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件2、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件2、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温的因素
(3)地形 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② 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③ 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经过的区域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区域气温低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 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吸热散热慢)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 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一、世界地理概况
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纲:
考点一: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 考点二: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 考点三: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与国家
考情考向:
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区域特征分析能力。 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 3、结合图文材料,学会分析不同尺度地区的人口、资源、环 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强度大、历时短、 范围小,常有风
暴、雷电
赤道及其两侧,中纬 度大陆夏季的午后
暖湿空气移动时 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 历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冷暖气团相遇, 暖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 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暖湿空气围绕台 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很大,多暴 雨,伴有狂风、 低纬度大陆东部
雷电
小结
世气 界温 的 气 温 和 降降 水水
大。
⑤平原、高原中部地区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因
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地势高差大。
中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中国1月平均气温
中国7月平均气温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

北方白昼短于南方 北方接近冬季风源地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1月0℃等温线经过 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 但北方白昼长于南方
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甲地气温大于20℃,乙 地气温小于18℃。
地形是造成等温线闭合的主要因素,另外人类活动也 会使等温线闭合(如城市热岛效应)。
通用方法
(3)判断等温线的走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影响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纬度因素
空间分 布的影 响因素
海陆因素 洋流因素
气温和降水的 空间分布规律
地形因素 随时间变化
等降水量线图
地理图形信息获取
通用方法
(1)根据等降水量线数值大小及变化,判断区域年降水总量的多少 和变化,如××多,××少,由××向××递减(增多)。
(2)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区域内降水差异大小,若等降水量 线密集,则区域内降水差异(变化)大,稀疏则相反。
1.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北冰洋的寒流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 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 高。
(3)根据等降水量线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结合区域知识,判断降 水特点的成因。如等降水量线沿海岸线延伸,说明受海陆位置影 响大,沿山脉延伸,说明受山地迎风坡、背风坡影响大。
典型例题 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 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 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圣萨尔瓦多市(海拔约为615米)气 候统计资料图。墨西哥城位于 19.5°N,海拔约 2250 米的盆地中,该市人 口 2200 万, 每年 11 月至次年 4、5 月多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曾经是 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降水量( mm )
2、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 150 200
套 300


400
鄂尔多斯高原
• 分布范围: 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 • 变化趋势: 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 凹凸变化: 北部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多。
• 极值情况: 原因: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较小;
360
气温(℃)
25
270
24
圣萨尔瓦多
第 28 题 图 1
180 19.5°N
90
0
1
4
7
第 28 题 图 2
23
22
21 10 (月份)
(1)简析圣萨尔瓦多市气温年较差的主要特征。(4分)
圣萨尔瓦多气温年较差小。(1分) 纬度低,(1分)海拔较高,(1分)夏半年多阴雨天气。(1分)
习题链接 简述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极圈内,纬度高,太阳 高度小; 冰层厚,海拔较高,加剧寒冷; 冰雪覆盖范围广,反射率高; 西风漂流阻止热量交换;
6.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多
说明云南丽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
丽江地处高原,北部有高大山脉,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且 纬度较低,故冬无严寒;丽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 用较弱),故夏无酷暑。
二、世界的降水
1 降水的定义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并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①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 ,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②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 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晴
天多,气温回升快
(2016.4浙江)26.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图1)及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与降 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0分)
(4)比较图I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3分) ③地气温高 ③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④地距海远,地势高。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 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 150
200
套 300
鄂尔多斯高原


400
• 分布范围:区域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 • 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向某方向增大(减小) • 凹凸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 极值情况:看等值线闭合情况,反映局部数值偏大或偏小
的大陆西岸
降水多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较多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特征 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 夏季多雨
全年少雨 全年少雨 夏季多雨 常年湿润
冬季多雨
降水 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4 世界降水的四种类型
图示
空气上 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 布地区
湿热空气 强烈受热 膨胀上升
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此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
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④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冷暖差别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 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 气温的空间变化
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① 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 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
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③ 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因素
表现
纬度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大气环流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洋流因素 暖流影响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海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量影响 因素
通用方法
b.地形: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c.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 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 出的为寒流。
通用方法
(2)判断等温线的闭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闭合区域一般反映的是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其判读
等温线图
地理图形信息获取
通 用 方 法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15
(1)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①等温线弯曲的判读规律: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
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弯曲处数值低;
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18℃ <15 ℃
②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a.海陆与季节:同一纬度,冬季,陆地上的等 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上的 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 (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