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画《青春之歌》赏析

油画《青春之歌》赏析

油画《青春之歌》赏析
初看这幅画时,那穿越时代带来的冲击感让我有种头昏目眩的感觉,知青的眼神低垂,眼神里透出的似乎是接受现实的麻木和顺从,又带着一丝丝放下,哦,或许家人会好过一点吧。

又或许是其他点什么,但是时代的交错让我不知道真相是何须,但,想象的空间无比之大,在这胡思乱想中慢慢的凝视着这张画,和画中的精气神沟通。

从画面可以看出表现了一场文革期间山西窑洞前的中国特色的婚礼,作品中的新郎脸色黝黑苍老,手指粗大扭曲,笑得合不拢嘴。

知青新娘则无限委屈、忧伤和无奈。

她或许已经无家可归,慈祥的父母也许身陷牛棚或遭不测。

脚边的旅行包是她的全部嫁妆。

以传神的画笔勾画出在那特定的年代,知青坎坷生命历程中的归宿和命运之神的无情,虽不是普遍的人生遭遇,但从一个视角揭示了当时知青的生存处境。

浓缩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图中的女知青,身穿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特点的黄军装,斜挎军用挎包,左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双手握着毛选,坐在长凳上,清秀面庞上的双眼透出些许的无奈和迷惘。

身边的农人丈夫,身着传统黑色服装,端坐开怀的笑容,掩饰不住娶得娇妻的喜悦之情。

左手揑紧的结婚证,似乎昭示着握有和这个妻子无比自豪的夫权。

整幅画用黑白强烈对比的色彩渲染出身份差异巨大的夫妻的结合,生动诠释了知青在特定历史吋代的命运归宿,以及如此无奈婚姻下可能的变故。

本画作者王国斌说过:“让青春之歌饱含我的泪水、我的生命化为光影色彩在画布上流淌,是我做为一个艺术家用现实主义的写实表
现手法对那段历史时期个体生命的解读和思考。

”他做到了。

这幅作品,也许只有祖辈那一代人,才能完全读懂,经历过的细细品,仔细的揣摩,画的表现场景,这也许是千千万万个女知青的命运!读出生命之重,读出悲凉之美。

哎,这世道!
他们看起来都是自愿和自由的。

谁都感受得到,有一只画面外的巨手正把他们俩牢牢地摁在这张长凳上。

万事沧桑,在如今的男婚女嫁的婚宴上,已经不见当年的寒碜。

‘女子和他的夫君’会喜形于色,更加率真地展现他们的‘自愿和自由’了,在欢歌笑语背后,是不是仍然能够看见有一只与时俱进的并不是真爱情的巨手把他们临时地粘在一起?
回看画的名字,《青春之歌》,讽刺地意味让我我笑的略带苦涩,笑那时代拘束,感叹现实的自由。

嗯,或许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