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建市政总结-道路

一建市政总结-道路

道路技术
一、 概论
道路分类
道路分级:快(完全交通)、主(主要交通)、次(区域交通兼服务)、支(服务为主)
分类分级
高级路面 快速路、主干路(等级)
按结构强度分
水泥砼(30 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 年)(材料)
路面分级
次高级路面 次干路、支路(等级)
沥贯(沥青贯入式碎石(10 年))、沥表(沥青表面处治(8 年))(材料)
准备 运输 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干净:轮胎上不得有脏物
不得使用:不符合施工温度、结团成块、已遭雨淋
布料:布料车≥5 辆;在摊铺机前 100~300mm 外空挡等候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
全幅摊铺:快速路、主干路;每台摊铺宽度<6m;前后错开 10~20m;两幅搭接 30~60mm,上下层搭接>200mm
试验段:目的——确定预沉量值、虚铺厚度;选择压实机具、压实方式、压实厚度
要点 管道回填压实:500/800mm
路基压实
压实方法:重力压实、静力压实
路基压实 压实原则:5 点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动、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压实过程:从边缘向中间压
压实要求:防止漏夯,重叠面积 1/4~1/3
检查:压实度、弯沉值(同八项验收)
按力学特性分 柔性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弯拉应变
刚性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概论 组成:路基、基层、面层(层间结合紧密稳定、层数不宜过多)
材料要求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回弹模量逐渐减小
路基 路基分类:路堤、路堑、半填半挖
路基填料 不宜直接使用: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含有机质细粒土(必须做填料时,要掺水泥或石灰)
碾压要求:≥12t;两边向中心
局部处理:支管、沟槽、检查井(用石灰土或二灰砂砾填实)
场地整理
石方路基 试验段
碾压要求
局部处理
验收:八项验收,主控项目是压实度、弯沉值
材料:填料强度(CBR);哪些不能做填料?(淤沼泥炭冻、盐腐有机垃)
填筑:分层填筑;宽度要求(比设计宽度宽 500mm);含水量要求(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缩缝(假缝):一次铺筑宽度>4.5m 时
缩缝(假缝):可不设传力杆(快速路、主干路、特重及重交通等才设传力杆)
横缝 胀缝(真缝):临近桥梁、固定构筑物、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处设置(设传力杆)
施工缝:因故中断超过 30min 时设,且尽量设在缩缝或胀缝处(设传力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重交通、快速路、主干路(42.5 级以上)
材料:原材料的压碎值、含泥量、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大中小颗粒范围等,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拌合:厂拌、强制式拌和机
级பைடு நூலகம்砂石 运输:防遗撒、扬尘
摊铺:机械摊铺
施工 压实 压实系数:试验确定
洒水:碾压前应洒水
养护 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
养护期为 7~14d,未铺装面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材料:土工膜、土工织物、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
四、 面层
透层:在基层上浇洒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机械: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
三层 粘层:在沥青层之间,或沥青与砼路面之间洒布粘层油,宜摊铺当天洒(机械: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
封层:铺在面层上面叫上封层、铺在下面叫下封层;采用改性或改性乳化沥青(层铺法表面处治、稀浆封层法)
隔离剂:装料前铺一层隔离剂
预热:提前 0.5~1h 预热,熨平板温度≥100℃
机械摊铺 速度:匀速不间断,2~6m/min
自动找平:下面层用钢丝绳引导,上面层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
摊铺
最低摊铺温度:根据下卧层温度、风速、气温、厚度综合确定
松铺系数:根据实铺试压确定
减少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2/3x 布料器高度的混合料
性(闪点);(粘温久塑安)
沥青混合料
洁净、干燥、表面粗糙
粗集料 压碎值——快速路、主干路压碎值≤26%,吸水率≤2%
材料性能
磨光值——快速路、主干路磨光值≥36~42
粘附性——快速路、主干路粘附性≥4 级,次干路、支路≥3 级
细集料 好坏排序:人工砂>河砂>山砂>海砂(人河山海)
天然砂含量: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20%,SMA、OGFC——0%
岩土分类 分类:按照坚实系数分为五类
性能参数:八个参数
不良土路基处理(加强处理方法):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
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作用:降低土体强度和稳定性
水的危害 控制 排水
隔水:怎么降低地下水位?路基过湿怎么处理?
