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包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面包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面包生产工艺的简易通用流程:在一般的面包生产中,皆以直接法生产为主其程序为:准备材料→搅拌→发酵→分割→滚圆→松弛→造型→最后醒酵→烘烤→冷却→包装我国各地生产面包,使用鲜酵母者用二次发酵法,生产周期一般为6~8小时;用酒花生产面包多用三次发酵法,生产周期11~12小时,且生产出来的面包酸度大。

为了提高面包生产效率,改进面包质量,北京食品研究所选育出良种面包酵母21396,制成液体酵母,并改革了面包生产工艺,面包的生产周期缩短至2.5~3小时,接近了世界上最快速的柯莱伍德法面包生产工艺(周期最短2小时),而且生产出来的面包酸度小,提高了面包质量。

新工艺的特点是以醒发为主的一次发酵法。

制作方法 1.调粉:调粉时先投入液体酵母、面粉,开动调粉机后,再加入用温水溶解的糖、盐等辅料。

液体酵母的用量为面粉量的20~25%。

当开始调粉,面粉吸水缓慢,面团显得稀而无粘性,这是由于蛋白质的吸水特征所决定的。

蛋白质结构呈链状,由于链与链之间结构紧密和外部疏水基的分布,水分子不易吸收。

当调粉进行一段时间后,随着蛋白质表面吸水,胶链便逐渐撒开,水分子便大量渗入到蛋白质胶边内部,这时蛋白质便形成了面筋,调粉浆对面团翻揉的越充分,面筋形成的也越快越好。

在面粉的成分中,以蛋白质的吸水性最强,一份蛋白质大约可以吸收两份水。

在调粉时所加入的水,约有60~70%被蛋白质所吸收,其余的水被淀粉等吸收。

因此,用蛋白质高的面粉制面包需要多加水,并适当延长调粉时间。

随着水分被面粉吸收,酵母和其它辅助材料也就均匀地分布于面团中。

调粉时间要适度,不宜过短或过长,过短由于面筋没有充分形成,使面团的工艺性能不良;过长则由于面筋被搅拌浆多次割断,使面团的工艺性能受到破坏。

调粉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上。

当面团形成整体,表面光滑并具有光泽时便到了调粉终点。

为了加速面团的发酵,调好的面团温度最好控制在27℃左右。

2.预发酵:所谓预发酵,就是将调好的面团,进行短期的预备性发酵。

其目的是:第一,使面团松弛,使面筋具有正常的弹性、韧性和延伸性。

第二,使酵母恢复活性,开始进行繁殖。

使用液体酵母进行预发酵需40~50分钟,待面团膨胀起来就可以了。

预发酵不宜过度,如预发酵过度,会因面团内产气过多而不易搓圆作形。

3.切块、做型:切块、做型与使用鲜酵母制面包的方法相同。

4.醒发:醒发是面包生产新工艺中的重要工序。

预发酵只是为醒发创造条件,醒发才是决定面包体积大小的最终工序。

醒发的作用是使面包坯最后发酵成丝状多孔、组织疏松而体积膨大的面包。

由于使用液体酵母的新工艺简化了一道发酵工序,这就使得醒发成为主发酵工序了。

醒发的适宜温度36~38℃。

如果温度过低,不仅要延长醒发时间,甚至可能使面包坯不能长大成型;如果温度过高,虽然面包坯可以在短期内迅速长大成型,但容易使面团内部蜂窝大小不匀或醒发过度。

另外醒发温度高常常是造成面包酸度大的重要原因。

醒发室的相对湿度以80~85%为适宜。

过于干燥往往会使面包皮干硬而长不起来,且面包的外皮皱缩不光滑;而湿度过大往往会使水蒸气在面包坯表面结露,使面包皮表面形成斑点。

应用液体酵母的醒发时间约为1小时左右。

当面包坯长至最大体积的七至八成时便算醒发适度。

如醒发过度,面包坯入炉会因体积继续增长越过了面筋的延伸长度而跑气,至液体酵母在三角瓶阶段,应该在无菌室中上摇床培养,进入小罐和中罐后第一小时厌气培养,以后需通风搅拌培养。

