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精品PPT课件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精品PPT课件

的癫痫、瘿瘤、瘰疬、中风痰迷等病证; 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肺失宣降的咳喘证 包括 半夏、桔梗、川贝母、瓜蒌、苦杏仁、
药物的归经与性味的关系 如:
药物 性味 归经 应用 黄芩 苦寒 肺经 清上焦肺火 黄连 苦寒 胃经 清中焦胃火 黄柏 苦寒 肾经 清下焦相火
(四)升降浮沉
药性
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势趋。 病势(例)
升 ——上升提举
中气下陷
降 ——下达降逆
咳嗽气喘
浮 ——向外发散
风寒束肺
沉 ——向内收敛
久泻久咳
二、中药的用法
四、芳 香 化 湿 药
定义
凡具化湿运脾,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 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称之。
应用
适用于湿犯中焦所致的脘腹痞满、食少倦 怠、呕恶泄泻等病证。
包括 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等。
五、利 水 渗 湿 药
定义
凡具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停 聚的药物称之。
应用
用于水湿停聚所致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等病证。
软坚 散结 泻下
渗湿 利尿
如: 性 味 功效 应用 寒凉 苦 清热泄火 实热内盛
寒凉 甘 清热滋阴 阴虚内热 温热 甘 散寒助阳 阳虚内寒 温热 甘、辛 温阳散寒 阳虚内寒
活血止痛 寒湿痹痛
(三)归经:
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有着特殊 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称归经。
2、增减药量 —可使方剂的配伍关系
及功用、主治发生改变
如: 大黄
厚朴
枳实
小承气汤
大黄:厚朴 2:1
厚朴三物汤
大黄:厚朴 1:2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热结便秘
功用:行气除满 主治:气滞腹胀
常用中药与方剂
一、解 表 药
定义 凡能解表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 药物,称解表药。
应用 解表药主要用治外感表证。
偏盛 实寒实热 偏衰 虚寒虚热
以偏纠偏

(一) 凉
四气


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
作用:温中、散寒、助阳。 如:生姜、紫苏、肉桂等
平性:作用平和的药物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
作用:清热、泻火、解毒。 如:金银花、菊花、黄柏等
(二) 五味
辛甘酸苦咸淡
发散 行气
滋补 和中 缓急
收敛 固涩
泻火 燥湿 通泄
白术(辅药)
利水渗湿 补气利水
脾虚水肿
提高疗效
相畏
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或消除。
如:半夏(有毒)
半夏畏生姜
生姜 生姜杀半夏
相杀
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 的毒副作用。
相恶
一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
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
如:
莱菔子
减弱
人参
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
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
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 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
第五章 方药基础知识
中医系:罗献英
中药的基本知识
干产 中


燥地 药


、、 的


贮采 炮


存集 制



* **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理论的核心)
四 五升 归 毒
气 味降 经 性
*
*浮

( 自 学

性能
指药物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和作 用,是药物偏性的体现。
药物的偏性
人体阴阳的偏性
寒性 热性
包括 茯苓、薏苡仁、车前子、滑石、
茵陈蒿、金钱草等。
六、理 气 药
定义
具有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 物。
应用
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滞、肺气壅滞等 病证。
包括 陈皮、枳实、木香、香附等。
七、活 血 化 瘀 药
定义
具有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作用,治疗血 行不畅,淤血阻滞的药物。
应用
各种瘀血阻滞病证
包括 川芎、延胡索、乳香、丹参、
如:
麻 黄 汤
君药:麻黄 臣药:桂枝
发汗解表
辛温,归肺经
宣肺平喘
佐君药治主证
主 治 外
佐药:杏仁 止咳平喘 佐君药治兼证
苦温,归肺经

风 寒 表
使药:甘草 缓中,调和 制约麻、桂
甘、平
发汗过猛

组成变化:具有严格的原则性,极大的灵活性
1、增减药味
佐使药的加减 兼证发生变化 —不影响全方根本功效
臣药的加减改变主要配伍关系 —全方功效发生根本改变
红花、牛膝、莪术、益母草等。
八、止 血 药
定义
具有制止体内外出血,用以内外出血 病证的药物。
应用
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
包括 大蓟、地榆、三七、茜草、白芨、
仙鹤草、艾叶。
九、化痰止咳平喘药
定义 具有消除痰涎功效的药物,称化痰药;
具有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 平喘药 应用 化痰药: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及病机上与痰有关
板蓝根 •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等 • 清虚热药 ——青蒿、地骨皮等
三、祛 风 湿 药
定义
凡具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以治疗 风湿痹证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应用
适用于风湿之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 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 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分类
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 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 3.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
配用 伍药
*禁 忌
( 自 学 )
中中
药药
的的
用煎
量服
( 自 学 )

( 自 学

配伍
七情
单行 :单味药治疗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
相须
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以增效 如:
麻黄 桂枝
辛、温——发汗解表,增强疗效
同属辛温解表药
相使
两药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
如: 茯苓(主药)
方剂的基本知识
方 方方 方 剂 剂剂 剂 的 的的 与 组 变剂 治 成 化型 法
*
君药 :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作用
组 成
臣药
辅君加强治疗主病主症 对兼病兼症起主要作用
原 则
佐药 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 佐药 佐制药:除或减毒、烈性
使药 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
使药 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调和药:调和诸药
畏”
配伍
七情
单行:单味药治疗 相须: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
增效的结果,临床提倡使用
相使: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 相畏 :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相杀 :能减清毒除的另结一果药,的临毒床副积作极用利用 相恶 :能减弱或消除另一药的功效 相反 :两增药毒合或用减产效生,毒临副床作避用免使用
二、方药基本知识
分类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防风、 荆芥、羌活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柴胡、 桑叶、葛根
二、清 热 药
定义
具有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应用
应用于热病高热、痢疾、臃肿疮毒、 目赤肿痛及咽喉肿痛等病证。
分类
•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等 •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等 •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