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山实习报告

衡山实习报告

篇一:衡山实习报告前言: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为了使该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安排了本专业的同学在南岳衡山进行一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让同学们巩固加强课堂上的知识,认识多种植物,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从而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团结合作能力,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实践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实习目的:1)掌握野外实习的一些基本要素与学习方法2)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素养3)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知识和实际中的实习相结合4)培养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团结合作、解决和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二、实习时间、地点:时间:2011年6月24日上午至6月26日下午地点:南岳衡山三、实习内容:1)认识记录植物园的植物第一天上午我们到了衡山的植物实习基地。

下午,我们组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五个人,两人记录树的名称、科属、拉丁文字,两人拍照,一人采集标本并探路。

分好工后,我们就走进了植物园里去认识各类植物。

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平常见过却叫不出名称的植物和没见过的树。

树上都挂上了牌,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和作用,属于什么科类。

平时在植物地理学上课中,总觉得枯燥无味,因为那些都只是文字与图片,感觉很虚。

而今天,我们仔细观察了每棵树的枝干和叶片,大家在野外植物园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到了众多植物的价值,并且我们还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习联系起来,这才发现我们上课所讲的植物地理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我们实习的任务是要找到三十多种植物,特别要找到“绒毛皂荚”,因为这种植物世界上只剩两株。

本来大家都很累了,不想再找植物了,但一听老师说到绒毛皂荚这种植物是如此的稀有时,我们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非找到不可。

经过我们五人的努力和其他组提供的线索,在经过一番艰辛寻找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它。

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此树木材致密。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它的荚果可作洗涤剂,植株具有园林观赏价值,对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据后来的了解,正是由于南岳衡山分布区的气候独特,终年多雾,日照短,年平均气温为12℃~13℃,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才使得这棵树得以生存下来。

回去后,我们还做了一下小总结,将其中两人所找到的树木合到了一起,并进行了整理。

将所有的植物标本都依次标上了序号,保存好。

通过这次在植物园的实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的植物,而且培养了我们细心观察的能力,更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道理。

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深刻和有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五个人的感情都进一步加深,整个专业的凝聚力也进一步提升。

2)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接下来两天,我们体验了南岳衡山四奇风景(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广寺之深)之一——祝融峰之高,磨镜台,麻姑仙境等众多带有奇幻般色彩的景点。

在登祝融峰山的过程中我们一路经过了忠烈祠、南台寺、半山亭、南天门、各种庙等景点,还走了穿岩石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只是普通的观光旅游者,我们更多的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衡山的土壤状况、植被分布,了解衡山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文化及风土人情等。

在这一路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衡山的土壤颜色较黄,土壤层深厚,有较多的高峰、断崖和峡谷,在一些剖面中发现了较多的砾石。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土壤的垂直变化较明显,由基带土壤开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一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相适应的土壤类型。

而土壤的更替与植物类型的垂直变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土壤的改变植被的类型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

衡山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在衡山的下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枫树和杉树,到了半山腰就有一些树龄较大的马尾松以及各式各样的灌木丛。

在磨镜台我们看到了万寿树,福严寺外看到了树龄高达一千四百多年令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兴奋的银杏树。

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的山泉,由于衡山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大多数山泉溪流普遍具有含沙量较少的特点,这解决了我们整个登山过程中的喝水问题。

由此看来,衡山的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并以地下裂缝水为主,正所谓绝顶有泉,山中有泉,平地有泉。

衡山的四季变化较为明显,冬冷夏凉。

其天气多变,在登祝融峰的过程中,我们在下面感觉非常的热,一过了半山腰、南天门之后天气就变冷了,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温度逐渐降低,云雾也逐渐增多。

衡山一年中,雾日多,浓度大,持续时间长,其号称长江流域四大“雾山”之一。

除此之外,南岳衡山还会形成佛光、雨凇、挂树等特殊天气。

南岳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而孕育了南岳丰富的文化内涵,素以“文明奥去”著称。

南岳也是佛教禅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每年有上亿的人不只是来旅游,他们更多的是对宗教文化的一种信仰,烧香拜佛,求平安。

在这里,有着宗教文化、祭祀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抗战文化,正是多种类型文化的融合,赋予了衡山独特了历史底蕴和气息。

这里的老百姓大多和善友好,对待外来游客非常热情,他们享受着这山中得天独厚的清净与幽静。

四、实习收获:以下是我们在植物园整理出来的植物记录:以下是在植物园整理出来的植物记录:篇二:衡山生态实习报告衡山生态实习报告城市环境保护 05346010 伍复胜衡山的植被、土壤和地质地貌发育都比较典型,我们在2008年5月25日~2008年5月30日对衡山进行了实习考察,学到了许多有关生态、土壤和地质地貌方面的知识,我们还亲身体验了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广寺之深。

