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挽救汉字危机的建议书

挽救汉字危机的建议书

挽救汉字危机的建议书篇一:汉字危机建议书篇一:汉字危机的话题关于“汉字危机”的话题与佳作【原创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一段时间,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惊艳电视荧屏。

尤其央视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不仅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节目,还从央视十套“逆袭”进驻央视一套播出。

这两档节目,让“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话题。

几年前,人们忧心的问题还只是“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可如今的形势已然更加严峻,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都已退化为名副其实的“失写一族”。

不仅如此,网络时代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紧扣时代热点的材料作文题目,同时也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题目。

高中阶段的同学都要面临高考,同样也面临着汉字书写的问题,因此这个题目,学生也应当有话可说,可事可写,有情可抒。

然而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也并非易事,因为作文材料中的“汉字危机”已经限定了写作内容,考生只能围绕着这一现象写作,而不是写作其他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写作从内容、立意都受到了限制。

尽管如此,本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还是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的。

(1)汉字危机现象的危害。

对汉语汉字的普遍蔑视会逐步消解和瓦解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前辈有一句话叫“敬惜字纸”,就是说这张纸上有字是不能乱扔的。

这种对自己母语敬畏尊重的传统现在到哪去找?相反,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来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来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

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就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2)汉字危机的应对措施。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在数码电子产品和传统的汉字书写这两方面,我们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因噎废食,一方面不可能脱离现实,抵御各种数码产品和新技术,回归单纯的笔纸时代,另一方面又要保 1留传统,传承文化,汉字书写决不可荒废遗忘。

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好平衡点,掌握一个“度”。

(3)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综合各方面原因,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轻易疏离手中的笔。

(4)汉字危机现象的反思。

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

结果便是,作为符号和工具的汉字,往往只是在实际运用这个层面上存在。

(5)对汉字危机现象正面分析。

用手写字是一种很没有效率的行为,从书写的工具来看,从甲骨文、竹简上的字,到写在纸上的毛笔字、钢笔字、圆珠笔??人类的书写速度是越来越快了,到现在电脑打字、语音识别,更是把文字表达的速度提升到了极致,这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

再者,电脑上文稿方便进行多次修改,而手写的字要是进行修改,往往要全文照抄一遍,或是画得乱七八糟,非常麻烦。

只论结果的话,无论用笔还是用电脑写作,只是使用工具的不同,实质上并未有什么变化。

(6)对“汉字危机”不必太悲观。

书写能力退化并非汉字才有,英语世界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解决书写能力退化的问题,可以考虑在学校进行文字书写能力的相关训练,而汉字书法在传统时代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在现代同样可以作为艺术来保留下去。

所以,面对“汉字危机”不必太悲观,汉字会有人遗忘,也会有人把它作为艺术去热爱、传承。

(7)汉字危机现象所反映的问题。

如今,我们对汉字缺乏尊重、爱惜和保护的态度,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提笔忘字的“新文盲”的出现,乃至汉语出现的文化危机,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陷入了过度的精神贫困。

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是该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了。

(8)汉字传承不存在问题。

古代文盲率一直很高,真正能识字写字的人所占比例不高。

在那种情况下文字尚且没消失,还发展出了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书法, 2更何况今天教育普及、文盲率几乎为零的时代?事实上,今天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仍以手写为主,文字可说是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而深入人心。

另外,不是还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艺术爱好在不断发扬吗?也就是说,文字的书写在传承方面不存在问题,因此也就不用担心科技的发展会让人提笔忘字了,甚至当你需要写某个字而一时想不起时,手机、电脑还会准确地帮你记起呢。

【例文赏析】一、《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邵康)从甲骨刻文到竹简行书,从毛笔书法到硬笔书法,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书写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如果说当今时代汉字书写已逐渐丧失其功能的话,那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价值毋庸置疑,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信息传输如何便捷,都替代不了汉字书写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地位。

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更要注重对汉字书写的保护,努力将汉字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普及,汉字书写的实用性确实弱化了,但这并不影响其存在价值。

如同古汉语一样,人们早已不再之乎者也,然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精髓却一直被后人视为国粹所传承,并发扬光大。

单从文化传承角度来讲,汉字书写是每个中国人应当具有的基本文化素养,代表的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敬畏,不应狭隘地从实用主义立场来看待它。

让民众重拾对汉字书写的正确认知是汉字文化传承的当务之急。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容易沉浸在对新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惊讶和欣喜之中,往往忽视了对那些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旧事物”的保护和传承,以致等到这些事物真正离我们而去时才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然而为时已晚。

