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入】:一、我国企业外债现状及管理纪录片《华尔街》中为我们讲述了美国在建立初期如何利用外债,实现国内经济迅速崛起的故事。
从世界经济来看, 外债正日益成为推动一国和单个企业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适当的外债可以有效缓解一国和企业资金的不足状况,促进企业和国家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然而外债具有两重性,任何一种债务是需要偿还和有借贷成本(即利息)的,这就产生了潜在的偿债风险。
2019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201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世界金融风暴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加强对外债风险的管理。
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外债风险管理。
一、定义(一)外债: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
2、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包括:(1)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外国政府贷款;(3)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外国企业贷款;(6)发行外币债券;(7)国际金融租赁;(8)延期付款;(9)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10)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3.我国外债定义的特征(1)借款形式为货币(2)外债的币种是外币而非本币(3)对中国境内的外资和中外合资银行的债务视作非居民管理(4)外汇担保只有在实际履行偿还义务时才构成外债4.外债的经济分析(1)经济收益与成本外债的经济收益:投资、技术与设备、就业、贸易、银行或金融机构借外债的成本:债务偿还、附带条件的外债、外资供应的不确定性、对外债的依赖性(2)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外债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一国国际收支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反过来,国际收支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债务活动的周期,表现在贸易顺差可以用来偿还外债的本息。
债务周期:贸易逆差--逆差减少--顺差增加--逆差--头寸缓和(3)债务偿还比率与偿债能力衡量外债偿还能力的标准:一是生产能力;二是资源转换能力1.负债率2.外债饱和3.债务率4.外债余额增长速度应≤外汇收入增长速度5.偿债率6.当外债饱和后,年偿还外债本息增长速度应≤年外汇收入增长速度(二)、外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982年8月,墨西哥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本息,从而引发了一场席卷整个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2019年亚洲国家由于外债的结构不合理,中短期的外债过多,引发整个亚洲的经济危机;2019年的俄罗斯外债危机,2019年从阿根廷开始的席卷包括巴西、乌拉圭的金融危机也都和外债有关。
我国虽然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外债风险较小,但是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在我国借用外债的来源构成中,主要是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前两类贷款一般都具有援助性质,贷款的特点是利率比较优惠、使用期较长。
而国际商业贷款属于一般的国际信贷,利息率由市场决定,通常较高,贷款期限也以中短期为主。
因此,若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则势必增加债务成本,增大风险。
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商业贷款的增长,但在我国外债中,国际商业贷款比重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外债的有效、充分使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增强其偿债能力。
关于外债的利用效率,可以用外债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来衡量。
如果GDP增长速度快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高,偿债能力增强。
反之,如果GDP增长速度低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不高,偿债能力减弱。
比较我国的外债与GDP的增长速度(见表2),在1990年至2019年的13年间(扣除2019年),外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8年,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5年,这说明我国外债利用的总体效率不高,潜在的偿债能力较弱。
另外,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我国外债潜在的市场风险。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等基础金融变量的波动会导致我国借用外债的单位面临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增加财务成本。
这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二.国际债务危机1.国际债务危机简介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债权国(贷款国家)与债务国(借款国家)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的影响不能按期如数地偿还债务本息,致使债权国债务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如期了结,并影响债权国与债务国各自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2.国际债务危机的特点债务规模巨大卷入危机国家之多、涉及面之广是历史上罕见的。
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国家外汇储备居减。
债务的地区和国家高度集中债务结构对债务人不利3.国际债务危机的成因外债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发生变化债务国不适当的发展战略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4.国际债务危机的启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宜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借债国要根据本国的外债承受能力,适当控制外债规模,保持外债的合理增长。
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增强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外债国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外债管理。
(三)外债风险管理的衡量标准国际上最常用的衡量和考核一国偿债能力及外债负担的指标:偿债率是指一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出口创汇收人额的比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25%;债务率是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出口创汇收入额之比,通常认为该指标不能超过100%;负债率是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GDP之比,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20%。
纵观学者们对各个时段外债数据的分析,我国的外债清偿资金较为充沛,外债清偿能力较强。
外债风险指标单位:%注:1.本表资料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
2.偿债率指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
3.负债率指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2019年末中国对外债务简表-2019年单位:千美元三、我国外债基本情况及管理现状(一)我国外债基本情况我国自1979年恢复对外举债以来,到1997年底,外债余额已达1309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务国。
虽然我国有关外债风险的指标如偿债率、债务率和负债率目前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但外债规模的迅猛增长已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9年6月末中国外债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138.10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3072.10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2066亿美元。
从债务期限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00.22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3.09%;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3437.8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6.91%,其中,登记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371.88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2066亿美元。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82.09亿美元,占12.44%;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1230.94亿美元,占40.07%;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58.16亿美元,占31.19%;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438.06亿美元,占14.26%;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59.58亿美元,占1.94%;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27亿美元,占0.10%。
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2372.50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77.23%,所占比重较上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99.60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22.77%。
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2.10%,比上年末上升4.34个百分点;日元债务占10.11%,比上年末下降1.78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4.51%,比上年末下降1.87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3.28%,比上年末下降0.69个百分点。
从投向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的为414.67亿美元,占21.58%;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为246.87亿美元,占12.85%;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为171.92亿美元,占8.95%;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为117.71亿美元,占6.13%;投向房地产业的为110.38亿美元,占5.74%。
(二)我国目前外债的管理和监管机制2003年1月8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财政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外债管理暂行方法),管理的对象是包含主权外债和非主权外债的全部外债,目标是加强外债管理,规范举借外债行为.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外债风险。
2005年10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完善外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些政策的颁布都为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的保证。
2010年4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2019年度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
虽然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正采取多种措施,优化我国外债规模、结构,完善外债风险监管机制,但是,由于长期的监管缺失和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四、我国政府外债管理现状及其主要问题(一)我国政府外债管理现状我国政府外债投向主要是由财政部门管理的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及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其转贷资金由地方财政按项目协议转拨;水利电力、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交通能源等项目,由省级主管部门统借统还,资金定向拨付项目使用单位。
政府外债是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之一,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了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通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利用,不仅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而且促进了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的。
政府外债与其他国外商业银行贷款相比,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市场信誉较高,筹资成本较低,即使同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相比,其利率同样具有优势。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可以便捷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
通过利用国际组织贷款及项目的执行,更好地理解国际惯例及执行程序,并从中学到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防范风险的意识,让我们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二)我国政府外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未形成统一的政府外债管理约束机制,监督约束弱化,增大了偿债风险目前我国并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政府外债管理体系,由于外债管理体制的多渠道和多部门管理,外债的立项、审批、引进、使用多头进行,各部门的权、责、利没有明确,加上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交换,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缺少应有的监督,对外债规模、用途等关键点不能进行全面的监测,形成了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混乱现象。
2、尚未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