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八极拳八极拳十大要求: 1 )姿势舒展(十字劲)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 3 )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4)劲力短快5)变化突然6 )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9)阴阳顿挫10 )神形兼备八极拳要领:劲力:讲求崩、憾、突击。
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
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
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
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八极拳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 )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
戳。
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八极拳拳歌: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动作干脆,发力刚猛挨、帮、挤、靠无处不到八极拳拳诀: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八极拳练功歌诀: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八极拳技击歌诀: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八极拳谱》八极拳法猛连环,震步放炮助气力。
近身背山远顶肘,插掌弹腿是一绝。
大缠小缠大翻身,马步撩阴势难挡。
退肘挂塌绊子腿,抡臂高弹不可欺。
气归丹田压黄土,并步压肘收势终。
扎子:1.起势2.挑拳勾踢3.震步压肘4.马步顶肘5.左格肘6.马步贯拳7.右格肘8.十字撑拳9.转身并步栽拳10. 左抱拳11. 反砸铲腿12. 扣裆13. 马步反砸14. 右格肘15. 十字撑拳16. 上步托手17. 马步塌掌18.震步双托手19.马步双按掌20. 虚步穿掌21.大翻身22.大缠23.左大缠24.小缠25. 马步撩拳26.刁手马步推掌27.退肘挂塌28. 右左格肘29.跪步栽拳30. 马步双顶肘31. 转身并步塌掌32.开裆33. 齐裆步34.双推掌35. 上步刁手36. 马步塌掌37.转身碾步38.马步推掌39.刁手退步40. 马步推掌41.转身抡臂拳42.双架手43.小缠44.震步高弹腿45.马步反砸46.转身并步栽拳47. 左抱拳48.反砸铲腿49. 扣裆50.马步反砸51.右格肘52.十字撑拳53. 上步托手54. 马步塌掌55. 转身合击掌56. 小缠57.震脚弓步冲拳58. 转身双架手59.小缠60.震脚弓步冲拳61. 上步卸手62.插掌弹腿63. 勾手弓步塌掌64. 转身弓步崩拳65. 刁手弓步推掌66. 刁手退步67.弓步推掌68.并步压肘69. 收势《关于八极拳小架》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
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
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
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
(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
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
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贝y失其髓。
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
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
吞,即蓄;吐,即发。
吞吐是否适中,夕卜求于形,内求于气。
要极刚猛,亦极自然。
刚中寓柔,柔中有刚。
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
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
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
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
停似走,走犹停,神也。
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
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疾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
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
外形必须协调一致。
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
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练空不存:卷。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
变开胸肘时,绵腰直向前,而身不要侧身出。
