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审员工作技巧

内审员工作技巧

内审员工作技巧1、信息收集范围在审核中,与审核目和、范围和准则的有关信息,包括与职能、活动和过程接口相关的信息应当通过适当的抽样予以收集并经验证。

只有能够证实的信息方可作为审核证据。

审核证据应当予以记录。

审核证据基于对可获得信息的抽样。

因此,在审核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依据审核结论采取措施的人员应当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性。

所选择的信息来源可以根据审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而变化,并可以包括:1)和员工及其他人员的面谈;2)对活动、周围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观察;3)文件,例如:方针、目标、计划、程序、指令、执照和许可证、规范、图纸、合同、订单;4)记录,例如:检验记录、会议纪要、审核报告、监视方案的记录和测量结果;5)数据总结、分析和绩效指标;6)有关受审核方抽样方案以及抽样和测量过程的控制程序的信息;7)来自其他方面的报告,例如:顾客反馈、来自外部和供方的相关信息;8)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站。

2、信息的抽样审核的一个抽样调查的过程(局限性、风险性)。

合理策划抽样,样本应有代表性,以保证审核的有效性。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必查;-不同类型产品生产必查,同一类型产品有几条生产线可抽一条代表性的技术难度高的。

-分层抽样:可按产品、活动、设备、生产线、岗位、记录等分层抽样;-适度均衡。

一个完整的内审周期内过程和部门必须被覆盖。

3、信息的获取3.1 面谈: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应当以适应于情景和面谈对象的方式进行。

审核员应当考虑以下:1)面谈人员应当来自审核范围内实施活动或任务的适当的层次和职能;2)面谈应当在面谈对象正常工作时间和(可行时)正常工作地点进行;3)在面谈前和面谈过程中应当努力使面谈对象放松;提问自然、态度和蔼、耐心、礼貌,切忌态度生硬专注倾听,善于肯定,适当增加认可的话,也可借助肢体语言,如眼光接触、点头认可等。

切忌粗暴打断对方的说话。

4)应当解释面谈和记录的原因;5)面谈可通过请对方描述其工作开始;6)应当避免提出有倾向性答案的问题;7)应当与对方总结和评审面谈结果;8)应当感谢对方的参与和合作。

所提问题分类: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引导式问题/澄清式问题3.2 观察:许多需要观察的要求信息,如:1)产品标识及状态标识;2)生产环境条件;3)检测环境条件;4)记录保管环境条件;5)贮存环境条件;6)生产、检测设备的状态;7)生产、检测人员的操作情况。

观察/调查/审核顺序正向追踪/反向追溯过程/部门静态观察,例如以下:标识:清晰、记录、达到目的;防护措施:工位器具、搬运工具、路线、产品码放、色标;工作环境:定置管理、安全要求;工艺文件:一致性、有效性、可操作性。

动态观察,例如以下:操作的符合性、与作业指导书和一致性。

过程检验与出厂检验-项目、量具-使用量具的能力-检验结果的记录方法-检验的负荷-检验文件的有效性-测量系统的有效性库房-标识、贮存、条件、标签、码放、先进先出-账卡物一致,有物必有卡-进出库的管理-退货、过期产品的管理-安全库存量管理4、文件审核文件的符合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其管理;记录的客观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及其管理。

查记录,注意抽样与记录有效性抽样:不同类型产品,不同工艺不能抽样,要覆盖所有类型产品;发现不合格时,需要时要扩大抽样,判断是否有系统问题。

有效性:包括项目、日期(可追溯性)、型号、订单号、记录的整理和方便程度。

当发现记录中大部分内容未填写,原因表格本身设计;不会填(培训使用者填写各种表格,一致,合理);责任心。

5、形成审核发现5.1应当对照审核准则评价审核证据以形成审核发现。

审核发现能表明符合或不符合审核准则。

当审核目的有规定时,审核发现能识别改进的机会。

审核组应当根据需要在审核的适当阶段共同评审审核发现。

应当总结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情况,指明所审核的场所、职能或过程。

如果审核计划有规定,还应当记录具体的符合的审核发现和支持的证据。

应当记录不符合和支持的审核证据。

可以对不符合进行分级。

应当与受审核方一起评审不符合,以确认审核证据的准确性,并使受审核方理解不符合。

应当努力解决对审核证据或审核发现有分歧的问题,并记录尚未解决的问题。

5.2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和其他信息。

-记录-事实陈述(文件或口述的)-其他信息(审核员所能接触或感受到的)面谈、检查文件、观察收集证据,判定是否审核证据-客观事实,不是主观分析、推断、臆测及受感情或偏见影响的见解;-质量活动负责人的谈话,可成为客观事实。

