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孙权劝学课件
2020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孙权劝学课件
上课要求:眼到 手到 心到
孙权劝学
——执教者:竞立教育学校
一.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 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 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 赫赫战功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嘛?
吕蒙年青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 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 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 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表现孙权对 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后一句,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含关心爱护之情。
3.“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 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显得 说服力强。
4、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惊” 字写出了鲁肃的什么心态和感情?又说明了什么?
)
1.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 每个1分)
2. 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 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 近即可)
3.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4.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 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 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 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 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 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 中行走。
对吕蒙的变化感到吃惊,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赞 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大有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是吕蒙埋怨鲁肃吗?表现了 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不是埋怨鲁肃,而是吕蒙对自己才略的进步感到自 豪与骄傲。
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
孙权 : 1“不可不学!” ——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 见关心、厚望。
1.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的字
词。(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
预习检测(三)
卿( qīng)
读 准
岂( qĭ
)
字 邪( yé )
音 孰( shú )
遂( suì)
即更(jí gēng)
二.多层次朗读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第三步:大声朗读。 第四步:读出感情。
2. 字音、节奏、大声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 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 结友/而别。
三、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掌管 事情
用
事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 想
做 句末语气词
但 当涉猎,见往事
只 应当
历史
耳。卿言多务,
罢了 说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相比怎样
以(之)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于是 开始
和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再,又
读书人
日,就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为什何么见事无实之义
迟晚乎!”肃于是遂 拜见拜蒙母,结表友顺而接别。
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 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学
鲁肃赞学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 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郑重严肃,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可 见关心和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表达了吕蒙和孙权怎样的心态和 感情?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
不愿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 所填不超过5字)(2分)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 得到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二)
作者情况
司马光,字君 实,北宋 政治家 家。 史学
______
预习检测(一)
《孙权劝学》选 自《 资治通鉴 》 , 是司马光 主持编纂[zuǎn] 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历史。
《资治通鉴》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孙权) 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
5“大兄何见事之
非复吴下阿蒙!”
晚乎!”
——吃惊,赞叹
——深感自豪
(鲁肃)
(吕蒙)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
书学习的?
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字以为大有所益
人物性格特点
孙权劝学
吕蒙 赞学
(就学)
鲁肃
循循善诱 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文中的中心人物是 孙权、吕蒙、还是 鲁肃?为什么?
中心人物是吕蒙。因为写孙 权是为了写孙权劝学,是吕 蒙发奋学习的动因;写鲁肃 是为了证明吕蒙发奋学习的 效果,即才学突飞猛进。
五.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 权劝学、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中明白了 什么道理或得到哪 些启示?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 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
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 相待,相看待。
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 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 借口轻言放弃
六、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 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 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 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