的53.27%。

再次,民生银行大股东持股相对平均。

年报显示,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平均持股5.33%,最大股东的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01 %,前十大股东中最小的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28%。

第四,民生银行大股东间存在关联关系。

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与第九大股东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同属于希望集团,两者持股总计10.88%;而第二大股东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与第四大股东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也属于同一集团,两者持股总计12.87%。

最后,民生银行股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很低。

持有民生银行股票的前十大机构投资者累计持有股份1.47%才日比法人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民生银行的组织结构。

遵循《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民生银行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

民生银行的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负责银行的重大决策并对银行行长进行管理,董事长有召集董事会的权力,董事会成员还包括5位独立董事,他们由董事会提名,股东大会选出。

民生银行董事会秘书由董事长提名、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对董事会负责。

财务总监由董事长提名、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民生银行董事会还准备成立战略发展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与管理交易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4个专门委员会,辅助董事会工作的开展。

民生银行的监事会也由股东大会选出,负责监督董事会与银行行长对股东大会有关决议的执行情况,检查并监督银行的财务活动,对董事、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质询,审查董事会有关报告等。

目前民生银行监事会成员共7人,其中监事长1名,监事中有3名职工代表。

民生银行行长受聘于董事会,对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全面负责。

民生银行为了能够使机构设置的效果达到最佳,目前又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民生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民生银行董事会议事规则》及《民生银行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民生银行的内部治理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3.民生银行的激励制度。

如《民生银行长期激励计划》、《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办法》及《民生银行董、监事薪酬制度(草案)))等,在这些制度中,民生银行将各项经营指标与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管理水平、经营业绩紧密挂钩。

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由基础薪资、业绩薪资和特别贡献励等几部分组成。

民生银行还实行高管人员业绩薪资和特别贡献奖励任内预留制度,即设立高管人员的个人预留薪资账户,每年从其应发业绩薪资和贡献奖中预留50%,在每年年报信息披露后再予以返还。

采取这种制度能够较好地保持高级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便于实现银行的长期发展目标。

此外,民生银行还建立了独特的“三卡”工程,即以“福利卡”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以“绩效卡”体现员工的价值创造,以“培训卡”挖掘员工潜力,重塑员工的职业道路。

民生银行还在酝酿重新改革分支机构的考核办法,使考核工作更加公正,更加有利于激励分行员工开源节流。

(二)民生银行的外部治理特征民生银行的外部公司治理主要来自政府治理压力、产品市场以及破产约束。

民生银行股权集中,股东主要由法人大股东构成,其持股目的是为了获取长期利润,因此股票换手率不高,证券市场的监督功能较弱。

而且由于我国政府的严格限制和法人股东的长期考虑,民生银行较少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兼并与收购压力。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规模很小,且职业经理人市场中高级银行经理数量更少,民生银行的经理层所承受的人才市场压力也不足。

民生银行作为一家上市银行,受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重监督,其中银监会是民生银行的主要监督部门。

畔民监会遵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撤销条例》、《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利用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等措施,规范民生银行的市场行为,确保其行为不会危及广大存款人的利益,从而实现对民生银行的严格监管。

民生银行还接受证监会的管理,它要遵守证监会有关规定,按时向全体股东披露信息,接受市场对其经营活动的监督。

另外,民生银行作为非国有金融机构,没有国家信用作为后盾,而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导致民生银行在银行危机爆发时无法获得国家的保障和救助,因此民生银行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始终受到破产风险的严重威胁。

破产威胁作为民生银行外部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对民生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使其经营行为更为谨慎,有利于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2.1.3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缺陷我们发现现阶段中国民生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一)片面强调股东利益,轻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

民生银行以“股东第一”原则作为行动指南,将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

但是,银行作为特殊的货币经营性企业,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其损失一般不会立即显现出来,银行仍能在己经发生实际损失后继续吸收存款。

然而一旦这种损失被披露,存款人将会利用挤兑方式防n财富的损失,挤兑行为还会造成银行间的恐慌传染,最终将导致金融危机与银行倒闭。

因此,银行作为特殊的货币经营性企业,不能仅仅考虑股东的利益。

(二)股权过于集中,且流动性较低。

目前我国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都比较集中,而且股票的流动性不高,这导致大量分散的小股东无法行使“用脚投票”的机能来监督经营者。

而且,从长远考虑,股权过度集中现象存在着很高的风险,很可能会导致大股东与经营者的关联交易,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此外,大股东还可能利用银行作为政治筹码来为自己牟利。

(三)过于依赖外部治理中的政府力量。

在我国民生银行公司治理中,银行的外部公司治理主要依靠政府。

虽然在国外银行的公司治理中,政府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德国民生银行公司治理中就非常重视政府的作用,而且由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现阶段我国民生银行的外部公司治理似乎也应该更多地依赖政府的作用。

但是,我国民生银行治理过分依赖外部政府的调整存在着很大弊端。

首先,对政府外部治理的依赖会使民生银行股东放松对内部治理的加强,即内部监督,这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其次,过分依赖政府会使得政府正常的监管变质为习惯性干涉,最终造成政府实际掌握银行,阻碍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

最后,过分依赖外部政府的作用会导致激励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不足、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制度薄弱以及经理人市场与控制权市场发育迟缓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这也严重影响我国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的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