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蒲公英教学设计与反思

蒲公英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
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保护环境。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保护环境。

2、知道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
先板书课题中的“梦”字,谈话谁能用梦字组成词语?(做梦、梦想、梦乡---)在街心的公园里啊,住了一棵蒲公英,她也做了一个梦。

这可真奇怪了,蒲公英也会做梦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蒲公英做了个什么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蒲公英的梦里看看,看她到底做了个什么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小声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看生字表或查字典。

2、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分角色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反馈学习情况。

(1)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结合生活实例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并造句。

(3)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4)书写指导。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语言简洁。

说清楚课文主要讲了谁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梦?从她的梦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蒲公特别渴望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
四、读中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蒲公英都有哪些遭遇?
2、集体交流。

(1)请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4、看到蒲公英的这些遭遇,你想说什么?
5、面对这些遭遇,蒲公英有什么感受?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她心境的句子。

(担心、难受)她担心什么?难受什么?椰子树伯伯是怎么安慰她的?分角色朗读。

6、蒲公英为什么会做那么美的一个梦?
(椰子树伯伯的话鼓舞了她,她特别渴望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
7、你觉得蒲公英的梦会变成现实吗?为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9、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五、课外延伸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发现污染环境的情况了吗?
2、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环境?
3、同学们的措施都特别好,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么强的环保意识,我们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4、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想?写下来。

课后反思:
1、文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而且以对话居多。

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先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将课文放编为课本剧,让学生自制简单的道具,分角色进行表演。

学生反应热烈,“演员”表演投入,“观众”入情入境,教学效果很好。

2、本文运用拟人手法记述蒲公英的遭遇,读后令人有感同身受之情。

课堂临近尾声时,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那棵不幸的蒲公英,续写梦醒后发生的事情。

学生们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什么。

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把握得不够好,以至于后来的总结部分内容讲得不够完整。

再者是对于“蒲公英的梦”应该进行更深刻的挖掘,这样才能和后来“蒲公英的不快乐”进行对比。

相信自己,一切会更好。

板书设计:
蒲公英的梦:
深夜:愁苦叹息,担心开不出花
第二天:花朵绽开,厄运不断,伤心哭泣
夜晚:进入梦乡,回归自然
篇二:《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与反思
12
篇三:蒲公英反思
《蒲公英》教学反思一
上了《蒲公英》后,觉得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意犹未尽的地方没有体现出来,后来又看到了几个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片段,觉得其实只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灵活实施都不为过。

其中一个片断是这样的:
教学片段:
师: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生:大多数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落到泥土中安家,有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非要到沙漠、湖泊中去安家。

师:我们不妨把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行为称为“听从型”和“叛逆型”。

(师板书:听从者叛逆者)
那么,你欣赏哪一类型的人呢?
生:我欣赏“听从者”,他们听长辈的话,所以能茁壮成长。

(这时,有两双举起的小手又放下了。


师:(指着放下手的一位学生):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大胆说给同学们听。

生:我欣赏“叛逆者”,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那些“叛逆者”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自以为是,最后不是都死了吗?真是不听长辈话,吃亏在自己。

生:(急切地站起)我反对!我觉得他们(叛逆者)有主见,不随大流,敢于探索。

生:他们不是敢于探索,而是爱幻想。

生:(理直气壮)一个人有了幻想才能去不断探索!科学家不是都这样的吗?生:我欣赏“听从者”,他们实事求是,做事脚踏实地,所以能获得成功。

生:我不欣赏听从者,他们听从别人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个性。

“五小”公民中不是要让我们当自己的主人吗?
(部分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生:我还是欣赏“叛逆者”,因为他们不盲从,自己去追求金钱和快乐,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生:(急不可耐地、脸涨得通红)他们自己去追求幸福是好的,可他们最后得到金钱和快乐了吗?是死了!!(最后三个字语气重重的)
生:是的,这也是他们考虑不全的方面,但是,要探索、要有追求总要付出代价的。

师:同学们辩论得真精彩!你们的感受很独特,讲得都很有道理,你们都是胜利的一方。

师:现在,如果你们是两颗落在沙漠里和湖泊中的小蒲公英种子,在生命垂危时,你会怎么想?这时,有其他小种子飞来,他们又会怎样劝告?请你以“蒲公英的呼吸越来越弱了”为开头写一段话。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本教例中,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教者不是照搬教参上的正确答案灌输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

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就是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主体性得到了落实。

常此以往,就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