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主讲:黄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吴晓珍一、知识点概述我们学习了“不可轻视的标点符号”。
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介绍一件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有一天,退休在家的刘大伯收到了儿子从上海回到武汉的短信:“船已行二日即到”。
他左看右看,怎么也弄不明白儿子短信的意思,于是拿去问邻居。
三位邻居看了这条短信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三种看法都言之有理可又各不相同。
甲的理解是:船已行二日,马上到武汉;乙的理解是:船已行,二号那天就到武汉;丙的理解是:船已行,两天后就到武汉。
看!同样一则短信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原因全在于中间缺少了必要的停顿和标点符号。
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这次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离不开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常见的有四种形式,从提示语的使用中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决定了对话的四种形式。
第一,提示语在前。
例如: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就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
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金钱的魔力》第二,提示语在后。
例如:“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
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
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
”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幸福是什么》第三,提示语在中间。
例如:“不行,太少啦。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金色的鱼钩》第四,在不言而喻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只是连续写对话的内容。
例如: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
”“年龄?”“24岁。
”“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军魂》以上对话描写,大多省去了提示语,因为我们一读人物的语言,就知道是谁说的话。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四种不同形式的对话,提示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标点符号也有相应的变化。
提示语在前时,用冒号表示;提示语在后时,直接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的,使用的是逗号。
没有出现提示语,直接把对话的内容用引号表示出来就行了。
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
仔细观察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姿态等,并通过提示语准确、形象地反映出来。
作文时,灵活地运用提示语,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章语句更加连贯,更加流畅。
我们再来读一段作文:李文华悄悄地走到何志勇的背后,突然大声问:“干什么去?”何志勇吓了一跳,回过头来一看,见是自己的好朋友,就美美地说:“看电影去。
”“什么电影?”李文华眼馋了,忙拉着何志勇的手问。
“《蜘蛛侠3》,可有趣呢!”何志勇歪着脑袋,眨眨眼睛,有意把声音放低说。
“带我一起去吧。
”李文华一下搂住何志勇的脖子,摇晃着央求说,“我也去看这个电影。
”“行啊!”何志勇伸手在李文华的鼻子上按了一下说,“算你来得巧,我这里正多着一张票呢。
”“真的?太好啦!”李文华一听,推开何志勇,张开双臂跳了起来。
上面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两个小学生为看电影的事而进行的一段对话,可我们读着读着,眼前就会出现两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和他们嬉戏的动人场面。
甚至可以清楚的知道他俩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言为心声”,引例不仅仅是十分具体而又切合实际地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对话),更主要的是作者把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心情等都在提示语中作了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描写,而且这些提示语位置也在不断地变换。
因而使所写的人物显得非常逼真形象,情态尽现,极为生动感人,使得人们一旦阅读,注意力便被吸引过去,不由自主地为之激动、欢笑和拍手叫好。
我们再仔细体会一下“悄悄地”、“突然大声”、“吓了一跳”、“美美地”、“眼馋了”、“忙拉着”、“歪着”、“眨眨”、“有意”、“一把搂住”、“摇晃着央求”、“按了一下”、“推开”、“张开”、“跳”等词语,不是觉得这些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动作等提示语和它们或前或中或后的位置变换,有效地配合着人物的语言,推动着故事情节,使人物的语言,特别是使人物形象和文章更加增添了感人的魅力吗?我们了解了对话的四种形式,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提示语的使用。
从提示语的内容看:1、有的提示语中出现了带有提示作用的词语。
如:说、道、喊、答……如《草船借箭》的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关于造箭的对话,就一口气用了十个“说”或“问”,“问”与“答”之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有的提示语可以是对说话的内容的解释。
