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生活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的感觉不同于动物的感觉,它不但可以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关系——文学艺术。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艺术创造人的感觉是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
在艺术中,人可以通过形象的创造,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是蕴涵在人的本性中,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来加以体现、贯彻的性质。
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即人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而在现实世界中对象化,人又从对象化的世界中反观自己的本质的过程。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是审美精神活动,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一、世界和作者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
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但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造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二、作品作品作为映现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的“灯”,是作者的创造对象也是读者的阅读对象。
它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镜→叙事性文学→写实→再现→小说→典型→现实主义→西方灯→抒情性文学→表意→表现→诗歌→意境→浪漫主义→东方(一)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二)形式主义文论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既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也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
接受美学例一:《鸭兔同形图》例二:指头与拳头在日本,游僧借宿寺院,须以法战(辩论)赢了寺院代表方可。
一日,一游僧在法战中遇到寺院内天生愚钝的独眼和尚。
法战毕,游僧跑到方丈那边,承认自己被击败,并讲述了法战的整个过程:“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二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
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握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所得。
”游僧去后,独眼和尚找到方丈,要找游僧算帐,说游僧侮辱了自己:“哼!他瞧我独眼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
因他是客,我以礼相待竖起二指,表示他有两只眼,非常幸运。
谁知他竟举起三个指头,暗示我有三只眼。
我受到侮辱,举起拳头正要打他,谁知他拔腿就跑到你这边来了。
”正如鲁迅说《红楼梦》的那样,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每个人都能从指头与拳头里看到那个真我,品行几多,道行几多,学养几多,全在你对指头与拳头的诠释上。
四、文学活动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要素构成了文学活动总体的各个环节。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五、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比较:1.叙事性作品(小说)永远的蝴蝶陈启佑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抒情性作品(抒情诗)哑孩子洛尔迦(西班牙)戴望舒译哑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偷他声音的是蟋蟀的王)在一滴水中孩子找寻他的声音我不是要他来说话我要把它做个指环让我的缄默戴在他纤小的指头上在一滴水中孩子找寻他的声音(被俘在远处的声音穿上了蟋蟀的衣裳)喊故乡别人唱故乡,我不会唱我只能写,写不出来,就喊喊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江南我对着江南喊用心喊,用笔喊,用我的破嗓子喊只有喊出声、喊出泪、喊出血故乡才能听见我颤抖的声音看见太阳,我将对着太阳喊看见月亮,我将对着月亮喊我想,只要喊出山脉、喊出河流就能喊出村庄看见了草坡、牛羊、田野和菜地我更要大声地喊。
风吹我,也喊站在更高处喊让那些流水、庄稼、炊烟以及爱情都变作我喊的回声轻轻地喊你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一)巫术(仪式)发生说(二)宗教发生说(三)游戏发生说(四)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劳动说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发生说,是科学的艺术起源论。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一)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二)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经济因素在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
经济→生存→观念上层建筑中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等,则对文学发生更直接的影响。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从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四、文学与非文学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臵1.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意识形态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4.经济基础与文学的关系(二)文学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社会功能)古今中外的文论家大多承认文学对人的心灵具有某种作用力。
“老不读《三国》(奸诈),少不读《水浒》(冲动、嗜血)”。
总体上说,文学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三层含义:1.从读者的角度说,文学具有教化的功用(教育功能)。
⑴中国人的观点:中国传统的儒家社会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
除了把道德风尚的维持寄托在现实社会中统治者广施仁政、以自身的道德形象为社会树立楷模外,儒家还寄希望于文艺的教化作用。
即:儒家希望文艺担负起匡扶人心的责任,对人进行道德教化。
文艺不仅仅是为了审美愉悦,还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操守。
这就是儒家的诗教传统。
⑵西方人的观点:也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
托尔斯泰认为,通过艺术而得到发展的情感,必然是更为善良的,排斥了低级的、较不善良的、对求取人类幸福较不需要的感情。
⑶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也使人们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产生不同的认识。
就如特定的意识形态会影响我们对衣服颜色和款式的选择、食品口味的选择、语言方式的选择一样,意识形态也非常具体隐蔽地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影响着作者对“什么是重要的值得描写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不值得描写的”、“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句来描述对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
2.从作者的角度看,文学具有宣泄的功用。
⑴宣泄情感文学创作能让人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自由的想象王国。
⑵思考社会(认识功能)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常常表现为作家对社会现实(民族、国家、政治等)的思考、意见。
内容的现实真实性特征,使这些作品成为生活的镜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时被称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⑶感悟人生对人类生存的多方面的感悟,使这一类作品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更为永恒的价值。
如李白的诗歌、海明威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3.对于读者和作者来说,文学可能在某个层面上与某些生理快感联系在一起。
⑴对于读者如恐怖小说,可使人得到在平凡的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感官刺激;优美的散文,能起到让人神经放松、消除疲劳的功效。
⑵对于作者创作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快感,可以得到很多作家创作实践的证明。
如郭沫若。
弗洛伊德倾向于把写作理解为性冲动的升华,在这种升华中冲动得到释放,如《沉沦》。
对于作家来说,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疗救自我心理疾患的倾诉行为。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具有特殊(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功能)(一)文学是对有限的物质生活的精神超越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类需要超越有限的物质生活,从而抵达无限的精神领域。
文学是作家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的媒介。
(二)文学提供语言的艺术形式美1.音乐性语言自身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语音层面。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因而在声音上比其它语言类型更具美感,即音乐性。
2.形象性语言自身构成的第二个层面是语义层面。
由语音进入语义(表层意义)。
读者通过对语义的了解,能在头脑中构造出某种艺术形象来。
3.含蓄性文学语言在语音和语义层面外,还有蕴涵层面,即深层意义。
“言有尽而意无穷”。
4.情感性指蕴涵在词语表达形式中的情感力量、情感色彩。
(三)文学提供无功利的精神享受1.文学是幻想之国,给人以虚幻的慰藉。
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思想大师都很关注文学,有的甚至跨领域来论述文学问题,有的甚至直接做起了文学批评。
如:弗洛伊德、拉康、海德格尔、本雅明、萨特等。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本真存在的根基是诗性的,他提出:“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蔷薇花的比喻。
周作人说:“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而花亦未尝不美,未尝于人无益。
”(《自己的园地》)花对人不是必需之物,但“未尝于人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