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下篇第1-3章)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p.1332、总需求p.1333、国民生产总值p.1374、国内生产总值p.1385、国民收入p.1386、消费函数p.1417、储蓄函数p.1428、乘数效应p.1449、投资乘数p.14410、自愿失业p.14911、非自愿失业p.15012、充分就业p.15013、摩擦性失业p.15114、结构性失业p.15115、周期性失业p.15116、通货膨胀p.15317、经济周期p.16018、经济增长p.16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7、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8、下列项目种,(C)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9、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S;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储蓄S;C.不是由于收入增加,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增加;D.不是由于收入增加,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减少。
1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但储蓄水平下降。
11、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C)。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GDP将下降,但储蓄S 将上升;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GDP不变,但储蓄S将下降。
12、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可预期(B)。
A.消费C和储蓄S将上升;B.消费C和储蓄S将下降;C.消费C将下降,而储蓄S将上升;D.消费C将上升,而储蓄S将下降。
13、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B)。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化不能确定。
14、通货膨胀是(A)。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
15、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D)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16、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变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变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经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
17、下列因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引起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原因?(C)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D.投资增加。
18、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19、某人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20、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A)。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21、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A.调动工作的间隙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22、菲利普斯曲线说明(C)。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2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24、下列各项中(C)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B.就业人口的增加;C.人才的合理流动;D.发展教育事业。
25、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B.刺激消费水平;C.减少工作时间;D.推广科学研究成果。
26、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B.实现均衡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D.经济持续高涨。
27、经济波动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D)。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D.以上各项都对。
28、当某一经济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B)。
A.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它的消费需求;B.总需求逐渐增加,但没有超过总供给;C.存货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少相联系;D.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29、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C)。
A.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C.GDP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以上各项都对。
30、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投资主要是(B)。
A.存货投资;B.固定资产投资;C.意愿投资;D.重置投资。
31、加速原理断定(A)。
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的数倍减少。
32、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C)。
A.乘数效应;B.加速数效应;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
三、问答题1、论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可参考p.137-138。
2、论述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可参考p.137。
3、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为1?答:一般而言,全部的收入分解为消费和储蓄,同样,全部增加的收入也分解为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则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4、比较各乘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可参考p.144-148。
5、政府支出的增加额如果完全来自于税收的增加,这对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答: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提高国民收入,而税收的增加会降低国民收入。
也就是说,国民收入与政府支出成正相关,而与税收成负相关。
如果此时,政府支出的增加额与税收的增加额相等,则国民收入总体水平不变。
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答:不能。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世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区别。
7、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答:产出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因而要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因此,总支出等于中收入。
而总产出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因而,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8、为什么间接税应计入GDP?答:间接税虽然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消费者负担的。
9、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答:没有同样大的影响。
引致消费对国民收入地影响小于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0、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答:“节俭的悖论”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这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件好事。
凯恩斯的观点强调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
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
11、什么是充分就业?答:可参考p.150。
12、论述失业的代价。
答:可参考p.152-153。
13、分析通货膨胀的利弊。
答:可参考p.157-158。
14、为什么说失业与通货膨胀是政府面临的两大难题?答:可参考p.159。
15、高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区别是什么?答:把一定时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交易量相乘后相加,可以得到某一时期的价格总额。
选一个时期为基期,购买同等量商品的本期价格总额除以基期价格总额就得到本期的一个价格指数,这个价格指数反映了本期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
因此,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定数量的商品购买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或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多少的指标。
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它衡量的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因而,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幅度大小的指标。
16、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答:一般来说,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
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人们手中的货币必须尽快地使用出去,否则很快就会贬值。
人们坐公交车所节省的钱,也许远比因坐公交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而坐出租车虽多费钱,但可以减少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
这样,从机会成本角度考虑,人们就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费时的公交车。
17、失业、就业和不在工作的区别是什么?答:可参考p.149-150。
18、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
19、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对自然失业率有什么影响?答:失业保险制度越完善,失业保险待遇越高,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就越差,自然失业率会越高。
20、经济周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可参考p.161-163。
21、什么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若不相同,经济会出现什么状态?答:实际增长率是指实际上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