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对生活的影响研究
随着网络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用语随之应运而生,迅速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成为生命力极强的热门词语。
例如今年热门的几个词:“不明觉厉”、典型的甄嬛体“真真是极好的”、“节操碎了一地”、“毁三观”、“躺枪”、“坑爹”、“屌丝逆袭”等等。
在网上网友们对网络用语的使用乐此不疲,在各大论坛和博客中也经常出现这些词的身影;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对这些词的更是信口拈来,并成为许多人戏谑调侃的口头禅,成为当下运用最广的语言。
网络用语以其流传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强强势侵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网友们热衷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常引用其中经典的语言进行调侃来表达对事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例如:腾讯和360的网络战捧红了一句“我们刚刚做出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表叔”一词来源于陕西省延安市发生“8·26”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在车祸现场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引发网友不满,杨达才深陷“微笑门”,此后杨达才便被网友人肉查出拥有名表总数高达11块之多,因此被戏称冠以“表叔”“表哥”名号,现在社会上多用“表叔”表示权势官员等一类人。
网络用语的第二大来源是综艺、影视、动漫等行业。
典型的例子就是言必称“本宫”、描述事物用双字(方才、想来、极好、罢了)的甄嬛体,流传的甄嬛体还需一个反转——“说人话”。
“方才察觉今夜饮茶过甚,无心入眠,若长期以此,定将损肤,他日睡前饮
牛奶一杯,方能安心入睡,对睡眠质量也是极好的,携友饮茶虽好,但也要适可而止,方不负恩泽。
”说人话:我失眠了。
还有“不明觉厉”,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也用于调侃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云,出处是周星驰的电影《食神》中的对白,周星驰给李兆基和莫文蔚讲解濑尿牛丸开分店到上市,李兆基说:“虽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感觉好厉害。
”独特的内涵能形象化、格式化和简单化要表述的意思,取代了普通话中冗长繁琐的词汇,在收看电视的观众和网友中迅速流行。
方言亦是网络用语的重要来源之一,网络带来的便捷让一个地区的方言超出地域的限制,影响到其他地区。
例如模仿台湾普通话腔调,如:这样子——酱紫,没有——木有,喜欢——稀饭;还有登上《纽约时报》“给力”的中式英文单词“gelivable”就是来源于闽南话中的“有力”、“够力”,像这样的词还有“不给力”、“神马”等等。
网络用语的产生和流行无疑反映了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语言这个表达系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而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这就有可能形成语言表达系统的缺位现象。
也就是说,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某种表达诉求,但是,在语言系统中暂时未找到合适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大众心理需求与语言表达之间的矛盾。
如果说今年有哪句话能充分表现自己惊讶之情的话,那非“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句话莫属
了!这句话来自于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在这篇作文中,这位小学生用一大段文字想象了一下我国的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其中包含了屈原、经典影视情节等要素,因为整个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想象十足、天马行空,所以一经面世就在新浪微博上广为传颂,成为网友们热捧的对象。
而其文章中结尾的一句“听了这个,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更是一炮走红,成为网友们广泛使用的流行语之一。
在汉语中,原来就有很多表示“惊讶、不满、无奈”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其简单、通俗甚至“可爱”的来源及表达方式让这句话成为网络流行语。
究其社会心理,是因为在现代社会转型期,人们往往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勇于彰显自我,展示个性,这逐渐成为一些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语言系统中的缺位有可能迅速得到填补。
赵本山春节晚会的小品几乎每年都会引爆几句流行语,其中06年的“相当”一词成为影响甚广的网络用语。
“相当”本是一个普通的词语,因为社会上明星甩大牌的现象屡见不鲜,爱慕虚荣成为社会上一些人的追求和特点,“相当好、相当贵”等便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的形象,这就给语言表达系统中“相当”增加了讽刺的意味,从而满足了讽刺爱慕虚荣的社会心理需求,所以流传甚广。
网络用语将社会矛盾或者新闻事件变成某种意味深长的语言符号,并蕴含了公众的爱憎与悲喜,其流行和传播,让我们对现实社会中的大事件记忆异常形象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用语功不可
没。
网络用语已经形成既定语言事实,我们对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应该接受而不是逃避,要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全面确切地认识网络用语流行的语言事实,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网络用语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国界,虚拟的网络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网络用语已强势地深入进我们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现实社会无可分割,但是我们还是要辩证的看待网络用语流行这一文化现象。
人们创造了网络,网络反过来也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
过去,人们获得知识主要靠积累,而在网络流行的现代信息社会,人们获得知识主要是靠对信息的选择、分析、判断。
在选择、接受的过程中,个体完成了社会化。
语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工具。
语言词汇中往往承载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个体特别是青少年在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
一些词语诸如“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体现了不良的思想倾向,人们在频繁地接触这些词语时,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
在网络用语中,有相当部分是有益于语言的丰富与发展的。
如“喜大普奔”、淘宝体“亲~”等可谓广受欢迎,流行甚广。
流行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个词简洁、形象,可广泛运用于新闻等语体中,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
些网络用语对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如网络用语中“SB”、“TMD 、TNND”等词难免给人粗俗、没有涵养的印象,如果将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则对个人社会化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
不过相比传统语言的规范,网络用语风靡的突兀和形式的特异,使人不免担心会否冲击传统语言秩序,在网络用语中有不少严格地说是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还大量存在一些违反语言规范的现象,像“CU 、RUOK”等流行语如果出现在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将严重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以网络语言写作的作文,如“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这样文字让人不知所云,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动则以网络语言特别是网络用语与人交流,形成了个体的话语风格,就不仅会时常造成交际障碍,而且更易形成代沟。
网络用语的生命虽然绚烂,却大多昙花一现,有其时效性。
网民的主体大多是年轻人,过去我们获取信息、形成价值观念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有意识的教育、培养。
在如今的网络社会里,我们自己选择网络信息,在生活中运用网络用语,这对我们的传统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战,我们要做到正确选择、分析、判断“文明网络用语”并适时的运用。
这样,不仅满足了个体使用网络语言的自嘲、幽默或者关注热点的需求,还使我们的文化多元化、丰富化,交到更多志趣相投的益友。
此外,鉴于网络用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力,
社会对其进行规范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要规范那些不利于语言健康发展的流行语,反对那些将民族语言异化的流行语对于还不具有较强辨识能力的青少年网民尤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对网络用流行语采取极端纯洁主义的态度,完全排斥网络用语中对语言的创新使用,毕竟网络用语中含有对语言发展有益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