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

山东省省级工法工法名称抗浮锚杆施工工法申报单位 *******申报地区 ***二0一五年八月申报材料目录1省级工法申报书 (1)2工法内容材料 (9)3工程应用证明 (21)4经济效益证明 (25)5评议推荐意见 (29)1省级工法申报书省级工法申报书工法名称抗浮锚杆施工工法申报单位 **********申报地区 ********** 申报时间2015年8月10日2工法内容材料目录1前言 (11)2工法特点 (11)3适用范围 (12)4工艺原理 (12)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6材料与设备 (16)7质量控制 (16)8安全措施 (17)9环保措施 (18)10效益分析 (19)11应用实例 (19)抗浮锚杆施工工法1 前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出现了大量的地下广场、高层建筑地下室或地下车库、地铁等,这些地下结构在抗浮设计中较多的采用抗浮锚杆等形式。

抗浮锚杆因为抗拔力高、经济、环保,且不占用空间,而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

但锚杆成孔速度较慢,对其他工序和工期影响较大;注浆时,遇不确定的裂隙水将影响锚杆的抗拔力。

为了解决锚杆的定位、施工速度、注浆等问题,*********结合多项工程,较全面的研究了锚杆施工的关键技术,本工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编写形成的。

2 工法特点2.1 本工法能有效的保证锚杆的定位和抗拔承载力,可避免锚杆部位底板的渗漏。

2.2 施工简便、操作灵活、占用工期短、施工作业面小,在大面积垫层施工中可灵活穿插,也可逆作施工,不妨碍其它工序的进行。

2.3 施工机具简单,无需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且需要的机具和劳力少、成孔速度快。

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地下混凝土结构抗浮锚杆的施工。

4 工艺原理4.1 通过设置锚杆的定位支架、止水钢板,并在锚杆与垫层结合的部位做防水的加强处理,以使锚杆定位准确,防止底板渗漏。

4.2 合理的安排地下结构的施工顺序,调整垫层与锚杆的工序关系,采用中高风压的钻机成孔,以加快锚杆的施工速度,减少对地下结构其他工序的影响。

4.3 利用等水压水下注浆的方法,可以避免岩石裂隙水的影响,保证锚杆的抗拔力。

锚杆的定位支架及止水钢板4.4杆体与锚固体4.4.1 锚杆锚固体与岩层的锚固长度应取有效锚固长度,由于基坑开挖会对底板下土体有一定扰动,特别是采用爆破开挖的基坑,考虑到底部沉渣及塌孔等因素,钻孔深度宜超过设计深度 300~500mm。

4.4.2 为了保证杆体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锚杆每隔 1.5~2m设置一对中支架,支架可采用Ø6.5 ㎜钢筋弯制而成,每个截面设置三个,焊接于杆体一侧,4.4.3岩层锚杆的注浆体强度不应小于 M30。

为防止杆体锈蚀,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20mm。

地下室底板与锚杆的交界处上下各 250mm 以内宜采取防腐措施,可采用防腐套管、注入油膏的护套、涂环氧树脂或附加以增大灌浆体截面的双重防腐等方法,对于腐蚀性地质条件下的锚杆,可采用双重防腐构造。

4.5 防水设计在垫层上面锚杆根部做卷材附加层,然后再做防水层,防水层上面刷聚氨脂防水涂料,涂料向上沿锚杆涂刷 60mm,可有效阻止地下水的渗透,同时在锚杆锚入混凝土中间部位满焊钢板止水片,能够改变地下水的渗水路径,延长渗透路线,起到一定的阻水作用。

锚杆节点防水做法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艺流程岩体锚杆成孔工艺流程如下:5.1.1 干作业成孔试验锚杆→垫层施工→测量放线→设备安装及就位→钻孔→接钻杆,继续钻孔至预定深度→清孔提钻→验孔→置入杆体及注浆管→注浆5.2.2 湿作业成孔试验锚杆→测量放线→设备安装及就位→打开水源→钻孔→反复提孔内钻杆冲洗→接钻杆继续钻进、冲洗至预定深度→反复提孔内钻杆冲洗→停水、拔内钻杆→验孔→置入杆体及注浆管→注浆→二次补灌浆5.2 操作要点5.2.1 施工顺序与工序关系。

