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学前教育美术活动练习题

最新学前教育美术活动练习题

3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包括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教育。

36、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37、美术主要包括、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38、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一般环节即:选择内容,制定目标,,过程提示,效果分析与反思五个环节。

39、是一种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它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艺术形式。

2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A、美术知识教育
B、美术技能教育
C、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教育
D、审美教育
24、当一个三岁的孩子在纸上乱涂乱画的时候,教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提供纸张让孩子自由涂抹
B、问他画的是什么,告诉他要画得像
C、把画纸收掉,免得他浪费纸张
D、问他想画什么,教他怎样才能画得像
25、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主要意义在于()
A、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B、学会美术批评的技能
C、开阔眼界,提高美术的知觉和选择能力
D、扩大知识范围,知道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
26、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的主要形成有()
A、厚纸制作,撕纸,剪贴和染纸
B、剪贴,染纸,泥塑和厚纸制作
C、粘贴,剪贴,厚纸制作和折纸
D、粘贴,撕纸,剪贴和染纸
27、在美术起源说中,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是()
A、游戏说
B、表现说
C、模仿说
D、巫术说
55、适于幼儿特点的美术活动和线描。

56、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一般环节即:选择内容、、活动准备、过程提示、效果分析与反思五个环节。

57、活动准备包括经验准备与。

58、幼儿园环境装饰设计原则:教育性原则、审美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59、美术欣赏活动中,对话法是指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儿童、
,三者之间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方法。

60、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有:绘画欣赏、雕朔欣赏、、建筑艺术欣赏、自然景物欣赏、环境欣赏。

61、手工活动的内容有:泥工活动、、其他材料的手工活动。

62、学前儿童绘画活动按体材内容和形式划分为:命题画、、装饰画。

6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包括绘画、、美术欣赏。

64、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有涂鸦期、、图式期、写实期。

65、学前儿童美术的涵义有、操作游戏、表达表现。

66、美术作品的构成包括:造型、、色彩。

67、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30、关于人类艺术(美术)起源的学说有:模仿论、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劳动论。

31、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32、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33、美术的类别,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功能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34、工艺美术是指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35、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类:造型、、色彩。

36、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

27、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涵义:①包括学前儿童对美术语言的
②包括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
③学前儿童对美术创作
28、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有4个小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写实期。

29、象征期的年龄范围:约岁左右。

3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任务:使学前儿童喜爱美术活动,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以挥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名词解释
模仿论
一、填空
1、适于幼儿特点的美术活动:剪贴与。

2、刺激儿童美术表达的兴奋性有:深刻的体验、等。

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一般环节即选择内容、、活动准备、过程提示、效果分析与反思五个环节。

4、活动准备包括:经验准备与。

5、幼儿园环境装饰设计原则有;教育性原则、审美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6、对话法是指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儿童、三者之间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方法。

7、体验法是指教师为儿童精心选择和设计与作品有关的环境、丰富自身感性经验激发儿童一种方法。

8、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绘画欣赏、雕塑欣赏、工艺美术欣赏、建筑艺术欣赏、、环境欣赏。

9、手工活动的指导:一是;二是提供练习的环境与时间,使用幼儿充分体验工具材料的性能;三是教师清楚地讲解演示制作的基本技巧;四、制作过程中耐心的帮助与支持;五是对作品的处理。

10、手工活动的内容包括泥工、和利用各种其它材料进行造型操作游戏。

11、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划分所开展的绘画活动有:命题画、、
装饰画。

12、物体画是教师帮助幼儿在充分了解、体会某一物体的、色彩、
结构、性质等的基础上,以绘画方式或对该物体进行的活动。

13、美术作品的构成有:造型、色彩。

50、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中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欣赏时教师用生动而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对欣赏内容进行讲解的是()
A、体验法
B、讲解法
C、观察比较法
D、对话法
六、论述题
1、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25、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有四个:涂鸦期、、图式期、写实期。

26、美术作品的构成包括:造型、和色彩。

47、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独立确定绘画主题和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愿望的一种绘画形式是()
A、命题画
B、意愿画
C、装饰画
48、教师为儿童精心选择和设计与作品有关的环境、情景,让儿童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活动中,丰富自身感性经验,激发儿童审美主动性的一种方法是美术欣赏中的()
A、对话法
B、观察比较法
C、讲解法
D、体验法
31、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三大部分。

32、手工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纸工和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综合性手工活动。

()10、因为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所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手段。

()16、美感具有阶级性与民族性。

41、儿童逐渐形成头号发展他绘画表现的“样式”的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的()
A、涂鸦期
B、象征期
C、图式期
D、写实期
32、幼儿园绘画活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可分为》:命题画、意愿画、。

33、手工活动的指导应侧得以下几个方面:①准备,引起幼儿操作学习的动机;②提供,使幼儿充分体验工具材料的性能;③教师;④制作过程中耐心的帮助与支持;
⑤对作品妥善处理。

2、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遵循什么原则?(8分)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

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

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

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

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

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

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

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
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