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对高层建筑设计和规划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空间外部尺寸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场所。

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的定义,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形象具体,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们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

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好坏相当一部分取决于民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对其所处空间的感受。

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

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及其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政府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建筑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

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下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

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1.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1.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我们注意到高层建筑的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很大,这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

因而,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城市轮廓线的规划要求,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

1.1.1城市中,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聚集在一起布置会有相互干扰,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高层建筑布置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采用相仿高度间距拉开的办法,组成有关的构图。

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1.1.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的布置,就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也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效果。

1.1.3高层建筑的顶部造型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给人千楼一面的感觉。

1.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建筑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尺度协调关系。

1.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通过采用常规尺度的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建筑构件来衬托建筑物的真实体量。

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

2.利用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方法
2.1充分发挥入口广场空间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很大的压迫感,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的巨大体量与狭小的街道之间的空间对比给人造成了强烈的空间反差,从而使人感觉压抑。

因此,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规划设计时一般会留出一定宽度的路边广场空间,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远离街道,从而使街道的视觉空间得以扩宽,减小了高层建筑给人的压迫感。

这样的广场空间起到了很好的缓冲空间的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的人流、车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也是城市空间中非常重要的共享空间,能够给民众提供小憩、交往的公共空间,往往能成为城市的焦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

国外有许多建筑师尤其重视共享广场空间的设计,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层建筑在造型上由于受结构形式、使用功能的限制,往往不能有太多的变化,,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

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我们通常称它为塔
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国内外的许多高层建筑因其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而成为所在城市的一张名片,这也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全球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对建筑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而高层建筑在这些方面没有多少优势,高能耗低产出的情况严重。

在此情况下,绿色、生态、可持续建筑应运而生了。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经济和环境两方面,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并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改善环境,极大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

3规划设计
3.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足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3.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意思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3.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结束语
现在,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很大成就,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不断地完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