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汉语言N071张剑【摘要】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
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中艺术成就较高、意境较深婉的部分。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复、深幽曲折、朦胧迷离的意境美和深婉含蓄,沉郁舒缓的抒情方式在无题诗中体现无疑。
他的无题诗所表达的主题极为复杂、模糊,更多是一种政治、恋情、人生等综合性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
因而,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就必须从诗歌的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等方面细究其要旨,展示其情其景,探寻其独特的意境美。
【关键词】无题诗;艺术特色;构思;意境;象征【正文】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亦与温庭筠齐名。
李商隐一生失意、落魄,少时曾勤奋苦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但于青年时期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落魄潦倒,报国无门。
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是晚唐帝国衰败的时候,各种的社会茅盾相互交织,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加上他出身低微,虽有“欲回天地”的壮志雄心,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交织使他壮志难酬,梦想幻灭。
正是因为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李商隐写下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的感怀、咏物、咏史的诗作,抒发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地反映晚唐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生活,极具现实主义意义。
诗歌自汉魏以来至盛唐时由李白、杜甫发展到顶峰。
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些诗歌大都显得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富有象征和暗示色彩,开拓了我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领域,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高一个新境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意境。
下面我试从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四个方面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一、表现的内容——“哀乐循环无端”的感情境界。
有寄托还是无寄托?无题诗,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哀乐循环无端”①的感情境界。
这种感情的境界,在诗人笔下是以悲剧性的爱情相思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又不必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亦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领域,诸如政治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颓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得到概括反映。
要说有寄托,这也似乎可算作一种寄托,或者说得确切些,叫作寄托在有无之间,可以意会,却难以实指。
无题诗之所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朦胧感乃至晦涩感,成为千古不破的“诗谜”,原因就在这里;而它之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人们去细加玩味,甚且在无法确定其所指意图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其艺术上的巨大魅力,道理也在这里。
对于李商隐写爱情的无题诗,如“昨夜星辰昨夜风”、“凤尾香罗薄几重”等名篇,这些诗不一定是写具体的某件实事,但都表现出李商隐有真切的爱情体验,有专注的恋慕对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幽微曲折的感情世界。
他不愧是写爱情诗的能手,每一首诗中都有刻骨的相思情语,引起当时人和后代人心灵共鸣的爱情誓言。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到相思了无益,末妨惘怅是清狂。
有人认为此诗的寄托深蕴是:“首联谓终宵不寐。
颔联写生活孤寂,‘神女’、‘小姑’,诗人自喻,盖意在辩解,与李觉纵有过从之迹,实无结援之心,《唐书》本传所谓‘穷自解’者,知确有其事。
颈联谓叠遭打击,情意弥坚。
”②我们无法考证李商隐当时是否曾把这首诗呈寄给令狐绹来表示上述几层意思,但从诗的文本来看,这些寄托深蕴是硬加的,并非隐含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中的。
详玩诗意,我认为第二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并非前者,也决不是他的王氏夫人,很可能是写给他青年时的女冠相好,倾诉难以偿还的相思情债,抒写寂寞悲怨的情怀。
二、艺术手法——重内心深处的开拓。
着力刻划、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
不在于容貌、体态、服饰、举止等方面的介绍,连恋爱的情事与活动的环境也很少涉及。
展现在眼前的,主要是人物的各种心态——期待与焦虑、失望与苦痛、寂寞与忆念、憧憬与烦闷。
一句话,是那种深心专注、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由会见的艰阻引出别离的难堪,再从别离转入生死不渝的爱情自誓,进而设想别后的岁月不居和孤独难捱,而结以互通信问的想望与自我宽慰。
整个心理过程写得细腻而有层次,显示了感情世界的波卷澜翻,诗篇便有了深度和力量,也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联想与体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明明是一首歌颂真挚爱情的爱情诗,但由于诗的本事无可查考,道学夫子们便穿凿附会出各种奇妙的解释。
