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几点思考

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几点思考

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几点思考
摘要:古建筑修缮工程是文物保护工程的重要部分,确保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保护我国古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修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及施工组织与验收,重点就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对提高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对策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颇具特色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因此,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而对古建筑进行适当的修缮,是保护它的文物价值,即保护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确保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保护我国古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1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以原有的实测图为基础进行考查,将破坏部位、程度绘在图上。

对各结构、构造的裂、腐、歪、错、脱、残等认真勘查。

对装饰、照墙、地面等破坏情况可进行拍照记录。

(2)在现场认真勘察破坏现状时,还要进一步分析其破坏原因,了解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以便在重修设计时参考。

(3)查阅有关历史档案和历代修理文献,确定修复年代,研究每次修理的增减构件和演变过程等,为复原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对破坏程度进行鉴定,鉴定依据主要有:①看破坏速度,确定是动态或相对静态;②看破坏是否到了极限状态,如梁枋的下垂度超过梁跨的1/100、塔的重心偏离大于直径的17%、梁枋的腐朽面积大于1/6、砖石墙体向外倾斜尺寸大于底宽的1/6等均为破坏极限状态;③看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破坏外因的严重性;④看平面对称的变化程度。

2维修工程的分类
现行进行的古建筑维修工程大体可分为6类:保养工程、抢救工程、修缮工程、修复工程、迁建工程、复建工程。

修缮工程又分为大、中、小修3种。

中修是指翻修整个屋面,更换部分大木构件。

大修指全部落架修理,有时可以局部进行复原。

3维修方案的拟定
维修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最为重要,如果方案选择不妥,或会产生破坏性修复,或会损失原有的文物价值,或会造成经济和人力的浪费。

维修的原则是:①能小、中修的尽可能不大修;②修旧如旧,不要画蛇添足;③以治本为主,不要仅治标,徒求表面焕然一新;
④尽量采用传统工艺、材料和传统施工方法,维修的范围尽量小,附加的东西尽量少。

4 关于修缮保护文物建筑使用新材料、新技术问题
在修缮保护文物建筑时,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大多是
无可非议的,甚至建造起大型公棚,在工棚内施工修缮,也是完全应该的。

但有的用机械镟制圆形构件(如柱子、椽子等),代替手工制作,改变了原有的工艺技法,是不可取的。

还有的用电脑制作板门、枋材和各种平面型木构件,甚至有的用机制砖瓦、石料、栏板、望柱等,代替手工作品。

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观感效果和文物建筑的历史原貌是有很大差距的。

更重要者,在修缮文物建筑时使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承重木构件或加固基础,这需要慎重考虑甚至坚决反对的。

因为许多现代化材料耐久性很差,水泥100年老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木构件60 年老化,用它们修缮保护文物建筑,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损坏的更惨更严重,而文物建筑多要保持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它们相互间的耐久性极不协调。

因此,许多新材料代替木构件、砖石构件或加固基础都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改变了文物建筑的质地和原状,而且给后人带来许多麻烦。

有的同志用水泥加固原有的夯土或灰土基础,还有的同志用水泥灌注殿顶脊兽内空隙,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应该说,保护文物建筑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一劳永逸,短期行为对历史遗产是极为有害的。

5施工组织和工程验收
文物古建筑修缮施工前应把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说明书和工程预算汇总后上报有关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5.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包括审查施工方法、进度计划、人工计划、材料计划、场地布设
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等。

力求切实可行、科学部署,运用新技术,做到好、快、省。

5.2修旧如旧
我国古建筑基本上以土、木、石、砖、瓦、竹、石灰、五金和油漆彩画等为建筑材料,一般修缮时的配料原则是原来是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非因安全问题应不用或少用新型建筑材料。