开胸肘:两手发撕勒劲。
右拳距口一拳许,要以后手催前肩。
摆肘捆人:左手出合力。
左手展开后拳稍里侧,肘尖与左拳向两极送力。
打虎式:由前式变本式时,右手以松肩和挺拔力顺腿下按;后手向斜上方翻拧,两掌根挣力。
迎面掌:以向前迈步即打出为合。
后脚并拢时,稍带趋步。
牵缘手:右手向回牵动时,出斜按劲,左手出圆抱劲,左掌根与右臀出合挤劲。
双手接拿:接拿要快,出顶肘时全靠松胯、拧腰,摆肩发力。
揣裆:揣裆时,两肘不得后背,两脚跟稍提起,并向内合揣;向下时要碾步,扣裆,提顶。
忌弯腰低首做势。
托枪式:以双手齐出向正前方冲击,落步即松肩摇身,右手随之拉回为最得力。
右手抽回时要塌肩,而出左胯要向前松(送)。
后脚出蹬劲,前脚出碾步,前臂与腿呈一线,肘与膝相对,后脑、臀部与后足跟呈一线。
回身拧按:可回身连挤带按,也可抱式后再按,要从丹田发力。
按挤时,松肩翻手吐力,后腿不能(被)带动,全恃合膝,坐腰以刹步。
捋手:定式时,前腿出碾蹬劲,身要前挤,前腿稍弓,要扣裆合膝,后肘要松,发力要以腰带膀,以膀带手中平掌:要以腰带膀,要塌肩,右手出掖力。
撩阴腕:要转身即发,右手出甩劲,并以肩向前送力;后手向外翻拧,松肩下按。
挂搭:以腰带膀,出腰,切胯。
五、小架各式用法及变招小架虽仅二十余式,然八极精华已尽寓其中矣。
习者多以其式样简单而轻视之,实则变化多端,且涵盖了各种拳术之精华。
现拆解几式如下:悟空问路,此式虽简单,实含逗开截击闭五法,乃对敌出手之正宗。
其中有虚有实,有拳有手,有腿有肘。
所谓逗引者,弓做出手也。
敌不出手,我则由虚变实;敌出手,我则由实变虚。
所谓开者,即硬开门也。
上开有举有挑;中开有撑有搁,有托有捋;下开有按有砸,亦有掖。
所谓进击,其法有撑锤、撑掌、定心肘、虎扑、猿猴献果、抱肘、探马、侧按、跨步等,均由此式变出。
所谓截者,截敌臂,切敌手也。
所谓闭,有进步封闭、侧身抽身、含胸抽手、封闭等法。
此式为一切招法之根本。
离开此式,一切招法将无从谈起。
小架以此式为第一,良有以也。
定心肘,有肘击、臂击、甩掌等变法。
摆肘捆人,捆手也。
可变探马。
歌云:“悟空问路头一请,王小捆猪不用绳;伸手抓住五和尚,单手成了功。
”打虎势,按阴掌也。
为敌近身后之指法。
双手接拿,六合手也。
可变探马,上下插掌,可两旁分手打猛虎爬山,掖裆掖喉,上下变化,极为灵活。
托枪式,抱肘也。
可变跨缠、折缠与大缠。
阎王三点手,打抱招法也。
可用摆腿,可进打抱肘、探跪膝,出上掌下搂,赶船,搬砖,掖横。
穿袖,可变缠、提、截腿、肩击、胯打等。
《八極拳教材拳譜》回目錄區八極定樁一、蹲步雙伸(馬式)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開左步與肩同寬,腳掌內緣平行,此為預備式。
屈膝蹲坐,膝彎內側成90 度夾角,雙膝前頂、不可外張,雙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拳距約雙掌寬度,手肘下墜、亦不可外揚。
含胸拔背,身軀端正輕鬆,臀部不可向後翹起,胯部沉坐圓活、不可僵硬。
收勢時靠肘起立。
二、提膝(獨立式)身形併足直立,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門腰部高度成右獨立式,腳尖下壓護住立足之膝蓋,雙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雙拳、膝蓋成三角形,獨立之足五趾抓地、膝蓋微屈保持彈性,腳尖微外擺。
左右交替。
三、頂心肘(馬式)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朝右前方頂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約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與右大臂平行。
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四、黑虎偷心(弓式)先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收左拳,右轉腰胯90 度捅出左平拳,同時右小臂由中門滾壓平扯回右腰,肘尖與左拳前後相對,前膝頂、後膝蹬直,保持身形端正。
轉回馬步左右互換,靠肘收式。
五、蟒蛇纏身(馬式)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變掌外撐,左上右下,頭向右轉、目視右側,雙臂均成弧型有撐展之意,左掌在前額,右掌在胯前。
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六、崩捶(不丁不八式)身形略左轉下蹲,步型外張,左膝頂、右胯坐,左小臂由下朝左側崩撩,手肘微屈,右拳後扯至右腰際。
轉回馬步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七、金雞抖翎(馬式)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開掌,右手由下朝右側撩起,坐腕彈掌,掌心朝前,後掌亦坐腕撐頂至左腰外側,目視右方。
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八、雙栽(馬式)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拳隨沉坐之勢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雙臂平行伸直,約與大腿平行,頭要頂、尾要收,肩臂拔張,目視雙拳。
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回目錄區八極活步樁一、蹬腿身形直立,併步抱肘,併膝下蹲,墜肘平伸雙臂,保持上盤不變,屈膝蹬出左腳,腳跟與右膝同高,身體不可有起伏,順著重心前移平穩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腳,出腳時不可刻意提膝抬腳,輕離地面即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