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钴由碳酸钴或氧化钴与盐酸作用而制得。
相对密度(25℃):1.925(六水),3.356(无水)在室温下稳定,遇热变成蓝色,在潮湿空气中放热又变成红色。
六水物在空气中易潮解,热至120~140℃则失去结晶水而成无水物。
溶液遇光也呈蓝色。
在30~35℃结晶开始风化并浊化,在45~50℃下加热4h几乎完全变成四水氯化钴。
加热至110~120℃时完全失去6个结晶水变成无水氯化钴。
有毒!六水物:红色至深红色单斜结晶;微有潮解性,无水物:浅蓝色粉末。
水溶液为桃红色,乙醇溶液为蓝色。
含有的结晶水数目不同,颜色不同。
CoCl2蓝色,CoCl2*H2O蓝紫色,CoCl2*2H2O紫红色,CoCl2*6H2O粉红色。
使氯化钴不吸收水分,除非空气非常干燥无水可吸。
或者先让吸水饱和,放在非常潮湿地方,一直保持粉红。
六水合氯化钴加入乙醇后变为为什么由粉红色变为蓝色?氯化钴晶体为什么在乙醇中是蓝色这个是配位化学的问题。
氯化钴本来是蓝色的,但是如果有水分子与钴离子发生络合的话,就形成了水合钴离子,这个水合钴离子是粉红色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氯化钴要么是水溶液,要么是水合氯化钴晶体,都是以粉红色状态存在。
而当它溶于乙醇的时候,就会显示出本来的氯合钴离子的颜色,而这个是蓝色的。
植物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为什么能使滴在它上面的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变为红色颜色晴雨表(图)★★2012-04-02 22:30:06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37次评论:0条所需用品: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镊子。
六水合氯化钴晶体,蒸馏水,白纸条。
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注入少量蒸馏水,边加入粉红色的六水合氯化钴晶体,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到加入的晶体不能再溶解为止,即制成氯化钴饱和溶液。
2.把一张白色小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用镊子取出,观察现象。
发现原先白色的纸条,此时变成了粉红色。
3.把粉红色的小纸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观察现象。
发现什么?发现粉红色的小纸条慢慢变成了蓝色。
4.把蓝色小纸条放在水中浸一下。
观察现象。
发现什么?发现蓝色小纸条立刻又变成了粉红色。
原理揭秘:无水氯化钴(CoCl2)是蓝色的,当它吸收了水分变成含结晶水的氯化钴(CoCl ·6H O)时却是粉红色的。
粉红色的氯化钴晶体一旦失去了水分(结晶水),又会重新变成蓝色。
颜色晴雨表就是根据氯化钴的这一性质设计的。
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所用的氯化钴溶液一定要饱和,并且白纸条一定要在氯化钴溶液中浸透,使其充分吸附氯化钴,否则纸条的变色不明显。
2.把浸过氯化钴溶液的小纸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时要十分小心,宁可烘烤速度慢一些,也千万不要将其烧焦。
1.把用氯化钴饱和溶液浸渍过的小纸条贴在墙上,如果纸条呈粉红色,说明空气的湿度较大,下雨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纸条呈蓝色,说明空气比较干燥,是晴天的预兆。
2.根据蓝色的无水氯化钴吸收水分后会变成粉红色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在一些干燥剂和受潮易变质的物质中添加一点无水氯化钴,从而可从这些物质的颜色变化来确定其是否失效或变质。
同理,我们还可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一瓶酒精究竟是含水酒精还是无水酒精。
如何制做泡泡水(图)2012-04-03 10:09:19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15次评论:0条夏天到了,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制作泡泡水,希望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泡泡七彩的原因: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薄膜的顶部和底部都会产生折射,肥皂薄膜最多可以包含大约150个不同的层次。
我们看到的凌乱的颜色组合是由不平衡的薄膜层引起的。
最后的薄膜层反射红光,最薄的反射紫光,居中的反射七彩光。
泡泡形成的原因: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
这种张力是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
水面的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于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
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丐一样。
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卢,泡泡就不易形成了。
肥皂“打破”了水的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减缓泡泡消失的方法:水的蒸发很快,水蒸发时,泡泡表面一破,泡泡就消失了,因此,在泡泡溶液里必须加进一些物质,防止水的蒸发,这种具有收水性的物质叫做吸湿物。
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形成了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从而减缓了水的蒸发速度。
在配制泡泡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水质问题,因为自来水中有大量的杂质,其中铁离子会破坏泡泡的大小和时间持久性,所以我们在配制过程中尽量选择蒸馏水、纯净水,或者选择凉开水。
配制方法介绍:1.干净水(纯净水、蒸馏水): 1公升2.洗发精或洗碗精 150毫升。
(简单的洗发精, 别用多效合一的洗发精)3.甘油 15毫升 (药房有卖)以上材料缓缓倒入容器, 轻轻搅拌, 不要起太多泡泡, 混合均匀后, 就可以用了...配方之二:1份洗涤剂; 2份甘油; 3份干净水配方之三:持久型肥皂泡:. 1/3杯商用泡沫药水; 1/3杯水; 1/3杯甘油.配方之四:最佳配方:2份洗涤剂,6份水和1~4份的甘油。
