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温线的判读练习题

等温线的判读练习题

吉林朝中高中二年级地理学科教学案第周课时:第课时课题等温线的判读课堂类型练习巩固上课时间2015 年 3 月日学习目标巩固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习重点巩固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习难点巩固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习内容学法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空白处为海洋),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2.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A.0℃B.-5℃C.2℃D.-8℃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回答3~6题。

3.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C.降水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4.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人气环流 D.地面状况5.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6.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可能是() A.15℃ B.20℃ C 22℃ D.25℃读右图,完成7~8题。

认真读图后根据等温线判读技巧完成7.有关右图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表示的是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②图幅所示地区为我国西南区③甲地海拔比乙地高④甲、乙两地温差介于0℃—8℃之间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丙、丁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丙地海拔比丁地高B.丙地纬度比丁地低C.丙地受冬季风影响弱D.丁地此季节有梅雨现象读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P处因受地形而气温出现异常。

回答9~10题。

9.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B.23℃或14℃C.17℃或18℃D.19℃或15℃10.该图所示可能是()A.北半球的2月B.北半球的8月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各地气温高低的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甲高于丙,洋流 B.乙高于丙,纬度C.甲高于丁,地形 D.丁高于乙,海陆12.2012年2月,欧洲出现了30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导致这种天气的原因是( )A.西风带势力反常B.极地冷气流强烈南下C.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 D.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北移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

读图完成13~16题。

13.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

由图可知,该河在城区的走向大致为(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14.下图四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① B.② C.③ D.④1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6、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4℃ B.3℃ C.2℃ D.1℃【课堂小结】【作业】【课后记】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A.6℃ B.8℃ C.10℃ D.12℃18.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A.太阳辐射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 D.地形特点不同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9~20题。

19.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0.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21.21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22.描述右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板书设计高中二年级地理作业(3月24日) 【实战演练】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2、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a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A.﹣15℃或﹣25℃B.﹣25℃或﹣45℃C.﹣25℃或﹣35℃ D.﹣35℃或﹣45℃3、b、c两地之间的温差范围为()A.30℃~50℃B.40℃~60℃C.50℃~60℃ D.60℃~70℃读某月均温(℃)等值线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海洋)。

回答4~6题。

4、图示地区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西半球D.东半球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为洼地B.②处有暖流经过C.此时①地白雪皑皑D.①地植被可能为阔叶林6、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盐分含量达最低值B.北印度洋海水自东向西流C.坦桑尼亚草原一片枯黄D.天山山上牧场牛羊成群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罗马正值炎热干燥的天气②北京盛行偏北风③伦敦盛行偏西风④孟买正值雨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下列论述正确的是()①等温线a的数值大于b ②等温线a的数值小于b ③图示区域为海洋④图示区域为陆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

据图回答9~12题。

9、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B.洋流影响C.降水影响D.人类活动影响10、①②两条等温线数值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地面状况11、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12、⑦所在岛的东侧降水比西侧丰富,下列因素与其成因无关的是()A.东岸有暖流经过B.东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东侧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D.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东侧多地形雨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得多。

为了躲避酷热难熬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愜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材料二: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曲线图。

(1)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该问题的主题词(限4~6字)。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在这种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它因素,该地区在午后的风向特点是,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4、甲、乙是我国两个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是(1或7)月平均气温分布情况;乙图是(1或7)月平均气温分布情况。

(2)甲图此时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说明此时气温受影响显著;乙图此时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说明此时气温受影响显著。

(3)乙图中气温最高处应在℃以上,简述该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4)乙图中有一处地区等温线特别密集,请简要说明原因。

15、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K表示1月均温20℃等值线,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

请判断K等温线西半段的走向是曲线K1还是曲线K2?并分析其理由。

(2)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说明P城市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据气象专家预测,2008年甲海域比正常年份水温将升高2~3℃,这可能会对我国南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A.6℃ B.8℃C.10℃ D.12℃18.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A.太阳辐射不同B.经度位置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D.地形特点不同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9~20题。

19.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0.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21.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22.描述右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010年四川卷)23.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