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主题图阅读教学案例

数学主题图阅读教学案例

数学主题图阅读教学案例
《小数加减法》
教材画面呈现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
(1)让学生自主阅读,表述题意。

例题将故事、表格、数据、计算、思考融为一体,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

怎样让学生读懂这丰富的画面、理解其中的数学意义呢?一般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阅读。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

如例1中上面一部内容,教学时应让学生有序的陈述自己理解的信息:①例题中的事情(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②表格的意思,特别说出我国和加拿大运动员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第一轮得分的情况;③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

(父:中国队领先3.6分,子:差距还不到4分。


(2)学生读懂题意后,设计让学生自主计算的教学过程,突出算理和算法。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一知识经验,设计好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

①先教学减法。

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内容时,不出现小数减法的竖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两个数据发问:“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或者根据父子二人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提出问题:“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小数减法,同时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

学生计算后,应引导说一说:
●如何列竖式?(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如何计算?(突出退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有区别吗?(突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结果简化。


②再教学加法,并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1中下面一部分内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继续,是故事往下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时,同样不要出现加、减法竖式,而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或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来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
●怎样求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用加法笔算)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为什么?
●要求中国队第二轮后领先多少分,怎么解答?
学生中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如:
方法一:53.40 +58.20=111.60
49.80 +49.20=99
111.60 -99=12.60
方法二:53.40-49.80=3.6(利用前面的结果)
58.20-49.20=9
3.6+9=12.6
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简洁性。

显然,方法二从计算数据来看,更简单,且充分应用了已获取的相关条件(3.6)。

●对比两种解法的结果:12.60与12.6,突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