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八极拳教案【篇一:五步拳教案t】《武术五步拳》实践课教学教学理念: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本着健康第一的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师指导思想、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
教材分析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的熏陶。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步型,第二课时学习五步拳,本课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
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种手型(拳、掌、钩)和五种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组合而成的套路动作。
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集体观念,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武术是初中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次课选择传统武术五步拳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本次课是武术学习的第二堂课,之前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已经基本掌握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武侠小说及影视片的影响,对武术充满幻想因而认识不清。
另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而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教学目标运动参与:使全部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敢于展现自我,参与课堂评价;运动技能: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五步拳的动作,小部分能把五步拳的动作做得连贯流畅。
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发展学生柔韧、力量,耐力素质,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心理健康:使学生都体验到五步拳的乐趣,并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社会适应:,通过分组练习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身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和特点,先以正确优美的连贯的套路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想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然后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纠错等方法来让学生学习手型、步型及单个动作,并过渡到两个以上的组合动作和整套动作。
学法:模仿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型,步型正确到位,动作连贯流畅导入法2. 提问导入法:关于武术的拳法,武术的门派有哪些。
例如拳法:太极拳八极拳南拳少林拳门派:少林、武当、峨眉、南拳教学流程课堂常规专项准备活动复习武术基本功放松、整理、小结集体练习分组展示五步拳学习教学过程调动情绪激发兴趣阶段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与目标4.热身跑(蛇形)搏击操运动参与体现阶段? 复习基本功 ? 五步拳学习准备姿势(并步同时抱拳于腰间) 一.搂手弓步冲拳易犯错误: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重心未在两脚之间,膝盖超过脚尖二.弹踢冲拳易犯错误: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 三.马步架打易犯错误:马步没有收跨,外八字,膝盖超过脚尖. 四.插步盖掌五.歇步冲拳易犯错误:歇步时臀部没有坐到后腿脚跟上,左拳成下冲拳六.提膝穿掌易犯错误:左腿没有充分提膝,右掌没有从左手背上穿出。
七.仆步穿掌易犯错误:左脚没有伸直,脚底容易翻起,臀部没有坐在右腿脚跟上。
两手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 八.虚步挑掌巩固提高阶段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每组队员在组长代领下一起交流,讨论,一起发现错误动作并纠正,分析整个套路的快慢节奏环节,各组表扬完之后,教师要作出相应的评价,学生也要自评,互评.) 创编动作组合用所学的武术基本功进行创编动作组合,至少三个动作,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表演,五步拳和创编动作组合放松调整阶段? 放松练习(学生自由放松) ? 整理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及要求 ? 师生再见武五步拳灵石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闫飞【篇二: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一、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二、授课对象:大学体育选修武术的学生三、课型:文化展示课四、学时:4学时五、授课题目:中国武术文化六、教学目的与要求1.目的:在对外汉语的国际推广中,我们要着力打造国际品牌,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但是在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里,在国外传播甚广的却是冰山一角。
然而,武术这一极具中华民族风貌的文化体系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影响深远。
武术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
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
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因此,在本次的文化教案中,着重于对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采用多种形式从多层次多角度阐释武术所承载的中国文化。
从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播。
2.要求:a.明确中国武术的特征,了解其发展的历史进程b.认识武术对于国人素质的构建的作用即它所蕴含的民族性格(从儒家、阴阳学说、天人合一对武术思想的影响展开)c.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国内发展现状六、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七、教学方法以案例法为指导,适当结合阐释法、对比法八、教学重点难点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极深。
而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影响深远的宗教理论差异很大,即:在传统哲学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武德精神“自强不息,仗义济民,忠于民族和国家,诚信谦让”与西方追求自我的价值的实现的精神甚异,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障碍。
儒家思想,阴阳八卦的思想是武术文化精神的支柱,而这种思想又在几千年的武术发展中不断的互相渗透,最终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与电影里的以打斗为特点的武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武术虽然起源于战争,并因为战争的长期存在而得以不断发展,但是在其完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融入了处世之道,其精神也从原来的攻击性逐渐的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转变。
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
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真正精华,这是这堂课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九、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导入部分:播放太极表演视频(35秒)1.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发展进程(详细文案如下,重点下红线)(10分钟)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如《山海经#8231;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
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
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
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
如《礼记#8231;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
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
据《管子#8231;七法》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
”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
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
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
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
如《汉书.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随著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
这些社团因陋就简﹐“自置裹头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了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连民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
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2. 武术与中国哲学(一)儒家思想与武术儒家学派历来推崇“君子”文化,把“君子”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成人”的标准,希望人们去努力达到。
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所提倡的“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思想,对武术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仁爱”,认为“仁”为“爱人之本”。
以“仁爱”为基本伦理思想所派生出的“忠,孝,智,仁,勇,宽,信,敏,惠,温,良,恭,检,让”等道德标准,一直被作为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纳入了道德伦理的范畴之中。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
这种“大侠精神”是侠义传统与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的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
具有“为国为民”精神的武侠形象,则成为中华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崇拜和尊重。
举例中国武术中的礼节:武术老师示范并解说武术礼节,留学生模仿。
(一)徒手礼1、抱拳礼(1)行礼的方法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
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
(附图)(2)抱拳礼的涵义左掌声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