补换材料的质体、强度、尺寸、颜色等应尽可能接近原材料。

补换材料可换可不换的尽量不换,非换不可的坚决换。

古代工匠修建古建筑时是用刨、锯、凿、墨斗、平尺、规矩等工具手工操作,维修时最好也能体现和保持这些工具和工艺。

5.3对施工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理
要掌握修缮原则,熟悉设计要求,督促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及时做好施工隐蔽记录、检查验收记录并及时进行报验,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理。

5.4做好施工周边协调
文物和古建筑的维修质量要求很高,部门关系比较复杂,一般都要成立一个能代表各方的维修领导机构,以便协调关系。

5.5 把好工程验收关
所有文物保护的古建筑修缮完工后都要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补工或返工,验收评定分优良和合格等级。

施工单位对完工的工程进行自检自查和自我评价后报监理机构,监理机构根据设计图纸、国家及行业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结合
修缮后是否保持原来的造型风貌、原来的结构方式、原来的构件质地和原来的工艺等,对工程质量作出监理评估报告,然后建设单位组织建设各方主体(设计、勘察、施工、监理),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文物管理部门等进行综合验收,综合各方意见由建设单位确定验收结论。

6建工程修缮中的质量通病
61木材问题
古建筑修缮的一大难题是干木料缺乏,我国本身森林资源短缺,建筑市场木材供不应求,很多是现采现用,木材含水率普遍很高。

古建筑修缮受工期和资金所限,往往又不能事先买进大量木材等待自然干燥或全部采用烘干脱脂工艺,湿木材用于古建筑修缮不仅难以保证质量,还极易腐朽和开裂。

6.2砖瓦问题
砖瓦是人工加工生产的建材,传统的砖瓦烧制工艺非常严格、考究。

现在的普通砖瓦厂,若按传统工艺生产,势必会使成本提高,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其砖瓦质量都不如从前。

6.3油漆彩画工程
据记载古建筑彩画颜料多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如石青是用天然石头研磨而成,其化学性能稳定、色彩柔和。

现代颜料产量高、便宜,彩画中常用的青绿颜料逐渐被近代化工颜料的普通群青、洋绿所代替。

这些均影响彩画的耐久性。

6.4屋面渗水、漏水问题
中国古建筑将防雨与装饰功能完善地统一在一起,有一套成熟的屋面做法,其中以明、清宫式屋面施工技术水平最高。

如何保持发展传统的材料做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6.5 与周围原有建筑的协调
新更换的构件应该适当作旧,以求得与周围原有建筑的协调。

但应当通过建档、立碑等方式加以说明,构件本身也应具有某些不太显眼的标志。

作旧时还应注意不可改变构件原有的质地。

7对策
(1)加强工程预算,对材料采购有详细组织计划,对一些不常用材料及用量大的材料,尽量提前组织货源,寻找专业材料供应商或专业生产厂家。

(2)严把进货质量关,把不合格产品拒在合同之外;同时也要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把不合格产品拒在施工现场之外;建立材料采购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把生产厂家与工程质量挂钩。

特别注重油漆彩绘工程产品的耐久性指标,必要时进行抽样复试,与质优的专业生产厂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

(3)让操作工人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操作方法。

每道工序施工前详细讲解古建筑的传统施工工艺及优、缺点,强调细部做法,对技艺精益求精。

(4)对木作工程应注意:①把好检验、检疫关,不把病虫害病树带入施工现场;②对大木构架中的柱、梁、桁、枋料设置大棚自然干燥,对门、窗料、板类、斗拱及其它雕刻料等细木料采用烘干
脱脂工艺,使木材含水率控制在许可范围内;③编制详细制作及安装计划,根据天气情况对大木构架进行突击安装,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屋面防水工程,尽量避免雨淋雪冻;④做好防虫防腐工作。

(5)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特别是角、脊细部及油漆彩绘成品保护尤为重要。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修缮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应在熟悉构造和修缮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因事制宜,灵活掌握,不可生搬硬套。

要在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以较小的投资和代价保护维修好古建筑文物。

参考文献:
[1] 俞孝.浅议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7期
[2] 崔国琳.浅析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年0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