尽量防止杂菌污染。

3.对液体酵母的质量要求:制成的液体酵母,需达到下例质量要求,才适于生产面包。

.液体酵母面团膨胀力试验:取液体酵母25毫升,加入面粉100克,加水30毫升,调成面团后,装入有刻度的玻璃罐中,作面团膨胀力试验,经1小时45分钟,面团高度应从20厘米上升至60厘米。

快速法新工艺的特点用新菌种21396制成液体酵母生产面包的新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周期短,约在2.5小时至3小时之间。

2.工艺流程简单,占用的生产设备和厂房面积小,节约燃料。

3.面包酸度小:面团酸度不超过3度,面包酸度不超过3.5度。

经济效果据初步统计,生产一吨面粉的面包,液体酵母的材料费用为7~8元,鲜酵母的费用为23元(每公斤鲜酵母按2.3元计算,酵母用量按1%使用),液体酵母的费用低于鲜酵母。

馒头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 日期: 2004-02-15 阅读: 986 字体:大中小双击鼠标滚屏馒头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属方便食品。

它一般是由小麦面粉经发酵蒸制而成,具有色白光滑、皮软而内部组织膨松、口感松软而具有一定筋力,风味微甜而带有特殊的发酵香味、营养丰富而价格低廉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中国人的配菜食习。

因此,无论何种新食品的流行也不能替代馒头的主食地位。

一、馒头的起源与加工技术的历史演变馒头在我国渊源流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发酵制“酡食”的记载,即发面制作的饼,但那时的面食仍处于初始阶段。

到了汉代,开始将“饼”作为对面食的统称。

东汉的《释名》记载有“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这里所指溲面即发酵面团。

在《明·古今事物考》指出,“笼蒸而食者呼之蒸饼”,说明蒸饼即为馒头。

而“馒头”一词据宋、明学者考证,始出于三国(公元220--280),传说诸葛亮南征孟获渡泸水之前,传统土俗用人首祭神,诸葛亮命人用面团将牛、羊肉包起,象征人头代祭之,于是有了馒头之说。

实心馒头一词始见于清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清代袁牧(公元1716--1797)的《随园食单》记载有“千层饼”和“小馒头”。

有人曾对我国面食发酵的发展做过详细的评述,认为大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是酒酵发面法,行于公元2世纪前后,如《回民月令》载有“酒溲饼”;《齐民要术》中的“作白饼法”,是用甜酒酿的汁来和面。

二是酸浆酵发面法,约行于公元6世纪前后,方法似《齐民要述》中的“作饼酵法”,是用酸浆加粳米等熬煮成粥,得饼酵,再用于和面。

三是酵面发酵法,行于公元12世纪。

宋代学者在《演繁露》中指出北宋1276年已流行酵面(面肥)。

四是兑碱酵子发面法,流行于13世纪。

《饮膳正要》有“钲(蒸)饼”,方法是将酵子、盐、碱加温水调匀后,掺入白面,和成面团,第二天再掺入白面,揉匀后每斤面做成两个饼,即可入笼蒸。

酵子可认为是干面肥。

五是酵汁发面法,见于公元15世纪初,明初的《多能鄙事》记载了发馒头的方法。

由此可见,从东汉时期开始,面饼种类日益增多。

二、馒头的种类与生产技术馒头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品种,主要为主食实心馒头,在广义上讲还包括各色花卷、各种包子、发糕系列、杂粮馒头、点心甜食馒头、营养强化及疗效保健馒头、装饰馒头、多层馒头等等。

(一)主食馒头主食馒头又称实心馒头、白馒头、馍馍、大馍、饽饽、面头、白卷糕等,因各地传统口味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特色。

一般来讲,南方馒头大多口感喧软,风味较甜,色泽洁白;北方馒头则筋力较高弹性良好、风味较淡而具有馒头的特殊芳香、组织均匀多带有层次。

1.以发酵方法分类(1)水酵馒头水酵馒头是以米酒汁为发酵剂,面团经发酵后成型醒发汽蒸。

产品具有酒香和甜味。

由于米酒的特殊成分,有利于制作出特殊口感的馒头,比如开花馒头。

(2)老酵馒头以面肥(老面、面头、面酵、老肥)为发酵剂,面团发酵时间较长(往往过夜),发酵后的面团兑入适量面粉,并加碱中和发酵所产生的酸性,也有称此类馒头为呛面馒头。

