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环境导向的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_陈宇

风环境导向的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_陈宇

□ 陈 宇风环境导向的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摘 要]风环境影响着城市的舒适度、空气质量及建筑能耗等诸多要素,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注重对风环境的规划设计。

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区域自然风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建筑布局、道路转向和绿地设计等一系列风环境规划措施对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营造舒适良好的风环境,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风环境分析评价,对后续的城市建设提出引导建议。

[关键词]风环境;城市设计;开放空间;包头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4-0061-06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Wind Environment Oriented Baotou New Central District Urban Design/Chen Yu[Abstract] Wind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comfort, air quality,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city and shall be highlighted in urban planning. Baotou new central district urban design analyzes natural wind environment, makes planning in architectural layout, road structure, and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characteristic urban space, evaluates wind environment, and rai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Key words] Wind environment, Urban design, Open space, New central district0引言城市不但可以依靠天然的自然环境优势,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人为地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它主要通过温、风、雨三因子影响人居环境质量。

风环境影响着城市的舒适度、城市空气质量及建筑节能,进而影响着人体感官舒适度及健康。

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城市风环境,就需要规划师对城市各个季节特定的风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防风、导风等系统化的规划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构建适宜的城市空间形态,解决城市近地面存在的风环境问题,营造舒适的风环境。

因此,城市自然风环境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道路走向、建筑排布、建筑组群布局和绿地分布等有着一定的影响。

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关注区域风环境,注重重点区域风环境的营造,目的是提高建成后新都市中心区的环境舒适性,也为今后的建筑节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引导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建筑设计,以保证建成后区域的室内外环境达到最优。

1新都市中心区风环境分析1.1区域环境特征包头市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气候上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

城区内的哈德门沟、昆都仑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与白银湖等河道水系以及绿地等生态廊道形成了城市五大通风廊,穿插于包钢工业区、青[作者简介]陈 宇,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职于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络出版时间:2015-04-20 09:4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5.1210.TU.20150420.0944.001.html昆居住组团、新都市中心区和东河居住组团之间。

这些城市通风廊通过减少人为地面障碍物,使外部风可以顺畅进入市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利于污染物的疏散(图1)。

1.2风条件分析包头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春季主导风为风速较高的西风;夏季静风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风速较低的南风;秋季主导风是风速较适宜的东风;冬季主导风是西北风。

新都市中心区位于包头市的青昆居住组团与东河居住组团之间,大的通风廊有西面的由四道沙河、赛汗塔拉公园和奥体公园构成的生态廊道,以及东面的二道沙河生态廊道;小的通风廊有东西向的建设路、青山路和哈屯高勒路,以及南北向的建华路、210国道等道路通风廊。

众多的大、小通风廊可以为区域输送清风,并进一步在区域内部形成密集的风道。

新都市中心区东西向的通风条件较好,而南北向的通风条件较差,特别是在夏季需要把南风引入中心区(图2,图3)。

新都市中心区近地面风环境的四季差异明显,春季风速较高,地表覆盖度低,大风沙尘天气较多;夏季以静风天气居多,少有的南风风速也较低,所以通风不太有利;秋季气候相对较为温和,风速适宜,风环境条件较好;冬季虽然北部的大青山能起到遮挡北方来风的作用,但是由于温度较低,风速稍大便能够引起较强烈的冷风感。

1.3小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新都市中心区要营造良好的风环境,必须解决春季风沙大、冬季风速大和夏季静风多的问题。

2规划理念、思路与风环境规划措施2.1规划理念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生态多元、复合开发和宜居新城为规划理念,通过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链接新旧城区及各个功能区,创新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高效的生活方式,构建宜人的、舒适的、活力的、生态的和便利的城市中心区。

2.2规划思路设计着重思考对重点区域风环境的营造,以世纪路功能结构轴为重点,布局行政办公大楼、博物馆和金融大厦等重要建筑,以及市民公园、行政中心等人流集中活动的室外场地。

这些区域的人流活动频繁,密度大,是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设计应从风环境的角度出发,重点保证这些区域室外环境的舒适性,使人们出入这些区域时不会受到强风干扰,并能享受到良好的空气。

同时,设计对重点区域中的少量既有建筑进行考量,避免对其原有的通风、防风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新都市中心区的近地面自然风环境特征,春季的风环境规划设计以防风为主,目的在于降低重点区域春季主导风向下的风速,减少沙尘天气的影响与危害;冬季风环境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因区域内风速过大而造成大面积区域的较强冷风;夏季风环境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重点区域的通风良好,将区域南侧绿地的新鲜空气引入广场中心轴线的重点区域。