措施
三、 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抗裂性、水稳性、抗冻性(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二灰稳定土)
目的意义:关键在沥青的再生
技术要求:粘度、流变性质、表面张力、耐热化、耐候性(粘流张热候)
沥青再生
旧料含量 交通量大时:30%~40%
交通量不大时:50%~80%
生产应用 拌和机:间歇式拌和机(旧料≤30%);滚筒式拌和机(旧料——40%~80%)
沥青用量确定:马歇尔试验
试验指标:孔隙率、矿物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孔间饱马流)
施工技术
拌合: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其他同上
二灰稳定土 运输:防止水分蒸发和扬尘
摊铺:≥5℃,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
松铺系数(即压实系数):试验确定
施工 压实 分层:每层厚度 100~200mm
压路机: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
禁止:薄层贴补
养护 可洒水湿养,也可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
养护期:视季节而定,且≥7d
人工摊铺: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的,人工摊铺;用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
沥青面层
压实层最大厚度≤100mm
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碾压路段总长度≤80m
密集配混合料——重型轮胎压路机(≥25t),相邻碾压带重叠 1/3~1/2
压实 复压 粗骨料混合料——振动压路机,相邻碾压带重叠 100~200mm
三轮钢筒式压路机:≥12t,相邻碾压带重叠后轮的 1/2 轮宽,并≥200mm
终压:选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2 遍
严禁:刷柴油;掉头、转向、加水、停留;停放机械设备或车辆;散落矿料、油料、杂物
纵缝:上下层应错开——150mm(热接缝);300~400mm(冷接缝)
横缝:相邻两幅、上下层应错位——≥1m
接缝 热接缝:留 100~200mm 暂不碾压
冷接缝:加设挡板或刨毛→刷粘层油→铺新料→软化下层→铲除重叠部分→压密挤紧
沥青贯入式面层:适用于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路基: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
性能要求 基层:强度、水稳性、抗冻性、不透水性、扩散荷载能力(强水冻透载)
面层:噪声量、平整度、温度稳定性、透水性、抗滑能力、承载能力(声平稳透滑载)
防冻垫层:用于季节性冰冻地区,且道路结构设计厚度<最小防冻厚度
垫层选择 排水垫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不好的土路堑,且路基湿度较大
填料——橡胶、聚氯乙烯胶泥、树脂、改性沥青
结构类型 三种形式
嵌挤原则——强度来自嵌挤力和内摩阻力(AM、OGFC) 密实级配原则——强度来自粘结力 (AC) 悬浮密实结构(AC) 骨架空隙结构(AM、OGFC) 骨架密实结构(SMA)
沥青:粘结性(粘度)、感温性(软化点、针入度)、耐久性(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水煮法试验)、塑性(延度)、安全
土工材料
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台背高度:5~10m
材料:土工网、土工格栅
应用
目的:减少或延缓旧路面的反射裂缝
路面裂缝防治 材料:玻纤网、土工织物
防护
处理要点:对旧水泥路面评定(外观评定、弯沉值测定)→旧路面清洁、整平→
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固定→洒粘层油→铺沥青面层
路基防护 坡面防护
冲刷防护
过滤排水
检验:由于是隐蔽工程,应加强旁站监理和施工日志记录
温度:≥5℃,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
摊铺 路床:应湿润
雨期:防止材料淋雨,降雨时应停工
施工
压实系数:试验确定
压实 石灰稳定土:当天碾压成活(含水量宜为最佳含水量的±2%内)
水泥稳定土: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养护 立即洒水: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养护,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封闭交通:养护期内应封闭交通
材料:同上
半刚性垫层:用于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的路基
垫层 垫层宽度:与路基同宽
垫层厚度:≥150mm
材料 砂、砂砾——用于防冻、排水垫层
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半刚性垫层
作用 与垫层共同作用,减少不均匀冻胀和体积变形
为面层提供坚实基础
特重交通——贫砼、碾压砼、沥青砼
构造特点 基层 材料选择 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
准备:围墙、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向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放线、试验
新建地下管线:施工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流程 附属 旧地下管线:拆改加固
修筑排水设施
施工:开挖路基、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挖填平压床防)
验收
清理: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分层填实至原地面标高
水泥 矿渣水泥——其他道路(32.5 级以上)
火山灰、粉煤灰水泥——不宜使用
粗骨料:碎石——≤31.5mm;碎砾石——≤26.5mm;砾石——≤19mm
原材料 细骨料:海砂不能直接使用;淡化海砂可用于支路
外加剂:要有合格证、掺配试验
钢筋:要有合格证、检测报告、复验(含见证取样)
缝 胀缝板要求——20 厚、水稳定性好、有柔性、防腐
中、轻交通道路——水泥稳定粒料、二灰稳定粒料、级配粒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