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猝死案例分析上海市某中学15岁的勤艺于某年8月30日到一网吧上网打游戏,由于连续两天通宵达旦上网,过度兴奋、紧张、疲劳引起剧烈头痛,8月31日凌晨4点多,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经网吧服务生的指点外出购买止痛药,结果走到网吧大门口就昏迷跌倒在路边,后被警方“110”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因脑室出血死亡。
小博士鉴定:根据一般医学常识,当常人处于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人的血液循环会加快,神经系统紧张;心跳加速,生理机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勤艺长时间的静坐上网游戏,大脑和神;经系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持续时;间又较长,诱发勤艺“脑出血”而猝死。
案例分析2006年11月13日。
中午饭后,某南庄三中初三学生梁锦泳与隔壁班学生潘某某在教学楼男厕所门口发生推打,之后被同学劝开。
12时10分左右,两人在教室外走廊再次发生推打,后又被同学拉开。
在14时30分左右,梁锦泳在上课时突然晕倒,科任老师马上与4名学生一道将其送往校医室,并叫梁的双胞胎哥哥通知家长。
校医经过诊断后,立即给梁锦泳打了急救针并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之后南庄医院急救车和医生赶到并开始抢救。
在征得赶到现场的家长同意后,医生将梁转送南庄医院抢救。
当日下午6时许,梁锦泳因抢救无效死亡。
小博士鉴定: 情绪激动诱发猝死对梁锦泳的死因,在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之后,省公安厅作出了对死者家属的信访答复意见:“经复检,死者除右小腿后方有一小块的皮内出血外,尸表其余部位无暴力打击致伤,可排除机械性暴力打击致死。
毒化检验结果可排除常见毒物中毒死亡。
”最后结论为,根据死者死前2小时与人发生纷争,互相推打,情绪激动的事实,梁锦泳的死因符合与人纷争、推打、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猝死。
案例分析萧山市义蓬镇第二完小的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阿男跑着跑着,突然蹲到地上,脸色发白。
老师发现阿男的异常情况后,立即送其到医院就诊。
虽经急救,阿男还是在20多分钟后死亡。
医生在当时的诊断记录上写下,阿男患有“胸腺增生肥大症”。
小博士鉴定:在事情发生之前,包括阿男的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在内,没人知道孩子患有“胸腺增生肥大症”。
阿男属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学生,不宜参加一些剧烈活动。
讨论与交流1、猝死是怎样发生的?2、小学生定期检查身体有什么好处?平时似乎健康的人,突然出人意料而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的现象,通常称之为猝死或急死。
世界卫生组织将症状出现后24小时以内死亡的,均规定为猝死。
猝死是由于体内某种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引起的,属因病变所致的非暴力死亡。
猝死发生得太突然、太迅速,在吃饭、饮酒、走路、爬山、骑车、赛跑、讲演、劳动、休息等日常活动过程中,在事前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如其来,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猝死是怎样发生的呢?通常它是在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发生的。
一、猝死的内因这是猝死发生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是指死者生前体内的潜在性疾病或病变。
凡是猝死者必有内因,都是由于体内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或机能障碍才引起的。
而这些疾病,常常潜伏地进行,患者往往不呈现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
因此,猝死者生前好似健康人,能从事日常的工作、学习、劳动和社交等活动。
能够引起猝死发生的潜在性疾病是很多的,较常见的有: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血、心瓣膜病、动脉瘤破裂、肺动脉栓塞等。
2.呼吸系统疾病诸如喉头水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肺动脉栓塞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肿瘤、癫痫等。
4.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和大出血、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等。
其他疾病,如肾上腺功能不全、胸腺淋巴体质等,也都可能成为引起猝死的内因,导致死亡结果的出现。
在上述引起猝死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
成年人的猝死多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小儿猝死多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
二、猝死的外因猝死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但在多数情况下,猝死的发生又有外因的作用和参与。
猝死的外引咎是诱发或促使机体内潜在性疾病突然向恶性转化,导致猝死发生的外在因素。
这些因素,对引起猝死来说,尽管仅起着条件作用,但有时却是猝死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和内因疾病一佯,能诱使猝死发生的外因也很多,常见的有:1.精神因素如狂喜、狂怒、极度紧张、恐怖、惊吓等精神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都可诱发有潜在性疾患者猝死。
2.体力活动诸如赛跑、游泳、爬山、重体力劳动等剧烈运动或者疲劳过度,容易诱使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发生猝死。