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悄悄退化,应该采取措施阻止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弘扬汉字文化,政府参与至关重要,教育部门要注重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汉字文化传承的接班人。

在社会层面要以汉字书法等艺术为载体,让民众感受到汉字文化魅力所在,进而关注它、研究它、使用它,让汉字书写重新回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文字作为一个民族的基本标志,事关民族文化繁荣。

汉字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民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悉心呵护。

只要我们正确审视汉字书写,汉字文化这一民族瑰宝定将发扬光大。

近期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很火的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笔者追看了几期,每次观看都如坐针毡,提笔跟着听写,好多字不是写不出就是写成错别字。

再看节目上的小选手,即便是不常用的生僻字也写得准确无误,真是让人汗颜,仿佛一下子就“被文盲”了一般。

在不住叹息的同时,我们更要好好地去反思:汉字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更为奇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可是现代社会的我们为什么会濒临汉字危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有 3多方面原因,我们应正视汉字危机,传承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莫要“被文盲”。

汉字危机源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着高科技带给我们益处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我们用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取代笔和纸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我们不再规规矩矩地提笔去写祖先留给我们的方块文字,我们认的字不少会写的不多??面对如此境况,不妨让我们放下手中的高科技产品,拿出纸笔,端端正正地写写汉字,这样我们就不会沦为信息时代的“文盲”了。

汉字危机源于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将眼光紧紧盯在外来文化上,如韩剧、日剧、美剧甚嚣尘上,青少年中“哈韩族”、“哈日族”、“欧美风”风靡一时,这些引进来的东西被奉为经典,恰恰折射出我们传统文化的缺失。

我们不再习文练字,不再品读诗词,逐渐忽略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

好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从小学开始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典籍,开始学写毛笔字、练习书法。

正视传统文化,将之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就不会再遭遇汉字危机。

汉字危机源于浮躁的生活状态。

我们生活的时代,节奏快,压力大,很少有人能真正从繁忙的工作中停下来,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字。

遗忘几个汉字并不可怕,丢掉汉字书写之美却让人痛心。

我们不妨坐下来,泡一杯清茶,放松一下心情,远离生活中的喧嚣,气定神闲地提笔练练字,徜徉于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之中。

二、《凝视汉字》(郑明心)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汉字,是炎黄子孙崇高的灵魂;见证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汉字,是泱泱华夏不屈的意志。

4伴随中华民族成长至今的文字,以它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神韵,向我们讲述了尘封的历史、古老的辉煌、灿烂的诗篇。

汉字仿佛带有神奇的魔力,它给予我们吸收前人智慧、借鉴先祖教训的恩泽,它给予我们展望未来、开拓创新的力量。

正因为有了汉字,悠久的华夏文明才得以沿续至今,流传深远。

我站在静静流淌的历史长河边,欣赏着古老汉字的神奇奥妙,赞叹着那些象征符号的优雅与美丽,可每当视线投向远方,我总是暗自忧心。

汉字划出的轨迹正在渐渐消失,它的光芒正在渐渐黯淡,不再平静的水面泛起波纹映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

如果说童稚的文字歪歪扭扭,我们尚可以说灵性的文字总会成长,可青年人、中年人那软弱无力的字迹中,显示出汉字的力量在这白纸黑字中一点点消磨殆尽。

曾经的那些苍劲有力、大气磅礴的书法变为如今的春蚓秋蛇,又怎能挥洒出行云流水的恣意,折射出凌云长空的锐气?更遑论将汉字的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了!无尽的河水触到了一块潜藏的巨石,潜伏在暗处的隐患终于爆发,震荡出滔滔水浪,也震撼了我的心。

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悠久传承、凝结了中华民族心血的汉字正在被人们遗忘。

人们忘却了一横一竖中闪耀的智慧,忘却了一撇一捺中蕴藏的坚强,薄弱的意志被电子的洪流击垮。

白纸上规规矩矩、毫无生气的铅字是那样刺目,像是汉字无声的呐喊。

它们无情地质问,强有力地谴责:为什么要剥夺我们的力量?人们说手写不够方便,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新闻速记、桌面办公渐渐从传统的纸笔过渡到电子办公。

我站在不再平静、暗流汹涌的长河旁,感到人们越发地依赖人工智慧而抛弃了自己的灵智,放弃了驾驭汉字的力量转而被不带灵性的铅字驾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