除了上面的方法(家庭配制),还有另外一个方法,你不防试试?需要准备的材料:杯子2只,袋泡茶1袋,白糖,干净水或者开水,洗涤剂方法:1、取一只杯子倒入开水,放入袋泡茶2、在空杯子里加入1-2匙白糖,倒入一些洗涤剂,倒入茶水,用筷子搅拌一下,然后放在阴暗阴阴凉角落处,放上一晚,用这种泡泡水吹出的泡泡大而且不易破。
还有很多介绍泡泡水的,希望你们可以尝试尝试啊,不要犹豫了,开始动手吧,制作你最爱的泡泡,制作你的大泡泡。
8顶一下人们常用氯化钴颜色变化来检验水的存在,变化的的文字表达式无水氯化钴是蓝色的吸收了水分变成含结晶水的氯化钴(CoCl2·6H2O)时却是粉红色的氯化钴+水→六水合氯化钴金属配合物热色性——氯化钴的热色性六水氯化钴的结晶溶于水—丙酮(20:80)溶剂中,粉红色,水浴加热后,先变为紫色,再变为蓝色请问氯化钴晶体因水份而变色,那这个变色反应速度可否加什么化工原料使它比正常变色更快或更慢-甚至不变色!急加点具有络合能力的阴离子,如氯化钠等或升温降温都会使变色速率变化。
氯化钴试纸测定茶叶水份试验初报林丽梅《广东茶业》1984年03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利用氯化钴颜色的变化测定水份含量成立本《云南化工》1987年01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你也许看到过壁虎,它在不同的环境里会变不同的颜色。
可是,你见过会变颜色的花吗?如果没有见过,不妨自己制作一朵会变颜色的“化学花”。
用吸水性比较好的白纸或者滤纸,剪成玫瑰花瓣的形状,然后用棉线或者细铁丝把这些花瓣扎成一朵纸花。
把纸花放在1M氯化钴溶液中浸泡片刻。
取出晾干,再放到氯化钴溶液中浸泡,再晾干。
如此反复操作多次,一直到这朵纸花变成粉红色的玫瑰花为止。
如果你有喷雾器,也可以把氯化钴溶液装在喷雾器中,把溶液喷到纸花上,使它变成玫瑰红色。
点燃酒精灯,把粉红色的玫瑰花放在火焰上烘烤,它就变成一朵蓝色的菊花。
再把菊花从酒精灯火焰上拿开,并往蓝色的菊花上喷一些水雾,它又会恢复原样,又是朵美丽的玫瑰花。
这是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呢?原来氯化钴能够和水结合生成多种化合物。
浸透了氯化钴溶液的纸花晾干后,留在纸上的化合物是六水氯化钴,纸花是玫瑰红色的。
当把纸花加热到120℃以上,六水氯化钴就脱水转变成氯化钴,于是纸花就变成蓝色,再往蓝色的氯化钴上喷水,它又变成六水氯化钴,于是纸花又变成玫瑰红色了。
氯化钴溶液变色实验的定量控制及相关趣味实验介绍.王海燕刘波全国普通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化学—选修》(江苏教育出版社)P52专题四——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中对氯化钴溶液的变色原理进行了定性分析[1]。
目的是让学生对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清楚氯化钴晶体、乙醇、水的具体配比及其变色的温度,就会浪费时间,并影响实验现象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笔者针对影响氯化钴溶液变色的因素进行了定量控制并找出最佳配比。
同时,介绍与其相关的趣味实验。
1实验仪器及药品药品:六水合氯化钴晶体(玫瑰红色)、95%乙醇、蒸馏水、浓盐酸、0.5mol/L的氯化钴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温度计、250mL的烧杯若干、带橡皮塞的试管若干、铁架台、石棉网、煤气喷灯、10mL量筒若干、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1: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加入3.0mL 0.5mol/L的氯化钴溶液(粉红色),然后逐滴加入浓盐酸,当颜色恰好变为紫红色、紫色、和蓝色时分别记录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
然后将上述试管中的溶液一分为二,加入蒸馏水。
实验现象:加入盐酸的体积:2.2mL3.2mL4.6mL溶液的颜色:紫红色紫色蓝色加入蒸馏水后颜色又逐渐变为粉红色。
实验2:(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0.1g的六水合氯化钴晶体、5.0mL的95%乙醇,振荡使其完全溶解(溶液显蓝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蒸馏水使溶液变为紫色,两支试管的溶液颜色分别呈蓝色和紫色,盖上橡皮塞作为标准比色液(由于在实验中颜色的变化是渐进的,所以用标准颜色进行对照,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2)取一只试管加入0.3g的六水合氯化钴晶体,6.0mL 95%乙醇,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溶液恰好变为粉红色时停止加入,记录加入蒸馏水的滴数,塞上橡皮塞。
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水浴的烧杯中加热,放入温度计,与标准颜色进行对照,当颜色变为紫色和蓝色时,分别记录此时水浴的温度。
当溶液变为蓝色时,停止加热,使其冷却并记录颜色重新变为紫色时的温度。
(3)继续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钴晶体(CoCl2·6H2O)和一定体积的95%乙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表3 实验结论(1)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随着加入的浓盐酸体积的增多,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蓝色的CoCl42-的浓度增大,因此颜色从粉红色→紫红色→紫色→蓝色渐变。
加入蒸馏水后,蓝色的CoCl42-的浓度大幅下降,颜色又变为粉红色。
(2)由实验2得到的结论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为使实验现象明显,易操作,氯化钴溶液变为紫色的温度最好控制在40℃左右,这样加热时间短现象也明显。
此外,为了环保和节约,氯化钴用量以小为宜。
因此,选择实验7为最佳配比,该配比氯化钴晶体为0.1g,紫色的变色温度为40℃,蓝色的变色温度为53℃,加入的乙醇的量为5mL,现象明显,所需加热时间适当。
(3)从实验2的第1、2、3、6次实验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乙醇的体积一定时,随着加入的氯化钴晶体的量的减少,紫色的变色温度逐渐降低。
(4)从实验2的第6、7、8、9次实验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氯化钴晶体的质量一定时,随着加入的乙醇的体积的增加,紫色的变色温度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