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分析
摘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了新的能力,再综合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对于第三方物流的要求的基础,总结出业务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业务模式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分析
(一)业务模式及物流企业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是一种业务运作,包括业务要素、业务功能以及业务形成的收益和支出。
迈克尔波特曾经撰文指出:“竞争战略就是做到与众不同。
也就是有意识地选择一组差异行动,以实现独特的价值组合。
而业务模式就是在运营中实现这些差异的工具。
”他还指出:“最好的业务模式,其定义也模糊不清。
大多数时候,它似乎指企业开展经营,获取收入的大致重点。
”他认为顾客需要可靠的业务模式将不同的价值活动组合起来,从而为顾客创造和传递独特的价值。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与系统学院主任哈尔范立安(halvarian)说,“业务模式必须包含战略探讨,而战略必须包含盈利模式。
”精心构建的业务模式,会让员工专心从事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
由上文可以看出,业务模式的确立必须包括:(1)战略探讨。
(2)盈利模式分析。
(3)价值活动的组合方式。
(4)传递给顾客的最终价值。
因此,对于目标客户、独特的价值主张(对顾客来讲即为解
决问题、改善绩效或降低风险及成本)都要进行阐述。
另外考虑到业务模式的工具性,必须对业务模式实现价值主张的方式和便利性进行阐述,这必须是与价值主张的陈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实际操作上,业务模式应该指明了企业现在应该做什么以及放弃做什么。
总得来看,业务模式应该包括描述一个完整的产品或服务。
第三方物流本身就是一种业务模式,它是一种“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来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而具体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它也有自己的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越是细化,就越容易创新和找到新的利润源。
对于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模式,本文希望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是物流业务要素,其中包括对物流技术、物流服务、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分析。
第二,是物流业务功能的组合,其中包括对物流企业行业的战略、价值主张进行阐述,同时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组合价值链中的环节将企业主张的客户价值传递到最终用户。
第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盈利模式持续性的考量。
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是关系到公司利润的关键问题。
企业家凭原始感觉把握业务模式,或者说是经营处于自然混沌状态,干着干着,最后不知怎么干了———既感觉到业务模式不能支撑未来,又找不到具体症结在哪里。
公司应该着力规划自己的业务模式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突破已经或者即将遭遇的成长瓶颈.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演进
中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一大部分都是从传统的仓储、货运
企业转型而来。
初期这些基础的储运企业都是与货主进行短期的交易。
在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客户需求的变化,这些传统的企业增加了服务点,这样就避免了在货物出现丢失损坏时,承接这批货物的不同物流货运公司互相扯皮。
之后,一些企业引进了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整个运输过程中的透明度。
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方便了客户把自己的一些信息交给企业进行管理。
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里的领先者领先物流企业不仅是物流服务商,而且为客户管理所有的物流服务,管理客户所有的物流服务商,也管理所有的物流流程,负责集成信息技术、制定相关标准、评估物流绩效,领先物流企业与客户一般是中长期的合约关系。
(三)物流业务要素
1.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logistics technology)是指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
物流技术具体可分为:物流运输技术、物流库存技术、物流装卸技术、物流包装技术、物流集装箱化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的运输方式正在向着高速化、多样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运力正在稳步提升。
有各种方便装卸的、专用化的运输工具开发出来。
gps广泛应用在车辆的定位和追踪方面,预计未来几年内gps还将有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在我国,数千家企业在进行gps车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
传统的物流企业将仓储简单地看作是“保管和存储”,但是现在库存已经成为了平衡物流各个环节的集散中心。
目前较为先进的存储技术是高度自动化的高层货架系统。
另有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对库存的各种作业进行自动化的管理。
“灵活性”和“透明化”是现代仓储追求的目标。
包装技术不只是着重保护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今后还将向着提高装卸效率、提高装载率和促进销售的方向发展。
目前的包装材料逐渐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损害。
而今后节能的和绿色的包装材料将有更大的需求。
信息技术可以辅助进行监察、测量、防伪、跟踪、包装等一系列活动。
有专家认为,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高技术产业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一技术有望成为物流行业的关键技术,推动物流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公共信息平台将助推物流资源的整合。
物流安全技术将受到重视。
在物流技术发展的同时,支持这些技术应用的物流装备也在不断发展,在技术上都有不断的创新。
尽管有较好的形势,但我国的物流技术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一批自主研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动力;加快标准化的进程,全面地梳理现行标准,对于落后的、不符合规范的尽快淘汰;培养专业人才,推出促进政策。
2.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有:(1)仓储;(2)库存管
理;(3)运输;(4)物流系统和物流战略设计开发与咨询;(5)信息集成;(6)运输货物整合;(7)帮助客户进行订单处理,如接收订单,根据订单进行拣货和包装,将包装好的货物送达指定地点并协助客户的客户完成检验与签收;(8)物流成本审计和物流绩效评估;(9)货物通关服务;(10)退货管理;(11)跨库作业,即货物不经过储存,拆箱整合贴标签包装后直接发货.
3.市场推广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销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但是营销也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首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是很难提前衡量的。
说明第三方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让客户感知自己服务的质量。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水平层次不齐,整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营销手段单一,大多企业采用电话营销或上门拜访;灰色交易多;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营销水平低,缺乏资料,难以把握市场机会,跟风现象严重。
第三方物流的营销,应该着力于塑造自己产品独特的价值,并且利用关系影响推广自己独特的产品。
二、物流业务功能组合
(一)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战略
目前,有些3pl企业采取联盟的战略,为顾客提供全球化的、门对门的服务;有些强调对电子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效率;有些把自己定位在联运代理的位置。
但是现在我国多数的第三方物流战略目标并不明晰,不能在市场
争取差别化的战略。
他们什么都做,对待所有的顾客都是一种态度,最终导致利润的低下甚至亏损。
(二)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
因此,价值链是一种基于协作的策略。
根据埃森哲的研究表明:加强对整个物流价值链的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由于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与区域化,企业不得不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成本降低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并将非核心的部分外包。
因此价值链中的所有物流活动都有可能外包出去,这就造成了物流市场的增长和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的目的,就应该是将自己所处的客户价值链的环节运营好,帮助客户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衔接和整合,取得一个整体的效益。
再从整个第三方物流的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自己的客户,即货源的提供商,应有一定的联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考虑自己公司提供什么样的独特的客户价值。
同时注意将自己价值传递的过程的完整性。
比如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便捷地从客户那里取得货物。
参考文献:
[1]李英.探讨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0):62-63.
[2]李永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58-59.
[3]叶海燕.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物流模式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5.
[4]刘晓东.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08,(5):67-68.
[5]王渭.浅析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6,(1):31.
[6]孟超,田志军.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物流金融[j].理论界,2006,(9):52-53.。