先施工主楼的锚杆,后施工裙房锚杆;裙房锚杆穿插于主楼结构施工期间。

垫层完成后,再施工锚杆,有利于锚杆的定位和加快施工速度。

5.2.2 多根杆体之间可采用短钢筋焊接固定,保证杆体之间的距离。

锚杆的接长宜采用机械连接,而且接头应错开。

其中,锚杆定位与止水板的焊接固定是重点,止水板周边应满焊密实。

5.2.3 锚杆成孔时,在孔口设置防护短套管,以防止钻出的泥浆、石渣等回流入孔内,以及局部的塌孔现象发生,开孔时除导向器要准确定位外,而且要轻压、慢转控制钻进速度。

洞口防护套管5.2.4 成孔的主要方法如下:1 岩体抗浮锚杆常采用风动潜孔锤空气钻进,由于岩层层理、片理、松散和破碎、裂隙及断层、风化程度的不同等情况,钻孔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情况,以保证孔壁的稳定性及正常钻进为原则,来选用合适的锚固钻机,并应尽量避免钻进过程中的卡钻、埋钻、钻杆折断等现象。

2 钻机等设备选定以后,进行安装、定位,要注意准确、牢固,开始钻进时要采取轻压、慢速钻进,避免导向器的移位。

成孔过程中,可采用水或空气作为洗孔介质,终孔后,利用空压机将孔内沉渣吹净,直到孔口返出之风,手感无尘屑为止,避免孔内沉渣存在。

在遇有松散、破碎等不稳定孔壁岩层时,应尽量采用空气作为洗孔介质,少用或不用水冲洗孔内沉渣,以避免水对地层及孔壁的破坏性影响。

3 受风化侵蚀程度较轻的基岩可用钻机直接成孔,成孔过程中,用高压空气将泥渣排出孔外,也可在成孔前开启水泵,注水钻进,并根据地质条件控制钻进速度,每节钻杆在接杆前,一定要反复冲洗孔内泥水,直至清水溢出。

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杆轴线平直,终孔后应泵入清水洗孔至孔口返出清水为止。

对于岩体完整、硬度较高的岩脉,普通钻机钻进困难,此时可加大风压或采用高强度的潜孔锤钻具。

4 在岩体松散、破碎、断裂或存在岩体裂隙、承压水等情况时,容易出现塌孔、跑风等现象,导致岩渣无法正常排出,此时可采用套管跟进,或提钻重复注浆,待浆液凝固后再次钻进,或采用风动潜孔锤+螺旋钻杆的形式,将岩渣通过螺旋钻杆带出孔外,当采用风动潜孔锤+螺旋钻杆时,宜干作业成孔。

在钻进过程中,遇到有破碎、松散或断层岩体时,要放慢转速、给进压力和给进速度,以防止钻孔倾斜、孔径超大并有效维持孔壁稳定。

5.2.5 锚杆的安装定位。

长度较大的锚杆,可采用吊机、三角架或钻机自带的卷扬设备起吊安装,垂直放入孔中,尽量避免扰动孔壁。

钢筋在使用前应进行除油、除锈,以满足钢筋与注浆材料的有效粘结。

杆体长度应按设计要求或根据入岩孔深要求下料。

5.2.6 注浆方法如下:1 注浆体的配制,当采用砂浆时,一次灌浆可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水灰比宜为 0.45~0.5,水泥砂浆配合比宜 1:0.5~1:1,二次注浆材料宜选择水灰比为 0.45~0.5 的水泥净浆,必要时可掺入膨胀剂或其它掺合料。