何焯认为“东风无力”是指“上无明主”,“百花残”是“己且老至也”③程梦星说:“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
”④其实,诗人开头便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必是写一段难相见而又舍不得分别的缱绻恋情,诗人恋爱的对象可能是他早期的一位情人,更象是他所挚爱的王氏夫人。
李商隐多年宦游,飘泊天涯,与妻子难得相聚,才相聚又要分手,自然难以割舍。
分别时正值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自有美人迟暮,花颜憔悴,身世落寞之感。
由“百花残”自然兴起一种人生的悲感。
颔联写的是爱情的坚贞誓言,是剖白自己的心迹,以春蚕作比,以丝谐“思”,双关妙语,表白出生死不渝的爱情。
杜牧诗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炬是诗人自我的外化,是他们坚贞爱情的象征,在爱火中燃烧,在刻骨相思中流泪,直到心成灰身化烟,才流干那相思的情泪,是何等刻骨铭心的词语,生死不渝的誓言。
梅成栋评价说:“千秋情语,无出其右”,确实是知音之言。
颈联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应指对方,晨妆对镜,愁的是花容憔悴,云鬓变色;而“夜吟应觉月光寒”,写的是诗人自我对月怀思,吟咏佳章,但觉偏体清寒,渗透骨髓。
不写思念的双方的相思之情,心灵感应自然力透纸背。
这又是潜隐信息的作用。
尾联引用青鸟为西王母传书的典故,说爱人所居的蓬莱仙山在诗人的心理距离上并不遥远,他要托青鸟信使传书致意,殷勤探看,既是宽慰对方之词,也是把刻骨相思变为具体的行动,让双方的爱情更坚如磐石,更净化升华为宇宙间的神圣之爱。
要讲这首诗的寄托深蕴,离不开爱情。
我们读此诗,只觉得爱情意识深化在字里行间,散逸到宇宙空间,李商隐借写自己的爱情,道出了人类爱情的永恒与神圣。
三、艺术构思——循环跳跃。
摆脱了对外在时空或因果关系的依赖,纯凭人的意识心理的流程来组合意象。
即使写到一些爱情生活的场景,如“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末通”(《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的邂逅生情,或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短促欢会,也都不作为独立的情事予以描述,而是安插在抒情主人公的回忆、想象乃至梦幻心理中表现出来,成为人物意识流程的一个片断。
这种写法不仅浓缩了外在的情事,还可以造成虚实杂糅、迷离惝恍的幻觉气氛,两者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诗篇的心理要素。
李商隐的诗歌极为重视构思,其无题诗表现尤为突出。
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于诗歌意象的构思推陈出新,常在该接处不接,反而去描述与此情此境看似无关的景物,随后再回到整首诗歌此欲表达的情感,使之深化,进而使整首诗回肠九曲,句脉走向迂回曲折,增加了诗歌的跌宕摇曳之态。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象这种构思手法的诗歌有《昨日》、《无题》、《万里风波》等。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辈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首句明白如话地点出“来是空言”,指明他想等的人一去不回,说要来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谎言。
按常理,诗人于第二句便应描述他如何哀伤难过、痛不欲生。
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如此接住上一句的向脉走向去写,而写出与相思之情看似无关的“月斜楼上五更钟”,用已西斜欲坠的月牙、黎明前的钟声点明虽然约会之期还在,但你没有来,“我”却在此冷冷清清地等待了一个晚上。
诗人用这样平常的、看似无关痛痒的语言,使得诗歌抒情曲折往复,接着又在第三句追忆昨夜相思成疾,梦中与情人分别而伤心泪落,忽而急切地起床匆匆写信,渲染相思之苦;而五、六句更上一层,拟想思念之人些时正在闪烁朦胧的暴光下,于香雾迷漫的锦被中托腮独处,也在思恋“我”,用她的相思反衬我的思恋,把思恋的景致描述得淋漓尽致,七八句亦然。
纵观整首诗,不难发现,诗人对相思的描述是一层层加深,从未中断的,然而如上所述,诗人在第二句中写“月斜”、“五更钟”暂停了对相思的描写。
在后几句中却大力渲染相思,使些种感情的表述变得更为深沉,使全诗流动出一种曲折萦回的味道,形成一种曲环幽深的意境。
四、意象的独特——典故和象征。
他的无题诗,很善于把内心朦胧的内在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了雾花镜月的缥缈美感。
有的诗甚至成了千古诗谜,让人十分难以确解。
《锦瑟》极多歧义,有人说“锦瑟”乃令狐家丫鬟,此为爱情诗;有人说此为追怀妻子的悼亡诗;也有人说是咏物诗,诗的中间四句各咏一调,涩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还有人说这是诗人自伤身世之辞,是其晚年追怀生平。
以最后一种较为合理。
他的诗所以难解,是意象问题;而他诗的意象有三点因素:其一,他所用意象多非现实的,都是诗人心造的意象,借以寄寓他感情经历中的某些难以名说的境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意象群,如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梦雨等,均难以实指,这样一种由情趣外射而创造出来的意象,比之由现实事物提炼而成的意象,在内涵上当然要来得更不明确和更不稳定,从而也富于暗示性和概括性,更能启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想象活动;其二,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内涵高度的浓缩,把情感隐蔽得很深,而他常常把典故演绎成与原本意义相悖的意思,使诗意深奥莫测。
其三,他的诗在内容传达上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不受时空的拘束,也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如《锦瑟》里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泪珠等,这些意象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意境,喻体本身就具有朦胧的性质,再加上组合上的跳脱、甚至悖离,更显得扑朔迷离。
试看聚讼纷纭的《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的锦瑟,是表达诗人复杂心理体验的象征对应物。
叶嘉莹说:“五十弦瑟乃乐器中之极悲苦者,以如此珍美之乐器,而竟有如彼悲苦之乐音,此真为一命定之悲剧。
”⑤而巧又巧在这锦瑟的五十弦又和李商隐作此诗时的年龄(47岁)相近,故瑟的一弦一柱都使他回想起自己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