此方法为许多传统馒头作坊的生产方法,其原料成本较低,发酵风味浓厚,但菌种较杂,掌握不当可能产生酸味甚至怪异风味,且馒头的营养性变化较大。

(3)酵母馒头该类馒头以纯种干酵母或鲜酵母为发酵剂。

面团发酵迅速,在面粉品质合适的情况下,一般不需加碱,产品营养性良好,生产技术容易掌握,现代工业化馒头厂多用此方法。

2.以组织特性分类(1)软面馒头此类馒头加水量较大,面团发酵速度较快,馒头体积蓬大,内部空洞明显,组织软棉而弹性及筋力较弱。

一般面粉筋力要求适中,醒发不宜过度。

(2)普通机制馒头普通机制馒头主要是用馒头机成型的主食圆馒头,是工业化生产馒头的主导产品,也有用刀切馒头机生产的方馒头。

由于设备性能特点限制,面团的加水量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一般生产的馒头软硬适中,白度较好,组织均匀,层次和筋力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而得到一定的变化。

(3)手工硬面馒头我国北方市场上手工硬面馒头占有一定的比例。

手工硬面馒头的地方特色较强,比如陕西的罐罐馍、山东的高桩馒头、掺粉馒头、山西的雪花馒头、河南的杠子馒头、手搦馒头、枕头馍等等均属此类。

一般手工硬面馒头都具有良好的筋力和层次,口感风味较好。

手工刀切馒头,根据配方及工艺的不同,可生产出各种柔软度和口味的产品。

(二)卷类馒头卷类馒头又称为夹心馒头、夹层馒头。

卷类的特点是口感柔软,形状美观,风味各异。

其花色品种特别多,故也称为花色馒头。

目前国内自动成型设备仍在研究中,多以手工成型为主。

1.油花卷此类花卷以咸味为主,也有少量的甜味产品,都是以油脂使其形成分层的。

常见的品种有葱油卷、五香卷、辣椒卷、椒盐卷、黄油卷、麻酱卷、油糖卷等。

面团发酵后,经过揉轧成面片,撒上或涂上调料,卷切成型。

一般制成脑花卷、马蹄卷、麻花卷等。

2.杂色花卷一般产品由多种颜色组成。

大多以小麦面粉为白色料,杂色料有杂粮和其他配料面团,如玉米面、高粱面、薯粉、小米面、可可面团、菜汁面团、水果面团等。

由于主料变化较多,营养性和风味各具特色。

白色面团和杂色面团分别调好并压成面片,叠加一起,卷切成型。

可简单地制成枕头卷,也可制成鸳鸯卷、四喜卷、荷花卷、蝴蝶卷等。

3.特别造型卷以上花卷均可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制成折叠卷,如千层卷、荷叶卷等,以及抻切卷,如银丝卷、金丝卷、盘丝卷、马尾卷等。

成型技术要求较高,生产效率难以提高,故一般在商品馒头中较难见到。

(三)带馅馒头带馅馒头又称为包子,一般使用小麦面粉作为皮料,也有一些杂粮面团作为皮料的。

馅料有蔬菜、豆制品、三粉制品、肉类、糖粉、麻酱、果酱、豆沙、枣泥等等。

有咸味和甜味之分。

包子的生产关键工艺为皮料的调制和馅料的调制。

所制皮料一般为发酵后的馒头面团,要求较为柔软。

馅料是产品风味的关键,各种主料和辅料的配比与混合方法都非常重要。

蔬菜、肉品包子要求咸香可口,热食较好,在配送或销售环节需要久存时不宜生产。

甜味包子一般较易久存,大多在适当冷却后不影响风味和口感,比较适合批量生产。

(四)发糕类发糕是以软面团或面糊生产的蒸制面食,也称为海绵馒头。

发糕有以小麦面粉、大米粉为主料的白色发糕,也有以小米、玉米、高粱等杂粮为主料的杂粮发糕,还有添加可可粉、果蔬料以及装饰料特殊外观和风味的发糕等等。

发糕一般为甜味馒头,软面团经揉轧成片后放于托盘上,或面糊倒于托盘上摊平,再经醒发汽蒸而制成。

其一般在冷却后刀切成定量的发糕块进行销售。

发糕具有膨松多孔、口感软棉、风味甜香的特点,加上特别的配料和装饰,外观与口味以及营养性都非常诱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