1.实习目的调查衡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三个样地的群落特征,观察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比较沿途群落特征的变化,认识衡山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成土要素以及垂直分布规律,掌握生态植被和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认识衡山的地质状况,积累野外植物群落调查经验,学会辨别常见植物和制作植物样品。

2.实习区域概况衡山地处湘江中游,位于北纬27°10′~27°20′,东经112°34′~112°44′,北起福田镇,南至樟木市,东起南岳镇,西至界牌,面积约为342平方公里,自隋文帝起,衡山被誉为天下南岳。

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受一定程度变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

由于断层发育,前山多悬崖峭壁,地势陡峻,后山较平缓。

矿物组成长石约50%,石英30%,黑云母10%,还有白云母、斜长石和金红石等。

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伟晶质花岗岩,节理发育,抗风化能力弱,形成几米到数十米厚的风化层。

衡山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较轻,为砂壤或砂土。

花岗岩外围分布有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前泥盆纪的浅变质岩,这些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粘重。

衡山山麓地区,东部主要为花岗岩,具三组节理,常有石英脉。

西部主要为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志留奥陶纪石英砂岩及千枚状面岩,在岩性方面,红色岩系比较软弱。

自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衡山东西两侧发生巨大断层,形成许多高峰、断崖和峡谷等。

在上述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堆积物,剖面多砾石。

衡山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状况衡山历史悠久,自公元420~586年的南北朝起,已建成福严寺、藏经殿和方广寺等著名寺庙。

据不完全统计,南岳附近约有60座庙宇和庵寺,大都建于唐宋时代。

过去森林茂密,鸟兽群聚,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干扰,地带性顶级群落现仅存十多片,约800亩。

2.调查方法2.1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为了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的生境、种类组成、外貌特征以及群落结构随海拔上升的变化情况,我们在衡山的不同高度处选取了三个样地进行生态群落的样方调查。

每一个植物群落都用绳子圈出一定的样方面积,用卷尺在离地面1.3米高度上测量出乔木的胸围,用测高仪读出乔木高度。

由于条件限制,只能估算高大乔木的盖度,对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大都是采用目测的方法估算其高度、盖度和株丛数。

通过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上植物群落之间的特征差异,我们得出植物群落在衡山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2植物样品制作方法2.2.1制作工具:标本夹、剪刀、野外记录表、样品袋、旧报纸、标签纸、透明胶纸2.2.2样品采集a.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和果,尽量保持样品标本的完整性b.采样要有代表性,要采集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健壮植物,要采集能代表植物特点的典型枝c.保护好所采集的植株,把采集到的标本放到样品袋里面d.要给所采集的标本挂上标签,注明所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人姓名,记下植物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等e.随时记下花的颜色,因为标本干后颜色褪了,鉴别时无法判断f.雌雄异株的植物,应注意找到两种植株都采下来e.肉质植物应用开水烫一下再压,以免以后容易掉叶子,应该采集成熟的果实h.百合科植物应采到地下茎和鳞茎i.寄生植物应记下寄主名称,或者连寄主也采集部分植物体做标本j.非整株植物要避免阳光直照,标本袋要放在阴凉处k.采集过程记得拍下植物的照片2.2.3标本制作:从野外采集和压制后的标本还要使其迅速干燥,每天早上换两三次报纸3.调查结果及分析我们在半山亭附近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马尾松群落,在观日台气象站附近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石栎-多脉青冈群落,在藏经殿附近调查了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甜槠-锐齿槲栎群落,沿途还认识了水杉、银杏和蔥子三尖杉等植物,下面是一些典型植物的介绍3.1调查结果:为了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的生境、种类组成、外貌特征和群落结构随山体高度的变化情况,我们在衡山的不同高度处选取了三个样地,进行生态群落的样方调查,调查记录如下样方1马尾松群落(海拔400米左右)样方2长叶石栎-多脉青冈群落(海拔1200米左右)篇三:衡山野外实习报告衡山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土壤实习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09101班一、实习目的(一)植物地理1、掌握野外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识别衡山主要及常见植物。

2、初步掌握植物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了解衡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4、了解衡山植物群落或植被的类型及垂直分布的情况。

5、建立本班衡山植物图像库。

(二)土壤地理1、了解衡山的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与特点、基本形状及利用改良。

2、初步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方法。

3、了解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二、实习时间:6月28日—7月1日三、时间安排和实习线路设计:第一天(20日):下午3:00,实习动员、提出实习要求,分发实习指导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