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摘要:现代档案管理是实现资源利用重要信息渠道。
本文认为,要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就要从管理工作者的素质,管理工作程序和创新服务手段着手,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文化建设。
关键词:档案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要求率也越来越高。
面对广泛和频繁的档案信息需求,传统的档案手工管理方法弊端日益呈现,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其查找速度慢,查准率和查全率不高,从而大大影响档案的利用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当代的档案工作管理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0 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多少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有些单位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缺少相关的人才或者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支持,从而无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采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可以成为实现人才资源或其他资源及时交流的信息渠道,更好地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首先,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档案载体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由传
统的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化。
电子档案准确率高,查找方便,使用高效,有利于专业管理人员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保密性。
从而满足网络信息技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
其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用,为信息交流与人才利用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
现代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这既有利于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又对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业单位中各部门的管理过程是对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过程,管理过程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与其相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案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使用需要,必须不断寻找改进途径和方法。
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为加快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具有具有重要意义。
2.0 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对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从而为单位及社会的资源交流提供便捷的服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的档案现代化管理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要从整体上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其有效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对档案工作者在专业知识,管理能
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根本上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就迫切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时掌握和推广先进技术。
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准确掌握必备的先进技术和应用知识,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档案工作人员除了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更要从思想观念上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敬业精神。
只有热爱档案管理事业,才能促使其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档案工作者更要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力争创造不平凡的成绩。
第二,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一个专业工作者如果经验不足,面对新问题就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更谈不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档案工作者要积极调动思维能力,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第三,档案工作者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在积极探索的同时,更要立足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力争取得实效。
第四,档案工作人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档案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加强相互的学习与合作,促进整个人才群体的合理发展,使各个工作者发挥各自的优势,各显其能。
另外,单位也要建立起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与讲评制度,以建立起一支既了解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能掌握现代化科技技能的人才队伍。
因此,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是实现档案管
理现代化的关键。
2.2 抓紧档案基础工作建设
档案的基础工作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其中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等相关环节。
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实现基础工作与现代化管理的统一。
另外,档案部门要有准备、有计划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使用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办公自动化在各单位部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的优势特点,在储存,输入和传输等阶段实现信息化,摆脱局限。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在档案检索和数据传输上拓宽了空间,保证了数量和质量,从而为档案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方便,弥补了手工档案管理方面的不足。
2.3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对任何工作而言,想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都要以不断创新思路为前导。
要实现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体制要创新,科技要创新,同样地,档案工作也要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者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发明、创造,就会使事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对工作手段进行改进,通过取消不必须要的环节或步骤,使立卷归档周期大大缩短,从而便于档案管理工作进程。
例如,目前计算机
的应用都大部分局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检索,而在其他档案管理方面却应用较少。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研究,就会发现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环节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条形码的使用,等等。
类似这些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改进或取代繁琐的传统操作的方法还有很多,因为不管是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是信息的交流和传递,都可以进行现代化革新,提高档案工作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实际上是一场以技术为中心的改革,因此,创新应贯穿于为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全过程之中。
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同样,如果将现代技术的运用束缚在一成不变的传统体制之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2.4 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时显得档案工作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更是实现其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因此,各单位各部门机构要严格按照《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来完善各项档案管理中的行为准则。
加速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脚踏实地的将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好,为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需要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为保障。
档案管理工作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例如,针对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安全性的特点,就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的完善,使其在法律的规范下得到保障和落实。
因此,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还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体系作为保障,才能对各要
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范,以保证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朝着正确、健康、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要推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朝着规范化合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对档案工作进程进行规划,不仅有利于优化人力、物力的合理配置,减少盲目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使档案工作者明确目标和任务,使整个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合理的统筹和规划,使各部门各要素为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
3.0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准确地掌握与运用的过程。
以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为突破口,强化工作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紧跟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提高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才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卿娥,张道成,王建春. 浅谈对档案工作的感情培养[j].
中国青年科技(理论版), 2007(05).
[2]李曦强.浅谈档案工作的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 2007(13).
[3]许早英.档案工作者应具有的几种心态[j].科技信息(学术
版),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