岩体锚孔注浆也可选择细石混凝土人工灌注,用小直径振捣器振捣密实,局部无法插入部位可用钢筋人工插捣密实,选择细石混凝土作为注浆材料的岩体一般要求较完整,且风化程度不高。

如果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较好,通透性强,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2 普通注浆适宜于地下水位不高或无地下水的情况,注浆管可采用Φ30mm 的硬质塑料管,也可采用钢管,插入锚孔离底部 300~500mm,开启注浆泵,在压力注浆的同时缓慢提拔注浆管。

当岩体中存在遇水易软化的煌斑岩系时,宜采用快速水下注浆或降低地下水普通注浆法注入锚固浆体。

3 水下注浆方法如下:1)注浆前宜二次清孔,并做好验孔记录,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先注浆后插入杆体的方法,注浆管插入距孔底 300~500mm处,排除孔内地下水,砂浆回缩后不断补浆至无回缩为止。

2)注浆管也可绑扎在锚杆杆体上面随同杆体进行孔内或先下锚杆、后置入注浆管,首次注浆压力可采用 0.4~1Mpa,二次注浆应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浆体强度达到5Mpa 后进行,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根据锚固段的体积确定。

3)在岩石裂隙水压较大、地下水较为丰富时,可直接采用水下注浆法,或者采用套管封闭压力注浆法。

注浆时要保持孔内外水头等值,以避免地下水从锚孔中溢出,影响灌浆体质量。

4)注浆过程中,如因土体松散、岩体破碎发生漏浆时,可采用人工从孔口填塞砾石、岩粉,使之与浆液混合,填塞裂缝漏浆。

6材料与设备6.1 材料6.1.1 锚杆杆体材料主要采用 HRB335 级以上螺纹钢筋。

锚杆防腐材料应与杆体无化学反应,且在施工期间或主体结构设计使用期间不发生损坏。

6.1.2 锚固体。

水泥应选用不小于 32.5MPa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抗硫酸盐水泥,砂子粒径不大于 20mm。

膨胀剂、早强剂或其它掺合料等。

当采用细石混凝土作为注浆材料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石子粒径最大不大于 15mm。

6.2 设备6.2.1 主要机械设备:钻机、注浆泵、空压机、砂浆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千斤顶及配套油泵、主油压表等。

6.2.2 钻孔设备应根据岩体层理、节理、破碎和断裂、风化等情况以及工期长短和钻机效率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钻机、钻具、钻杆及和动力设备,考虑到岩体内部的复杂性,首先要选择有较大扭矩输出和较大提升力的钻机,以克服钻进时的负载变化和减少因掉块引起的卡钻、埋钻等现象的发生。

对于交通不便或钻机移动困难的场地应选择重量轻、分解组装便6.2.3 钻杆的选择要根据地层的复杂情况和排渣的需要,当有松散、破碎岩层而有可能导致卡钻、埋钻等现象时,要选用直径较粗的外平式钻杆,以利于岩渣的顺利排出。

6.2.4 潜孔冲击器的选择要与钻机相匹配,对于特别坚硬的岩石,使用中、高风压的潜孔冲击器能有效提高钻进效率。

6.2.5 根据地层的具体情况,在成孔困难的情况下,要考虑采用跟管套管成孔,并辅以配套的拔管机。

7 质量控制7.1 质量标准7.1.1 本工法依据的规范与标准如下:《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2-199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7.1.2 锚杆施工应按以下标准验收:1 主控项目包括:锚杆杆体长度允许偏差要求为:+100mm,-30mm。

锚杆拉力则不小于设计值。

2 一般项目包括:锚杆位置要求偏差:±50mm;钻孔倾斜度:控制在 5‰以内;浆体强度:每工作班或每 30 支锚杆留置不少于一组试块,每组六块,标养 28 天后测定,其强度要符合相应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注浆量:要大于理论注浆量,充盈系数不小于 1;杆体插入长度:对于非预应力锚杆,不小于设计长度的 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