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得分:401. ()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A. “现在接受”B. “期待视野”C. “先在理解”D. “先在知识”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2. 《塔铺》的作者是:A. 方方B. 池莉C. 刘震云D. 刘恒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C3. 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A. 春柳社B. 春阳社C. 春草社D. 春风社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4. 运用“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作家是:A. 马原B. 莫言C. 格非D. 余华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D5. 以弘扬儒家“道统”、“文统”为宗旨的各文学派别声势大振。

在文论上,桐城派主张()A. “义法”说B. “肌理”说C. “清空雅正”说D. “道统”、“文统”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6.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A. 格非B. 孙甘露C. 莫言D. 马原满分:2 分得分:27. 巴金的作品中反映轿夫一家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与同情的是:A. 《可爱的人》B. 《路上所见》C. 《报复》D. 《悼橘宗一》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8.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A. 莫言B. 洪峰C. 马原D. 余华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D9.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A. 黄遵宪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10.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 《新民主主义论》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C11.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 创造社B. 左联C. 太阳社D. 研究会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12.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 《迷舟》B. 《信使之函》C. 《访问梦境》D. 《请女人猜谜》满分:2 分得分:213. ()首先提出,“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声器也”,文字的作用是沟通思想、传授知识,因此文字一定要为群众所懂得。

A. 梁启超B. 黄遵宪C. 裘廷梁D. 陈荣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C14. 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

A. 生物进化论B. 文艺复兴思想C. 民主思想D. 科学思想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15. 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 革命B. 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C. 赚钱D. 迎合读者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16.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B. “零度状态”的叙述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D. 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Q17. 《枣树的故事》的作者是:A. 孙甘露B. 格非C. 叶兆言D. 苏童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C18. 胡适认为“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是:A. 严复B. 魏源C. 梁启超D. 林纾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D19. 汪文宣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憩园》B. 《寒夜》C. 《团圆》D. 《灭亡》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20. 《迷舟》的作者是: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19 道试题,共38 分。

)得分:381. 下列属于李大钊的作品的是:()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Bolshevism的胜利》D. 《什么是新文学》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2. 为了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主要进行的反传统的操作有:A. 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B. 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C. “戏拟”D. 虚构的真实性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3. 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

A. 《报复》B. 《悼橘宗一》C. 《伟大的殉道者》D. 《可爱的人》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4. 下列属于胡适的文学改革的主张的是:()A.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B. 情感者,文学的灵魂,文学之无情感,如人之无魂C. 白话文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D. 不用典,不讲对仗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5. 《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中,把当时中国的作家分为三类,右翼作家最主要的就是“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帮凶和帮闲”,他们包括()A. 顾一樵B. 徐中年C. 沈从文D. 梁实秋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6. 下列哪些是黄遵宪的主张()A. “我手写我口”B. “以民间流行最俗最不经之语入诗”C. “欲求于古人之外,自树一帜”D.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7. 梁启超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小说对读者所具有的心理感动力有()A. “熏”B. “浸”C. “刺”D. “提”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8. 马原的下列作品中属于先锋小说的是:A. 《海边也是一个世界》B. 《大师》C. 《游神》D. 《虚构》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CD9. 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特点是:()A. 人文精神的失落B. 知识分子内部结构的调整C. 作家社会角色的转变D. 走向世界的文学梦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10. 下列属于周作人的文学主张的是:()A. 人的文学B. 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与肉的一致的文C. 平民文学应以普遍的真挚的文体,写普遍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D. 多做能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11. 巴金创作对本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表现在:A. “看官知道……”之类的模式B.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C. 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一些表现技巧D. 情节进行之中设置“悬念”和“扣子”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12.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批评家陈晓明曾概括为:A. 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B. 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C.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D. 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13. 郭沫若塑造的三个叛逆的女性是:()A. 《湘累》B. 《卓文君》C. 《王昭君》D. 《聂嫈》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CD14.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公开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用“三大主义”正式向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即()A. 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B. 推倒雕琢的阿议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C. 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D.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CD15. “小说界革命”在创作上的另一反响就是“谴责小说”的出现,其主要代表作包括()A.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B. 刘鹗的《老残游记》C.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D. 曾朴的《孽海花》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16. 下列余华的作品中被看作是戏拟传统武侠、侦探、言情小说,颠覆传统叙述模式的代表作的是:A. 《鲜血梅花》B. 《河边的错误》C. 《古典爱情》D. 《十八岁出门远行》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17. 下列选项中属于旧红学中“索隐派”的特点的是:()A. 把《红楼梦》看成是影射清朝人物事件或清朝政治的的小说B. 强调《红楼梦》的政治寓意C. “阐证本事,寻求书中物事和历史上的物事的关合”之处D. “拿证据来”考证结果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18. 1921年到1923年,全国有大小文艺社团40多个,文艺刊物50多种,其中包括影响巨大的()A. 学衡B. 研究会C. 创造社D. 新月社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CD19. 下列属于鲁迅的杂文集的是:()A. 《热风》B. 《坟》C. 《华盖集》D. 《华盖集续编》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共11 道试题,共22 分。

)得分:221. 从《灭亡》到《爱情的三部曲》的《电》,巴金完成了对于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话的建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2. 文革结束后,巴金复出文坛。

此后,他最重要的作品《随想录》又恢复了三四十年代创作中那种满蕴着忧国忧民情绪,猛烈地批判社会锢疾的个性特征。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3. 钱玄同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4. 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林默涵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便于1953年年初,分别刊登在第2期和第3期的《文艺报》上。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5.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散文集。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6. 创造社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尊自我,重主观,讲神会,崇天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7. 陈荣衮提出白话文是“维新之本”的主张。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8. 李希凡和蓝翎在《文史哲》(1954年第9期)和《光明日报》(1954年10月10日)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9. 《死去的太阳》中的吴养清在狂热地参加斗争运动之后,也曾一度对前途感到幻灭,但最终仍突然从幻灭中觉醒,又继续沿着革命的道路走去。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10. 诗界革命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11. 1907年,新创办的《小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