传闻、陪同人员或其他与被审核活动无头人员的谈话,不能成为客观事实;面谈获得的信息应通过实际观察、测量和记录来验证。

-现行有效的体系文件和质量记录,可以成为质量活动的审核证据,已作废的体系文件和经擅自修改过的记录不可以。

-不合格事实得到受审方主要领导的确认。

示例——审核时产生的记录审核应对获取的信息、证据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主题事件-主要过程和活动实施概要,体系运行的有效信息。

目的是使其能够验证和追溯,为其后审核和评价所利用:-信息、证据:可追溯性、唯一性-文件:名称、编号、内容-记录:名称、编号、日期、内容观察时,设备名称、工艺名称、显示参数等。

5.3不符合项形成不符合项的界定未满足以下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顾客特殊要求/合同条款-有关法律、法规-体系文件(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不符合表现-标准所要求的未写到,即文件不符合标准,形成了体系性不合格-写到的未做到,即状况不符合文件,形成了实施性不合格-做到的没有达到目标,即果不符合目标,形成了效果性不合格。

不符合的判定对不合格事实的判定,应:1)不应偏离或不能超出审核准则的要求;2)注意过程的识别和过程的有效性,要抓“大”(产品质量、体系有效性等方面),放“小”(签字等);3)慎重对待没有形成文件或文件表述不够详细,没有书面质量记录或记录内容不够具体的不合格事实;4)最好在完成全部审核后才作出不合格的判定。

在作出不合格判定时,自己要反问一下两个问题:-何处有相关要求?他违反了吗?-它的有效性或效果有问题吗?如果都没有问题,就不能判不合格。

5.4观察项:以下情况,可定位观察项-已发现问题,尚不能构成不合格,如发展下去可能成为不合格的事项;-证据欠充分,估计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其他需要提醒的事项。

观察项不开列不符合报告,可不要求采取纠正措施,仅作口头或书面提醒。

在下次审核时注意观察项是否发展成为不符合项。

6、不符合项报告6.1编写原则1)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理由确切,判断准确,文字简练。

2)能正确引导受审方采取恰当的纠正措施。

6.2 不符合项描述-事、人、时、地、细节——可重查性-负责人、当事人的话——可作证据,但需验证-陪同人员、无关人员的话、传闻——不能作为证据-合格的事、废话、无关的细节——不要写-不能写当事人的名字,但可写其岗位、职务;-不要写成小说形式,如:某某说…,某某答…;-不要描述审核过程,如:审核员审核了某某,接着又查了…,在最后又查了…,发现了…;-不要只写结论,不写事实;-不要写受审核方为避免开不符合报告而解释的理由;-注意语句通顺,标点符合正确;-必须写到别人“一看就懂,不需作任何解释就能理解,而且反驳不倒”的程度。

不符合报告中不符合事实的描述应包括-不符合事实描述-不符合所对应的标准条款-不符合所对应的标准条款的内容-不符合性质的判定不符合事实描述示例“车间少数质量记录有乱写乱画现象”——不具备可追溯性“查阅一车间三工段早班9月第一周操作记录,9月3日和9月5日两份记录有涂改,而且6月份记录上写有与操作记录无头的内容。

不符合IATF16949:2016标准“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之“予以妥善保护”的要求。

属于一般不符合。

”“有两份焊接规范没有用户批准的证明。

”——不具备可追溯性“合同(8H-530)要求已认定的焊接规范的任何变更都必须先经用户批准,在技术科抽查合同(8H-530)认定附表中所列的两份焊接规范(编号为--)都已经过更改实施,但未能提供用户批准的证明。

不符合IATF16949:2016标准“8.5.6.1更改控制——补充”的“在实施更改之前获得形成文件的批准”的要求。

属于一般不符合。

”纠正措施7、纠正措施7.1纠正措施要求的提出-审核组可就纠正措施的方向提出建议-审核组提出纠正措施要求:调查产生原因,纠正措施完成期限。

受审核改进部门制订具体的纠正措施方案7.2纠正措施方案的认可与批准-审核组对纠正措施进行认可(可行性和有效性)-管理者代表批准7.3纠正措施的实施-短期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针对直接原因)-长期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针对潜在原因)-应保存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的记录(文件更改、人员培训记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