如:“你怎么能撒谎呢?”妈妈发怒了,“从小爱撒谎,长大了不就成为骗子吗?”——《第一次撒谎》这里的提示语“妈妈发怒了”,表明了妈妈说话时的态度和心情,是对说话内容的解释。
3、为了使语句连贯,可以把提示语跟后面的内容连起来叙述。
如:“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体贴父母。
”妈妈满心欢喜地把我抱在怀里。
——《第一次撒谎》这里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而是将妈妈的语言和动作连起来叙述,语句显得那么连贯流畅。
经典题型1相传有一天,两个财主来了雅兴,他们也在茶馆里玩起棋来。
正好江南才子徐文长来到茶馆,两个财主一嘀咕,把徐文长叫到身边。
他们说,如果徐文长能猜中他俩这三局棋的输赢,当场给他请一桌酒,如果猜不中,就让徐文长反请他俩一席酒。
徐文长明知他俩不怀好意,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肯定能猜准,你俩下棋吧,我把结果写出来。
”于是,徐文长当场挥毫写下了这么四个字:你赢他输结果下完三局棋,三局结果都不同,徐文长却用这一句话全猜中了。
财主只得乖乖地为徐文长请了一席酒。
你能说出徐文长所写的四个字的奥秘吗?名师一点通江南才子徐文长本身就是一个智慧的人物,这个小故事表现的就是他利用语言的表达巧斗财主的机智。
尽管“你赢他输”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把三种不同的棋局囊括其中。
比如第一局是财主甲赢了,他可以指着甲说:“你赢,他输。
”第二局是财主乙赢了,他又可以指着乙说:“你赢,他输。
”假如是平局,则可以分别指着甲与乙分别说:“你赢?”“他输?”经典题型2在下面这段话的空格处加上标点。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着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名师一点通这是同学们课堂所学过的课文中的一段话,但在对话中提示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加标点时要小心对待。
还要提醒注意的是,对话中句末的标点符号要加在反引号的里面。
这段话中的提示语共有两种出现形式,一种是提示语在前,另一种是提示语在中间。
四次说话所加的标点符号分别是——① :“ ,,。
” ② “ ?” ,,,。
③ “ ,,。
” 。
④ “ ,” ,,“ ,,。
”经典题型3我们看看下面这么一则流传很广的笑话:作家雨果受到警察的检查登记,警察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警察在登记本上写道:姓名:雨果。
职业:笔杆贩子。
请你给这则笑话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简明地指出这位警察错在哪里。
名师一点通这则笑话中的对话大多都省略了提示语,但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是那位进行检查登记的警察和作家雨果的对话,对话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只需加上引号、问号、句号就行了。
具体的答案是:“姓名?”“雨果。
”“干什么的?”“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笔杆子。
”这则笑话中那位检查登记的警察的确无知,他混淆了以笔杆为工具的写作劳动与做贩卖笔杆子生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典题型4读下面这段话,在括号里为对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觉慧不作声了。
他脸上的表情变化得很快,这表现出他的内心斗争是怎样地激烈。
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我是青年。
”他又():“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我是青年?”又():“我是青年。
”最后():“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家》名师一点通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家》中的一段原话,描写的是五四时期青年觉慧觉悟的过程,由于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相距的年代久远,要填写出这五处提示语的难度非常大。
不过,我们要细细地揣摩,这段话中反复出现的“我是青年”这句话,它真实具体而又细腻深刻地反映了一个要走出封建家庭的青年内心的矛盾与斗争。
觉慧五次说“我是青年”这句话,作者所用的五种不同的提示语,分别表现的是陈述的、激愤的、怀疑的、领悟的、坚定的语气,只有多读几遍,才可能比较准确地加以填写。
原文所用的提示语分别是:自语道、愤愤地说、怀疑似的慢声说、领悟似的说、用坚决的声音说。
经典题型5读下面这则小幽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该怎样教育小强呢?试把老师的话写出来。
老师:小强,你给花浇浇水。
小强:你也有一双手,自己不会浇吗?老师:你这是怎么说话呀?小强:哎呀,错了错了,我还以为在家里呢!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师一点通细读这则小幽默,通过小强自己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小强是个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完全不同的孩子,在学校他也知道要对老师有礼貌,能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可是在家里,他肯定不懂得尊重家长,更不能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是个娇惯、懒惰的小皇帝式的孩子。
针对小强的缺点,老师应该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小强要注意在家里尊重家长,二是教育小强在家里也要努力养成劳动的习惯。
老师可以这样说:小强,你知道错了吗?以后在家里也要尊重自己的家长啊!在家里自己能做好的劳动也要勤动手啊!- 返回 -同步测试1、给下面这段话的空格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读下面这段话,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