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大纲
一.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质与综合素质以及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美术课程是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从而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工作的,具备较强美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优秀学前教育教师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 教学内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解相结合。
尊重个性,发挥特长,以培养造型能力,色彩发配能力,设计组合能力,动手制作能力为主。
在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中重点解决临摹能力的提高,在设计组合,动手制作的训练中重点解决纸质手工的制作和教具,玩具的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培养。
二. 培养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水平和理论水平,能胜任幼儿美术教学和幼儿环境美化工作,有一定美术创新组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 能力目标: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设计组合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就业,创造能力。
四. 学制: 三年(两年半在校学习,第三学年下半学期在外实习).
五. 课程内容设置:
一年级第一学期:(共64课时)
一.素描基础教学(共计48课时)
1.单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圆球体,立方体,圆柱体,棱锥体等
2.两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
3.三个几何形体结构写生
4.四个几何形体组合结构写生
5.石膏几何形体明暗色调写生
6.静物明暗调子写生(水果,蔬菜)
二.简笔画教学(共计16课时)
1.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及规律.
2.花的画法
3.动物的画法
4.人物的画法
5.环境与人物情景的画法
6.综合创作练习
一年级第二学期: (共64课时)
一.色彩教学(共计32课时)
1.色彩的一般知识
2.色彩静物写生常识
3.色彩静物的观察方法
4.色彩静物的表现方法
5. 色彩静物的练习
二. 图案教学.(共计32课时)
1.图案形式美的原理
2.图案的构成形式与造型变化
3.图案的设计与运用
二年级第一学期: (共64课时)
一.手工(共计48课时)
1.折纸剪纸造型(花卉,动物,人物,风景)
2.硬纸造型(玩具)
3.泥工(圆雕,物品,教具)
4.编制
5.布艺玩具
6.废物利用(石头,纸杯,包装盒等)
二. 美术字(共计16课时)
1. 美术字的特点和作用
2. 美术字的构成规律和种类
3. 美术字的书写步骤
4. 美术字的练习
二年级第二学期(共64课时)
一. 装饰画,版画教学(共计48课时)
1. 装饰画,版画的一般知识
2. 装饰画,版画的特点
3. 装饰画,版画的表现技法
4. 植物,风景,人物,综合的应用
二.平面设计教学(共计16课时)
1. 海报, 广告的设计
2. 黑板报, 墙报的设计
3. 贺卡设计与制作
三年级第一学期: (共64课时)
一. 国画教学(共计32课时)
1. 写意山水,花鸟,人物
2. 工笔花鸟
二. 美术鉴赏(共计16课时)
1. 美术的种类及特点
2. 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3. 中国美术的发展
三. 环境布置(共计16课时)
1. 教室, 会场的布置
2. 节日环境的布置
三年级第二学期为实习阶段。
课外学习要求为巩固提高所学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外应多看多画多练,使学生自身的美术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在学期及期末是采取无考卷方式的考核形式,由教学的最后一张课堂作业为随堂考核成绩,同时综合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最终学习成绩的评定,平时成绩占70%,随堂考核成绩占30%.
七.特殊说明
1 . 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有关具体的美术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和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
助多媒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绘画教学中应根据幼儿园教学工作特点,以绘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通过临摹,写生,速写,默写,创作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具备写实与装饰的造型能力。
同时,应使学生将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及进行故事画,创作的绘制。
4.图案教学中,除了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图案基础和技能外,还要联系学校和幼儿园节日装饰和日常的环境布置得实际进行教学。
5.手工教学应以纸工,废旧物品,橡皮泥为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取手工材料,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同时要结合教学进行教具,玩具制作。
6.美术欣赏课要安排儿童美术作品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幼儿园工作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