2.3风环境规划措施为了达到良好的风环境效果,设计结合规划理念和其他功能需求,分析近地面自然风环境的特点,主要针对冬、春两季的防风与夏季的适当导风采取一图1 包头市主城区环境示意图图2 新都市中心区风条件分析图图3 新都市中心区通风廊相互作用示意图分风能,降低风速(图6)。

(5)高层挡风。

通过在区域迎风一侧布置高大建筑,可以对其后的建筑、广场都起到挡风效果。

(6)景观防风。

利用景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地表风速。

绿化高度在10倍宽度之内的区域为风影区最明显、风速降低最多的区域;绿化高度为20~25倍宽度的区域,地表风力基本恢复原始强度。

可见,绿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风策略。

2.3.2导风措施(1)开阔绿地。

设计在基地南侧保留了大片绿地作为公园,较开阔的空间使些防风、导风措施。

2.3.1防风措施(1)组团围合式布局。

围合式组团布置建筑可以有效阻挡寒风,使围合的内部有一个较为适宜的风环境。

同时,多个组团组合以及组团内不同建筑高度的梯度增加设计可以有效改变风场流向。

因此,在重点区域周边均以围合式组团布置建筑,并考虑夏季的通风需要,特别要注意组团的西、西北向应呈封闭状态,而部分向南侧敞开(图4)。

(2)裙房挡风。

组团内的建筑主要呈西南向均等布置,为避免冬季西北风的长驱直入,可以在西北侧增设裙房,阻挡寒风侵入组团内部。

(3)内凹避风。

党政综合办公大楼是重点区域中的主要建筑,位于核心区中央。

在其前方退让出一个小广场而不是让其紧贴沿路界面,一是考虑建筑形式感及形象,二是能从客观上使建筑周边的人行区域避开来风的最强部分,没有直接迎向或贴近来风,可以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使风速降低(图5)。

(4)道路转向。

通过调整建筑布局可以改变街道走向,使原先与来风一致的道路形成一定的转向,从而耗散掉一部图7 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平面图图8 新都市中心区规划结构图图9 新都市中心区规划功能区块图图5 新都市中心区内凹避风布局示意图图6 新都市中心区道路转向布局示意图图4 新都市中心区组团围合式布局示意图夏季风可以被引入到北侧行政中心。

同时,经过公园的空气通过加湿与净化,大大提高了北广场上的空气质量。

(2)道路扭转。

道路在基地南部转为南向,有利于南风的引入。

3规划内容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实现“生态多元、复合开发、宜居新城”的规划理念为目标,以“两心、三轴、多带”的规划结构为框架,以营造重点区域风环境为重点,从开发强度、功能组合、路网架构、绿地景观和开敞空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图7)。

3.1“两心、三轴、多带”的规划结构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西北、东南走向的建设路为城际发展轴,连接新都市中心区与东西两侧的新旧城区,建设路道路宽大,两侧为主要景观界面;以东北、西南走向的世纪路为城市发展主轴,即功能结构轴;以纬十二路和纬十三路为城市发展副轴,串联体育、会展、商业和文化区域。

在城市发展主轴北端构筑政务中心,主要布置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是新都市中心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域;南端构筑文化商务复合中心,以区域金融、商贸办公和文化为核心功能,是未来新都市中心区的形象标杆。

此外,210国道、建华路和世纪路等绿化景观带链接组团各功能板块(图8)。

3.2开发强度分析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拟定四级开发强度控制区。

沿城市中心轴线以南中央绿化带两侧的活力综合区和北部商住区以北区域的开发强度最高,沿这些区域的外围开发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政务中心、景观绿带核心区、西部高新产业园区、东部生态居住区及北侧奥林匹克公园,其开发强度降至最低,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3.3富有活力的复合型功能区块新都市中心区主要包括赛汗塔拉公园、奥体公园、政务中心、市民文化公园区、现代商业区、活力综合区、生态居住区、体育会展区、教育文化区和高新产业园区。

各功能区块有机组合,复合开发,形成了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活力(图9)。

3.4“四横三纵”的路网架构新都市中心区的路网架构呈“四横三纵”,即110国道、青山路、建设路和哈屯高勒路连接东西城区,建华路、世纪路和210国道贯穿南北,其他主次干道呈棋盘式布局。

设计遵循公交优先的原则,考虑到未来将有三条轨道交通线穿越中心区,可依据轨道交通站点设置公共交通换乘点,从而形成公共交通网络,使交通状况得到改善,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此外,远期规划考虑连接黄河大街和沙河西街的下穿隧道(图10)。

3.5生态城市绿网格局新都市中心区的绿地景观系统秉承包头市已有的绿化脉络,将防护绿地沿地块外围主要的城市道路进行设置,降低噪声,创造宜人的内部微气候;适当增加城市绿带的控制宽度,增添道路防护绿地的人文气息,使其成为今后社区居民休闲活动的集聚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