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形势及发展前景摘要:煤炭市场在10月份中旬前后出现企稳迹象,煤炭价格在615元/吨左右徘徊,连续几日出现小幅上涨。
今年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延续了上季度的跌势。
剔除随机因素后,景气指数创下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新低。
Abstract: Coal market in mid-October, before and after signs of stabilization, coal prices hovering around 615 yuan / ton, for a few days in a row a slight rise.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year, by the coal industry prosperity index continuation of the decline of the previous quarter. Eliminate random factors, climate index hit a new low sinc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能源正文: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历史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国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
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
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
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
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
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
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
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相当低下。
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
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
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一)煤炭行业在市场上可预见的发展趋势2008年煤炭市场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煤炭价格由快速上涨到急速下滑的急剧动荡的情况,煤炭市场运行很不稳。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煤炭市场由供应紧张向宽松方向发展,大部分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的形势,煤炭价格通过大幅度跳水下滑后,价格逐步趋于相对稳定。
由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随着中国煤炭生产能力的提高,煤炭市场供应形势的缓解,并出现了较大区域的煤炭产品库存积压、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为了推动煤炭工业的发展,中国的煤炭进出口政策有可能要适当调整,降低煤炭出口税率,以此减少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推动煤炭出口,煤炭出口量将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今年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重点合同和非重点合同的价格差距将会减小,重点合同的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将达到10%左右,市场煤价格将可能继续小幅度下滑,逐步接近重点合同煤炭价格,调整的结果重点合同煤炭价格将和市场煤价格基本趋于一致,逐步消除仍然存在的煤炭价格“双轨制”。
(二)煤炭行业如何在能源行业中健康发展问题与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推动能源发展上水平、上台阶,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2009年2月5日在京闭幕,这是我国17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性能源工作会议。
在全球能源形势剧烈波动,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考验的形势下,这次会议突出了重要举措。
1.锻造可持续保障的能源链条。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然而,能源形势的迅速变化让人始料不及。
从2008年三季度起,“油荒”、“电荒”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相对“过剩”,煤炭、石油价格也一路下滑,能源消费需求下降,能源企业效益减少,能源投资增速放缓。
专家指出,利用当前扩张性的政策环境,推进关系全局和战略安全的能源投资,既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又有利于锻造能源长远保障的链条,增强能源整体抗风险的能力。
2.用改革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矛盾突出,煤炭行业内部也存在着“合同煤”“市场煤”的“双轨制”。
而且,由于大煤矿集中度不高,小煤矿多、散、乱,国家对煤炭生产供应的调控能力受到限制。
“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减轻,有利于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
”张国宝指出,当前要抓住有利时机,更加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深化能源领域的改革是必由之路。
三,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前景秦皇岛煤炭网港口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周(3月5日-3月11日),秦皇岛港煤炭铁路调入量共计455.1万吨,较前一周的调入量(448.1万吨)下降7万吨,港口煤炭调入量整体处在较低水平,日均调入煤炭65万吨环比前一周小幅增加1万吨,3月8日秦皇港煤炭调入量一度出现55.5万吨的较低水平。
上周,调出量继续保持上升态势,装船量达到505.7万吨,突破500万吨大关,较前一周(494.6万吨)的调出水平再次增加11.1万吨,日均调出煤炭72.2万吨,较前一周日均增加1.5万吨,增幅为2.1%。
吞吐量大幅增长,秦皇岛港锚地船舶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日均锚地船舶为115艘,较上周日均增加5艘,近期电厂日耗上升,下游电厂煤炭需求增长态势明显。
调出量的继续提升使得秦皇岛煤炭库存连续两周快速下降。
瑞银证券认为,3月初已观测到阶段性的需求回暖伴随着库存下降现货价涨,但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将受限于整体宏观经济资本面的变动,因而煤炭库存及价格变动或将呈现区间震荡格局。
东北证券认为,在对一季报成长性的判断上,去年下半年价格未收到冲击的无烟煤企业显然更有优势,兰花科创、神火股份、昊化能源等无烟煤企业具备迅速提高估值水平的潜力。
当然,低估值焦煤股吸引力仍在,建议配置的平煤股份、盘江股份都值得关注;长期最看好产量持续扩张或整合大股东资产预期较强的平庄能源、大有能源、永泰能源、神火股份和山煤国际."十二五"规划即将推出煤炭行业迎来机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权威人士透露,煤炭"十二五"规划或将在本月内正式公布。
该人士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其能源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为了保障能源供给,"十二五"末煤炭供应需将达到42亿吨,其中国内煤炭供应40.5亿吨,净进口1.5亿吨。
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量达到39亿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 3.8%。
考虑到国民经济实际增速和能源需求可能超出预期,煤炭进口有不确定性,为增强能源应急保障能力,产能安排略大于预测需求。
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达到41亿吨。
总体判断,机会大于风险,关注未来估值提升的动力。
继续关注促使煤炭估值提升因素(经济趋底、通胀缓解、流动性改善)的确认,目前重点煤炭公司平均估值为13.6倍,预计上涨空间在30%左右。
招商证券认为,2月电力消耗增速数据表明,下游电力行业对动力煤需求已经重新启动,秦皇岛存煤大幅下降印证了沿海动力煤下游需求回暖,未来宏观政策放松预期将继续增强。
坚持政策面向上,继续建议战略性建仓煤炭股。
四,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从煤炭行业自身发展看,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资源支撑难以为继。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总量很大,但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焦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资源储量尤其匮乏。
资源勘探程度低,储采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资源回采率低,部分大矿采肥丢瘦、小矿乱采滥挖,资源开发方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二是开发布局矛盾加剧。
东部资源日渐枯竭,中部资源开发潜力变小,煤炭开发加速向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转移。
预计到“十二五”末,晋陕蒙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54%提高到近60%。
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将由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压力增大。
煤炭长距离运输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的是在冬夏季用煤高峰期和遇有极端恶劣天气时段,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难度和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是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
煤炭领域很多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亟待突破和创新,煤炭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及可靠性程度低,采掘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远低于先进产煤国家。
产学研融合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煤炭生产建设快速增长受到制约。
小煤矿数量仍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0%以上,绝大多数装备水平差、管理能力弱、职工素质低、作业环境差。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全国大中型矿井平均开采深度接近500米,且以年均约20米的已占30%。
超过千米的深井达30处。
随着采深增加,煤炭开采条件更为复杂,高瓦斯矿井每年增加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增加3%;占1/3产能的煤矿亟需安全改造,占1/3产能的煤矿需要逐步淘汰。
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般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依然突出。
去年11月10日,云南省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5人死亡,煤矿安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五是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大。
煤炭开采引发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问题,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