轻微外伤、暴饮暴食、过冷过热以及感染等,也都可以为猝死发生的诱因。
这些外因,对于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来说,也许毫无危害或危害不大,而对于具有某种潜在疾病的人说,却可诱发或加速疾病的恶化,导致死亡的发生。
但无论如何,不管外因对猝死的发生来说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多么必不可少,它也只能作为一种外在的、间接的、条件性的因素,不能作为猝死的直接原因。
预防校外活动时致伤害校外活动是指学生在校园外个体自行组织或集体组织的一切活动。
可分为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体活动以及个体娱乐活动等。
校外活动致伤害事故一般指学生在校外个体自行组织或学校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体活动以及个体娱乐等活动中,造成学生的人身权受到损害致其受伤、残疾或者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它包括学生本人受伤害或致伤他人以及造成死亡等事故。
构成校外活动致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学生个体无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学校疏于教育,管理保护不力,组织方存在过失;家长及其监护人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自然、社会环境中设施设备存在问题及不可抗拒力量(天灾)造成的伤害事故等。
案例一:学生王某和计某是五年级同班同学,他们出生在同一自然村,从小就是一对好朋友,天天在一起学习、活动。
可就在一个月前,两人在王某家一起做家庭作业,计某正在用弹簧刀削铅笔,因一小事两人发生了争吵,计某被激怒,便顺手拿刀刺向王某,王某本能用手臂阻挡,结果造成动脉血管划破,血流不止,幸得家长及时送医院全力抢救,王某脱离了危险。
案例分析:计某所拿弹簧刀属管制单刀,锋利无比,未成年人不允许随身携带。
而王某所伤,假如不及时抢救,将会血干而亡。
根据公安部《对部分刀具进行管制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梭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单刀、双刀、三棱刮刀都属于管制刀具范围。
未成年人不可以携带管制刀具。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学校发现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的,应予以没收,交给公安机关处理。
如果计某自己知道这是违法行为,或父母禁止其携带弹簧刀,这起伤害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
案例二:双休日,在无家长及管理人员看管下,小马与以往一样和小伙伴一起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在体育联合器械上玩的好开心呀!此时,小马不慎一脱手从双杠上掉下来,单手撑地,造成右手严重骨折。
案例分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主要指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公共服务的青少年宫、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场所,不包括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也不包括为未成年人提供娱乐游览服务的商业性活动场所。
校外活动场所要配备安全保护人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社区体育联合器械大多是供成人锻炼活动所用,因此,各社区基本不配备安全保护人员,像小马及小伙伴这样活动,十分危险,出事是迟早的事。
我们要合理选择安全可靠的活动项目,在家长及管理人员看管下,进行适当的活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4月4日,学校组织学生赴山边烈士陵园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目的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在活动中,四年级同学张某趁老师不注意,拉着李某往山上爬,不一会儿,李某气喘吁吁跑回来说:“不好啦!张某掉进深谷啦!……”,学校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发现张某掉在半山腰,被一棵松树挡着,满脸是血,已不省人事。
经过专业人员抢救,总算脱离了危险,但造成了严重脑震荡和身体多处骨折。
案例分析: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瞻仰考察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张某在活动过程中违反了学校有关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擅自离开队伍,这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学生李某理应加以制止;而学校在组织活动时,应该过细地加强思想道德、组织纪律、安全法制教育,考虑详细的、周密的活动方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参与管理,严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四:暑假,某小学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中午,就在山上进行野餐时,风云突变,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此时,有的同学看到山顶有亭,便奔向亭子躲避,有的蹲在半山腰巨石底下用塑料桌布避雨,有的迅速下山,跑到了林场办公室。
雨过天晴,山上传来了噩耗,躲在亭子里的同学一死两伤,同学们悲痛欲绝。
案例分析:此起事故纯属天灾,躲在亭子里的同学遭雷击,这是必然,因为,亭子在山峰,又无避雷针,这是雷击的第一目标。
但也可避免。
雷雨交加时,不能在山顶或高大建筑物顶部,不能在屋檐下,不能在大树下,不能在电线杆下,也不能在平地上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