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程热力学-09 气体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09 气体动力循环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吉恒松
混和加热循环 活塞式内燃机 定容加热循环
定压加热循环
燃气轮机装置
定压加热燃气轮机循环 回热循环 采用多级压缩中间冷却的回热循环
目的
按照循环过程性质,确定参数间的关系 写出循环热效率关系式 分析参数变化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T2
T1
(
v1 v2
) k 1
T1 k1
T3
T2
p3 p2
T2
T1 k1
T4
T3
v4 v3
T3
T1 k1
T5
T4
(
v4 v5
)k 1
T4
(
v3 v1
)k 1
T4
(
)k
1
T1 k
t
1
1
k 1
(
k 1 1) k(
3 Ws
汽轮机 4
燃气轮机装置示意图
闭式燃气轮机装置示意图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13
一、定压加热燃气轮机循环
2
1、循环的四个过程
①可逆绝热压缩过程1-2 (压气机) 压气机 ②可逆定压加热过程2-3 (燃烧室) ③可逆绝热膨胀过程3-4 (燃气轮机)1 ④可逆定压放热过程4-1 (大气中) 空气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20
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5
t
1
1
k 1
(
k 1 1) k(
1)
T
3’
Tm1’ 2’
3
Tm1 2
Tm2
1 0
4’ 4
5 s
T
Tm1’ Tm1 2 Tm2
1 0
压缩比 v1 v2
升压比 p3 p2
预胀比 v4 v3
3’ 4’ 4
T
1
1
c,s
1
(k 1) / k 1 c,s
p2 / p1 T3 / T1
提高循环热效 率的主要方向
(1)增大升温比 ,可提高热效率
(2)当 、c,s 、T 一定时,随着 ↑, t 有最大值 (3)c,s ↑、T ↑,则 t 增加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2
压气机1
压气机2
4
回热器
燃烧室1
6
3
燃料 燃气轮机1
燃气轮机2 Ws
7
8
中间冷却器
9
3’
燃烧室2
T
2 8 0
3 3’
6 9
4
7 5
1 s
燃料
在采用回热措施的基础上,再 采用多级压缩中间冷却措施、多级 膨胀中间再热措施,可以扩展回热 的温度范围,从而提高回热循环的 平均加热温度,降低平均放热温度。 使循环热效率提高。
p
T
2(3) 4
4
2(3)
5
5
1
1
0
V
0
s
t
1 1
k 1
k k(
1 1)
压缩比 预胀比
t
w0
p1v1 [k
k 1
k1 (
1) ( k
1)]
压缩比 预胀比
w0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9
t
1
1
k 1
3
5
s
升压比 Const 预胀比 Const 压缩比
t
压缩比 Const 升压比 预胀比
t
=14~20
Tds 能c源V与dT动力工p程d学v院 新能t 源科1学与TT工mm程12系
6
4、混合加热循环的循环净功
压缩比 v1 v2
(T3
)
k 2(k 1)
T1
时w0取得最大值!
T3
3” 2”
3 3’ 4’
max,w0 w0
2 4
max,w0 w0
2’
1 4” 0
s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16
例题:对于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当循环净功取得最大值时,
是否意味着可同时获得最高的循环热效率,试分析之?
V
2
1 0
5 s
t
1
1 k1
压缩比 t
w0
p1v1 (
k 1
1)(
k 1
1)
压缩比 升压比
w0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8
三、定压加热循环(笛塞尔循环 Diesel Cycle )
——无定容加热过程2-3的混合加热循环。 p3 p2 1
2
9-1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一、混合加热循环(萨巴特循环 Sabath'e Cycle )
1、实际循环过程:
0-1进气过程:由于管路阻力,气缸内气体压 力稍低于环境压力。
p 34
1-2压缩过程:随着活塞推进,气缸容积减小, 气体压力提高。
2-3燃烧过程:活塞处于上死点位置附近,燃料
2
在气缸中开始燃烧,压力急剧升高,而体积无显著
t
1
(
1
k 1)
/
k
二、燃气轮机装置的实际循环
T
1、实际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3
不可逆绝热压缩过程 1-2’ 可逆定压加热过程 2’-3 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3-4’
2’
2
4’ 4
可逆定压放热过程 4’-1
1
2、燃气轮机装置实际循环的热效率
0
s
1-2’ 压气机消耗的轴功 3-4’ 燃气轮机所作轴功
Tm2 ' Tm2
0
Tm1 增加得慢,Tm2 增加得快 t
(24’是定压过程,5’1是定容过程)
s
T4
T3
v4 v3
T3
T1 k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10
四、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对于点燃式内燃机(汽油机),燃料确定时,相应允许
的最高压缩比就基本确定了。因此常以一定的压缩比ε作为
(ws )c
h2 h1
c,s
(ws )T T (h3 h4 )
c,s :压气机绝热效率
T :涡轮机效率
燃气轮机相对内效率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17
t
w0 q1
(ws )T
(ws )c q1
(h3 h4 )T (h2 h1)
h3 h2
k k(
1 1)
压缩比 预胀比
t
压缩比 Const
预胀比 v4 v3
t ?
T
Tm1’ Tm1
2(3)
压缩比 v1 v2
升压比 p3 p2
预胀比 v4 v3
4’ 4
t
1 Tm2 Tm1
Tm2’ Tm2
5’ 5
1
Tm1 ' Tm1
2’
2
4
t, p
t ,c
t ,V
Tm2
1
0
s
高增压的压燃式内燃机(柴油机)应按照定压加热循环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12
9-2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一、定压加热燃气轮机循环
2
压气机 1 空气
燃烧室 燃料
3
2
Ws 燃气轮机
压气机
4
1
废气
加热器 空气 燃料
水 冷却器
限制条件来比较三种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t
1 Tm2 Tm1
Tm1,V Tm1,c Tm1, p
T
Tm1,V Tm1,c
2’
Tm1,p 2
t,V t,c t, p
Tm2
1 0
点燃式内燃机(汽油机)应按照定容加热循环工作。
3
3’ 3’’ 4
s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k 1
压缩比 升压比 预胀比
v1 v2
p3 p2
v4 v3
w0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7
二、定容加热循环(奥图循环 Otto Cycle )
——无定压加热过程3-4的混合加热循环。 v4 v3 1
p 3(4)
T 3(4)
2 0
5 1
c,s
(h3 h4 )T (h2 h1) c,s (h3 h1) (h 2 h1) c,s
t
cp0 (T3 T4 )T cp0 (T2 T1) c,s cp0 (T3 T1) cp0 (T2 T1) c,s
t
(k 1) / k
⑤膨胀过程4-5 →定熵膨胀过程
3
4
2
p0 0 0
⑥排气过程5-1 →可逆定容过程
(气缸排气而气缸中压力下降的过程)
⑦排气过程1-0 →可逆定压过程
(大气压力下的定压排气过程)
(3) 开口系统简化为闭口系统 (进气、排
5 气过程功量近似相等,相互抵消,故可省略 0-1和1-0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