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森林土壤,林业土壤,土壤肥力,
2. 土壤作为最珍贵的一种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那些特性?
3. 简述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4. 简述学习土壤学的要求和任务。
5. 简述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地质学基础
1.名词解释: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岩石、解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简述岩石和矿物的区别。
3.简述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区别。
4.岩浆岩的主要构造。
5.岩石的种类及成因。
6.简述地质内力作用及主要地形。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1.名词解释: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土壤结构,土壤质地
2.简述土壤形成的大小循环学说。
3.简述土壤的五大形成因素。
4.简述土壤剖面及其A、B、C层
5.土壤是怎么形成的?
第四章土壤生物
1. 名词解释:土壤根际,根际效应
2. 简述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呼吸类型。
3. 简述土壤根际与根际效应。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
1. 名词解释: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矿化作用,腐殖质作用
2. 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主要组成。
3. 简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过程。
4. 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5. 简述改善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营林措施。
第六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
1.名词解释: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结构,土壤耕性
2.土壤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3.简述土粒分级的标准。
4.论述土壤质地的肥力特征及其对林木生长的意义。
5.试述土壤“夜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
第七章土壤水
1.名词解释: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全容水量。
2.简述土壤水的重要性。
3.简述土壤水的形态分类及其有效性。
4.什么是土水势?土水势包括那些分势?
5.简述土壤水的运动类型。
6.简述土壤水的来源和消耗途径。
第八章土壤空气和热量
1.名词解释:土壤呼吸、土壤通气性、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
2.土壤空气组成有哪些特点?
3.土壤热量主要有那些来源?影响土壤热量状况的因素包括些?
4.土壤水、气、热的关系,如何调节土壤水、气、热?
第九章土壤胶体和土壤离子交换
1.名词解释:土壤胶体,主动吸收,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同晶置换
2.简述土壤胶体的构造。
3.简述土壤胶体的类型。
4.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以及阳离子交换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第十章土壤酸碱性及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1.名词解释:潜性酸,水解酸,交换酸,土壤Eh,土壤缓冲性
2.潜在酸与活性酸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在砂质和粘质土壤上施入同品种等量的化肥,而出现在砂土上见效快,而在粘土上见效慢的现象?
4.论述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5.计算题。
(P222)
6.如何条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第十一章土壤养分循环
1. 名词解释:复合肥料
2. 土壤中氮的含量及形态
3. 简述土壤肥力因子。
4. 论述土壤中氮素的循环
5. 计算题:
计划每亩用肥总量为N 12 kg,P2O5 6 kg,氮磷施用比例为1:0.5 。
其中磷素全作基肥,氮素中一半作追肥,即基肥中包括N 6 kg,P2O5 6 kg。
已知磷酸铵(二铵)含N 18%,含P2O5 46%,如用碳铵作单质氮肥调节氮磷施用比例,试计算应施碳铵多少公斤才能满足基肥用量要求?(注:碳铵含氮量以17%计算)?
解:⑴计算每亩施6 kg P2O5需要磷二铵用量。
6/46% = 13.04(kg)
⑵计算10.85kg磷二铵中含有的氮素。
10.85*18% = 2.35(kg)
⑶氮素不足,还需要6-2.35 = 3.65(kg)单质氮肥才能达到基肥施6 kg氮素的要求。
所以碳铵用量为:3.65/17% = 21.47 (kg)
由此可知,作基肥施用的肥料用量应为磷酸二铵13.04 kg,加碳铵21.47 kg 。
磷酸铵不要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