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片段◆读想结合,走进画面。

(教学重点)师:读了《溪边》,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大家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2: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3: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那么《溪边》这幅画给大家怎样的感觉?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生3: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

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19.剃头大师《剃头大师》教学片段◆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体会童年的自由、天真和快乐。

(教学重点)师:小沙为什么要让“我”给他剃头?生1: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

生2:小沙吃尽了理发店里老剃头师傅的苦头,他不想再去理发店里受折磨了。

师:所以小沙就想到了让“我”来给他理发。

可是“我”不会理发呀。

在小沙的央求下,“我”答应了给他理发,还摆出了剃头师傅的架势。

那么“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句子)生1:“我”觉得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先把姑父的睡衣给小沙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生2:“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头发纷纷飘落,睡衣上落满了黑发。

生3:“我”发现头发长短不齐,开始修剪,可惜越修越糟,整个头上变得坑坑洼洼。

师:是呀,“我”本来不会理发,可表弟央求“我”替他理发,结果却成了这样。

那“我”为表弟理发时,表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生:表弟先央求“我”为他理发,当他看到剪刀时,又有些慌;但当他看到剪掉的头发后,又高兴了起来;“我”发现头发剪得长短不齐时,表弟发现耳朵还在,对头发就无所谓了;最后他照了镜子却大叫起来。

师:从这次剃头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1: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

生2: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天真。

生3:我觉得这次理发很有趣。

……20.肥皂泡《肥皂泡》教学片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师:游戏承载着我们的快乐,游戏收录着我们童年的记忆,今天让我们跟随冰心奶奶一起来学学怎么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这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1:写了怎么吹肥皂泡。

生2:先简单写了怎么制肥皂水,然后详写了怎么吹肥皂泡。

师:好,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

我们先来看看怎么制肥皂水。

作者是怎样写的?生: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

师:那么,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动词来写制肥皂水的过程呢?生:放、加、和弄和弄。

师:对,就是这几个动词。

作者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动词,就清楚地写出了制作肥皂水的过程,用词准确贴切,说明作者观察细致。

作者接下来又写了什么呢?生:(齐答)吹肥皂泡。

师:是的,先写制肥皂水,接着就详细介绍了怎么吹肥皂泡。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师: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又用了哪些动词来写吹肥皂泡的过程呢?生:蘸上、吹、提。

师:我们先来看看“蘸上”这个动作,从这个动作中能体会出什么?生:我能体会出吹肥皂泡时动作要轻,肥皂水不宜多。

师:说得非常好。

那么“提”这个词又强调了什么呢?生:“提”强调动作不仅要轻,而且要快。

师:理解得非常好,这几个动词非常准确地写出了吹肥皂泡的过程。

我们平时也要学习作者认真观察身边事物,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准确用词,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

21.我不能失信《我不能失信》教学片段◆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学生自读对话内容)师:庆龄和父母的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呢?生:主要说了她不能去大伯家的原因是她不想失信于小珍。

师:我们一齐读读庆龄的话,体会她诚实守信的品质。

(课件出示:“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师:庆龄知道明天再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她怕小珍来了会扑空。

这说明她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当妈妈劝她时,她又说了什么呢?(课件出示:“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可以向她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生1:庆龄认为如果自己假装忘记了这件事,不仅是失信,更是欺骗的表现。

生2: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比无意中失信更不对。

师:是啊,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宋庆龄。

如果在你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生1:现在通讯很发达,我会给小珍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

生2: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也会像庆龄那样做。

师:你们说得真好。

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师生齐鼓掌)习作·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2.通过交流平台,学会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或向别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读词语想象画面,从而认识生字。

4.通过词句段运用理解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

5.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

6.积累关于改过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难点】1.学会抓住特点写人物。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一、谈话导入,引出文题。

1.出示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幽默王子、故事大王、运动健将……2.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

二、议一议,拓展思维。

1.再读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2.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3.你还想到了哪些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形容谁?三、明确主题。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件出示:亲人、同学、朋友……2.你最想说谁?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让你难以忘记?(性格、特长、品质、爱好……)3.课堂交流。

四、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

2.引导观察,发现特点。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见,我们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才能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语言才会生动。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描写人物的时候不可能把语言、神态、动作等都写到,所以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

3.教师出示范例,学生读一读。

(1)指名反馈:写的是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体现了他的什么特点?(2)品读例文中的语句,学习小作者出色的表达。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完善习作。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一、欣赏佳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我的“花迷”爷爷有人迷棋,有人迷戏,还有人迷球,而我爷爷迷的是花,他是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花迷。

爷爷爱花,可真爱到“顶”了。

为了得到奇花名花,他四处买花种,每次去书店也总不忘买几本有关养花的书。

记得有一天,天还没有亮,我正甜甜地睡着,突然耳边传来爷爷的声音:“伊可,快起来,昙花开了。

”我迷迷糊糊地来到桌前,果然一朵美丽的昙花正徐徐开放着,那粉白的花瓣真令人喜爱。

再看看爷爷,一边满脸兴奋地欣赏,一边不住地说:“昙花一现难得一见啊!”过了一会儿,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拿起放大镜专注地盯着昙花,仿佛要看清每根叶脉的颤动,每片花瓣的舒展。

后来我才知道,爷爷为了观察昙花开放,一整夜没睡。

奇怪的是,爷爷第二天还是那么精神。

我问爷爷为什么能把花养得那么好,爷爷对我说:“做一件事,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

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专心,必须付出代价。

”听了爷爷的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专心,必须付出代价。

”这句话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点评:小作者重点抓住爷爷为了观察“昙花一现”而整夜不眠的典型事例做文章,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使人深受启迪。

全文叙议结合,结尾使主题得到升华。

2.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1.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2.选材是否恰当,对人物的描写是否生动细致,事情是否写清楚了。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三、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教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四、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

1.回忆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1)让学生回忆自己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时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学生交流探讨。

(3)总结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2.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查找资料。

(4)向别人请教。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旭日岛屿海滨沙滩瞭望巡航缆绳铁锚(1)学生自读词语,边读边画出生字。

(2)指名认一认,读一读。

2.认读生字“旭、屿、瞭、巡、缆、锚”。

3.再读词语,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学生自由交流。

(2)指名说,预设:生1:我仿佛看到旭日东升,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海防战士开着巡逻艇警惕地瞭望着广阔的海面,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

生2:我仿佛看到海中的岛屿在旭日下是那么美,沙滩上的沙子金黄金黄的,战士们解开缆绳,开始了一天的巡航。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今天我们将这些生字词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又通过想象画面认识了不少生字,大家课后还要抓紧复习巩固,加深记忆。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1.出示句子:果园里的梨熟.了。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