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库之经济常识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库之经济常识

第五篇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公考常识判断中的重要内容,公考对经济常识的考查侧重于以当今重大经济现象、政策和措施为基点来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运用和掌握。

在本篇中,我们将经济知识分为三个专项,分别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

在考点指津部分,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知识点。

在典型例题点拨部分,精选了一些经典习题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了解试题特点。

随后我们精选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试题,并按照难易分为深度自测练习和专项提高精练两部分,帮助考生通过做题来逐步提高。

专项一微观经济■ 考点指津■ 需求: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

该数量叫需求量。

只有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商品数量。

根据定义,该数量叫供给量。

同需求概念一样,只有既有提供欲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供给才是有效供给。

■ 供求法则: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供给、需求是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

价格、供给和需求总是存在以下三种关系:①在既定价格下,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就存在供不应求;②在既定价格下,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就存在供大于求;③在既定价格下,如果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达到供求平衡。

■ 竞争与垄断:从经济的角度而言,竞争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在市场上为自身利益排除业务对手的争夺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和争取业务。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垄断就是在一个产品市场上只有少数买家或少数卖家。

垄断包括以下三类: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 经典例题详解例题1: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D。

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答案】B。

【解析】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正确答案为B。

例题2: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

A。

价格形成机制 B。

价格运行机制C。

价格调节机制 D。

价格动力机制【答案】A。

【解析】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行机制、价格调节机制三方面的内容。

价格形成机制,指在一定时点上价格的形成方式和具体条件,这是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它包含价格形成主体、价格形成的具体方式、价格的决定因素三个要素。

价格运行机制,指价格在一定时期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以及相对价格的变化方向。

价格调节机制,指价格的功能及其作用体系,它包括价格本身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市场状况、市场结构类型对价格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正确答案为A。

例题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自发地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使之大体保持平衡的信号是( )。

A。

商品的供不应求 B。

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C。

税收的下调 D。

物价指数的涨跌【答案】B。

【解析】在市场经济下,能够自发地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使之大体保持平衡的是价值规律。

而价值规律之所以能够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其根本原因在于价格和供求的双向制约。

故答案为B。

■ 深度自测练习1.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该考虑的第一因素是( )。

A。

公平因素 B。

保健因素C。

需求因素 D。

激励因素2.现代企业制度以( )为核心。

A。

企业组织制度 B。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

企业法人制度 D。

公司制3.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是( )。

A。

消费者的偏好 B。

价格因素C。

消费者的收入 D。

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4.发明的专利权、版权或商业秘密带来的独占权,是由哪种市场垄断造成的?( )A。

由资源的天然禀性带来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B。

强制势力形成的垄断C。

成本特性产生的垄断D。

创新带来的垄断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

对所有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 B。

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管理学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

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只是看绝对值,还要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

因此制定工资原则的首要因素是公平因素,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

2.【答案】D。

解析: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为核心,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3.【答案】B。

解析: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有:(1)消费者的偏好;(2)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4)消费者的收入;(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虽然上述因素对消费者的需求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仍然是价格因素。

4.【答案】D。

解析:一般而言,发生市场垄断的原因大体有以下五种:(1)由资源的天然禀性带来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

这类产品在市场上独一无二,所有者就拥有排他性的独占权。

(2)创新带来的垄断。

如发明的专利权、版权或商业秘密带来的独占权。

(3)实力和能力带来的垄断。

指竞争的胜出者在一段时期内凭借其实力和经营策略而拥有的一定垄断能力。

(4)成本特性产生的垄断,即“自然垄断”。

有些产业或产品需要巨大的一次性投资才能形成供给能力。

这些投资一旦发生,就成为巨大的“沉没成本”(几乎别无他用),也会使新的竞争对手因进入成本巨大而被排挤在外,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5)强制势力形成的垄断。

即通过运用非经济的强制力量,清除竞争对手,保持对市场的排他性独占。

这种强制的势力,可以是高度非制度化的,如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也可以是高度制度化的,如政府管制牌照数量,或由立法来阻止竞争而产生的行政性垄断。

5.【答案】C。

解析: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 专项提高精练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 )来进行的。

A。

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B。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C。

价格规律D。

按劳分配原则2.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

A。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

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C。

没有利他心D。

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3.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C。

大卫·李嘉图 D。

萨缪尔森4.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我们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

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 )。

A。

劳动力市场 B。

生产资料市场C。

消费品市场 D。

金融市场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来进行的,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2.【答案】B。

解析: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

3.【答案】A。

解析:“看不见的手”最早出现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

故选A。

4.【答案】C。

解析: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主要是指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是指社会生活中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交换关系总和及场所,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

5.【答案】A。

专项二宏观经济■ 考点指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总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 国民收入的两种核算方法: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②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结构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法通过国家财政集中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收入。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税、利、债、费。

■ 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①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涉及各种项目,包括购买军需品、警察装备用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各种公共工程项目的支出等。

②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它是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为目的而作的支付,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 经典例题详解例题1: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

A。

降低税率 B。

提高利率C。

缩减财政支出 D。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答案】A。

【解析】经济衰退时一般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

例题2: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间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是( )。

A。

恩格尔系数 B。

基尼系数C。

道·琼斯指数 D。

纳斯达克指数【答案】B。

【解析】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道·琼斯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

它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为编制对象,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构成。

纳斯达克指数是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例题3:下列不属于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的是( )。

A。

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 B。

增加财政补贴C。

扩大财政支出 D。

放松信贷控制【答案】D。

【解析】积极的财政政策(又称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其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降低税率,以减少税收;增加财政补贴;扩大财政支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